人物:释宗元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谦,号密庵,俗姓游,建宁(今属福建)人。住开善寺。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四二○九
道谦,号密庵,俗姓游,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少出家,谒佛果,从宗杲,二十年无所省发。
得友人宗元启发,言下大悟。
后主建宁府开善寺。
编有《普觉宗杲禅师语录》(存)、《大慧宗门武库》(存)等。
见《嘉泰普灯录》卷一八,《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四等。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道谦本郡人。
未详氏族。
初依佛果无所入。
妙喜奉旨住径山。
谦亦在侍。
令往长沙通书于张紫岩。
乃自谓。
参禅二十年尚无个入处。
又有此行。
岂不荒废了矣。
将辞友人宗元
叱曰不可。
岂以在路参禅不得耶。
汝去吾与俱往。
一日在途泣曰。
一生参禅无得力处。
今奔波若此何得相应。
曰。
尔但将诸方参得悟得并圆悟妙喜与尔说得底。
都不要理会。
途中我可替者尽替。
汝只有五事替不得。
须自承当。
曰何为五事。
曰。
著衣吃饭屙屎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
谦于言下大彻。
不觉手舞足蹈。
曰。
汝此回方可通书。
吾先归矣。
后半载返双径。
妙喜于山门外亭一见便曰。
建州子这回自别也。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本郡人。
初依佛果。
无所入。
妙喜奉旨住径山。
谦亦在侍。
令往长沙。
通书于张紫岩。
乃自谓参禅二十年。
尚无个入处。
又有此行岂不荒废乎。
将辞。
友人宗元
叱曰不可。
岂以在路参禅不得耶。
汝去。
吾与俱往。
一日在途泣曰。
一生参禅。
无得力处。
今奔波若此。
何得相应。
曰。
你但将诸方参得。
悟得。
并圆悟妙喜与你说得底。
都不要理会。
途中我可替者。
尽替汝。
只有五事替不得。
须自承当。
曰何为五事。
曰。
著衣吃饭。
屙屎放尿。
驮个死尸路上行。
谦于言下大彻。
不觉手舞足蹈。
曰。
汝此回方可通书。
吾先归矣。
后半载返双径。
妙喜于山门外亭。
一见便曰。
建州子。
这回自别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谦。
建州游氏子。
家世业儒。
幼聪慧。
读书辄成诵。
早失恃怙。
叹曰。
为人子者。
不及甘旨之养。
当从浮屠氏。
学出世法。
以报罔极。
遂落发谒佛果。
无所省发。
后随妙喜庵。
居泉南。
及喜领径山。
师亦侍行。
未几。
令师往长沙。
通紫岩居士张公书。
师自以参禅二十年。
无入头处。
更作此行。
决定荒废。
意欲无行。
友人宗元者。
叱曰。
不可在路便参禅。
不得也去。
吾与汝俱往。
师不得已而行。
在路泣语曰。
我一生参禅。
殊无得力处。
今又途路奔波。
如何得相应去。
告之曰。
你但将诸方参得底悟得底。
圆悟妙喜。
为你说得底。
都不要理会。
途中可替事。
我尽替你。
只有五件事。
替你不得。
你须自家支当。
师曰。
五件者何事。
愿闻其要。
曰。
著衣吃饭。
屙屎放尿。
驼个死尸路上行。
师于言下领旨。
不觉手舞足蹈。
曰。
你此回方可通书。
宜前进。
吾先归矣。
师见张公。
张公喜甚。
书自信二字为赠。
师笑而受之。
回径山。
妙喜见而喜曰。
建州子。
你这回别也。
后还里住开善。
声光大震。
将化。
侍者请偈。
师笑曰。
万法本空。
三界非有。
死生于何处安著。
忍为骇俗态乎。
师行峻而气和。
接物优容。
不言自化。
亦宗门之杰出者也。
宗元
亦建州人。
依妙喜最久。
分坐说法。
张公帅三山。
虚数院迎之。
不就。
归里结茆。
号众妙园。
垂语云。
这一些子。
恰如撞著杀人汉相似。
你若不杀了他。
他便杀了你。
未详所终。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道谦,建宁人,未详氏族。
初依佛果无所入,妙喜住径山,谦亦在侍。
令往长沙通书于张紫岩,乃自谓:“参禅二十年,尚无个入处,又有此行,岂不荒废乎?
”将辞之,同寮宗元叱曰:“不可,岂以在路参禅不得耶!
汝去吾与俱往。
”一日,在途泣曰:“一生参禅无得力处,今奔波若此,何得相应?
曰:“你但将诸方参得、悟得,并圆悟妙喜与说得底,都不要理会。
途中我可替者尽替汝,只有五事替不得,须自承当。
”曰:“何为五事?
曰:“著衣、吃饭、遗矢、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
”谦于言下大彻,不觉手舞足蹈。
曰:“汝此回方可通书,吾先归矣。
”后半载返双径,妙喜于山门外亭一见便曰:“建州子,这回自别也。”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一
释广铸,字钟山,未详所出族里。
元至大中,敕主玉泉。
禅藻蕴藉,翔声士林。
会好事者,欲毁唐贤题碣。
铸请于有司,移之寺𠊓,自撰跋语。
其略云:“玉泉覆船,盖神龙宅也。
自智者大师开山,二神护法。
高僧硕德,继续提倡,遂为楚汉丛林之首。
殿堂楼阁,岁时增修。
方丈而上,悬崖峭然。
亭观相望,曰楞伽峰,曰慈云,曰山月,曰松风,曰惺惺,曰彼岸,曰翠寒。
亭危径曲,折迥隔尘。
凡巨栋飞甍,修篁古木,参差于烟云杳蔼间,得唐代名公曲江诸贤题咏,而覆船之名,增重于昔。
逮宋真宗景德初元,颁赐田庄二所。
越四十馀载,至庆历八年,荆门太守谢侯,与悟空禅师撰录唐贤题咏八篇。
大理评事张公为之序,镵石于郡亭。
至大辛亥,又历二百六十馀年矣。
近岁泉上碑刻,率皆散失,而此碣亦为好事者取去。
深虑玑珠锦绣,久即漫灭,负前人之盛心。
因请于郡侯杜公,迎载而归。
荡拭尘垢,表而出之,以补山中之缺文云尔。
”皇庆元年,入都朝觐。
亲聆天语,锡号“佛光慧日普照永福大师”,并赐紫衣、金杯、甘露。
有敕护归,都城法侣,思议功德,止严首倡,赋诗祖饯。
硕德名儒,依韵赓和,累轴盈篇。
荆门太守杜公,州判李公,邑令达鲁花赤那怀,劝之立石,以彰宠惠。
首座宝渊,字古源,道行高卓,词翰清超。
为之作记,详具别集。
是秋,复命惠溥取寺中田土四至遗迹碑文汇奏呈览,特蒙俞允,照勘明白,给付搭牒,勒碣于寺。
溥好清修,而勇于护法,极其苦心。
与渊同志,宣之出世,皆屡诏不行。
渊后坐化于寺,溥则隐于翠寒绝顶以终。
(释广铸)铸住山五十馀年,事理双融,性修一贯。
尝与自智、福明、白善、明见辈举扬向上,不落言诠。
而维持像教,则使至悟、宗元、至福、至荣诸子,各阐厥力,一时宗门鼎盛,海内贤宿,闻风戾止。
有若能仁寺宝渊,由建康而至。
南源寺绍中,由江西而至。
径山寺虚谷,由浙江而至。
而僧录司福资又来自徽州。
相与讲肄经论,研晰秋豪。
居常千僧环绕,四众倾心。
法会之盛,远追梁隋,近接唐宋。
故能作卫道之干城,泯无形之外侮。
以至正元年八月望日中夜而寂,寿九十四,腊七十二,塔于罗汉山麓。
铸示疾时,奏请广铭继领院事。
先是延祐间,黄门伏氏妙善舍宅为寺,赐额“永福”,命铭主之。
及至玉泉学徒日众,铭造大镬三,以营日膳。
会元季荒乱,寺众散逸。
铭携幼弟广鏔,匿于深山。
草衣木食,卒老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