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煦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7—1101 【介绍】: 宋哲宗后。
初为御侍,明艳为后庭之首,且多才艺,由美人、婕妤进贤妃,为哲宗盛宠。
阴造奇语以谤孟皇后,至孟被废而代之立为皇后。
徽宗立,尊为太后。
颇干预政事,且以不谨闻。
后为左右所逼,自缢死。
谥昭怀。
全宋文·卷三三二三
昭怀刘皇后(一○七九——一一一三),哲宗后,刘安成女。初为御侍,绍圣元年封平昌郡君,累至美人、婕妤、贤妃。生太子茂,早卒。元符二年立为皇后。徽宗立,册为元符皇后。崇宁二年尊为太后。颇干预外事。政和三年二月九日自缢而死,年三十五。谥昭怀。见《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宋会要辑稿》后妃一之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31 【介绍】: 宋哲宗后。
洺州人。
孟元孙女。
元祐七年册为皇后,后废,出居瑶华宫。
靖康之变,以废得免北迁。
张邦昌僭位,尊为元祐皇后。
高宗建炎元年尊为隆祐太后。
苗、刘之变时,垂帘听政,事平,正皇太后尊号。
卒谥昭慈献烈,改谥昭慈圣献。
全宋文·卷三一二○
孟皇后(一○七三——一一三一),洺州(治今河北永年)人。哲宗后。元祐七年册为皇后。绍圣三年因道家事废,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元符末,向皇后主政,诏还内,号元祐皇后。崇宁元年再废。靖康之变,后以废得免北迁。二年,张邦昌复尊为元祐皇后,垂帘听政。寻降告天下书,奉迎康王。建炎元年尊称隆祐太后。三年,因苗、刘之变,再垂帘。事平撤帘。绍兴元年四月卒,年五十九。谥昭慈献烈,三年,改谥昭慈圣献。见《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1135 【介绍】: 即宋徽宗。神宗子,哲宗弟。绍圣三年封端王。元符三年即位。以蔡京主国事,定司马光、苏轼等百余人为奸党,皆予贬谪。崇奉道教,大兴道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又穷极土木,采寻民间奇花异石,称“花石纲”。遣使浮海,约金攻辽,以夺回燕云之地。宣和七年,金兵灭辽后南下。惧而传位钦宗,自称“太上皇”。钦宗靖康二年,为金人俘虏北去,后死于五国城。在位二十六年。工书,称“瘦金体”,有《千字文卷》传世。擅画,有《芙蓉锦鸡》等存世。又能诗词,有《宣和宫词》等。
全宋文·卷三五四三
宋徽宗赵佶(一○八二——一一三五),神宗第十一子。
哲宗即位,封遂宁郡王。
绍圣三年封端王。
五年,加司空,改昭德、彰信军节度。
元符三年正月哲宗崩,无嗣,遂即位。
初欲调和新旧党争,旋以绍述神宗为国策。
穷极土木,崇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是以群小竞进。
约金攻辽,致金师深入,遂传位太子,尊为道君太上皇帝。
靖康末为金人俘虏北去,后崩于五国城。
在位二十五年,年号六: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徽宗博通百艺,书画尤工,自成一家,书称瘦金体。
有《千字文卷》、《芙蓉锦鸡》、《池塘秋晚》等传世。
能诗词,善著述,有集百卷,今存《御注西升经》等及近人所辑《宋徽宗诗》、《宋徽宗词》。
见《宋史》卷一九至二二《徽宗纪》,《玉海》卷二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85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徙居开封,字禹玉。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拜参知政事。九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尝监修《两朝国史》,书成奏进。卒谥文恭。有《华阳集》。
全宋诗
王圭(一○一九~一○八五),字禹玉,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
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
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侍读学士。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拜参知政事。
九我,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哲宗即位,封岐国公,卒于位。
谥文恭。
圭仕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以文章致位通显。
有集百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华阳集》六十卷,附录十卷。
武英殿聚珍版印时,删编为四十卷。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八叶清臣撰《王文恭圭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王圭诗,以武英殿聚珍版《华阳集》(其中诗六卷)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另辑得集外诗,编为第七卷。
全宋文·卷一一二○
王圭(一○一九——一○八五),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庆历二年,举进士甲科,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为盐铁判官、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审官院,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神宗即位,迁学士承旨。熙宁三年,拜参知政事。九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八年,封岐国公。是年五月,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曰文恭。圭在相位无所建明,然其文闳侈瑰丽,自成一家。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策,多出其手,词林称之。尝监修《两朝国史》、《国朝会要》。有《华阳集》一百卷。《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094 【介绍】: 宋建昌人,字温伯。
曾以字为名,别字圣求。
仁宗皇祐间进士。
神宗熙宁中,历编修中书条例、知制诰、御史中丞、翰林学士。
有文名,一时制作,独倚其力。
哲宗立,一夕草制二十二。
进翰林学士承旨,撰《神宗实录》。
为梁焘所劾,出知亳州。
哲宗亲政,首陈绍述之说,拜尚书左丞。
全宋诗
邓润甫(一○二七~一○九四),字温伯,曾以字行,别字圣求,建昌(今江西永修西北)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江西诗徵》卷七),为上饶尉、武昌令。神宗熙宁中,除集贤校理,直舍人院,改知谏院、知制诰。擢御史中丞,迁翰林学士。落职知抚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杭州。四年,徙知成都府(《乾道临安志》卷三)。哲宗立,进翰林学士承旨,修撰《神宗实录》,为吏部尚书。出知亳州、蔡州,移知永兴军。元祐末,为兵部尚书。绍圣元年,拜尚书左丞,卒,年六十八。《东都事略》卷九六、《宋史》卷三四三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一五七八
邓润甫(一〇二七——一〇九四),字温伯,尝避讳以字为名,别字圣求,后皆复之。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人。皇祐进士,历上饶尉、武昌令。熙宁中,为编修中书条例、检正中书户房事,除集贤校理、直舍人院,改知谏院、知制诰,擢御史中丞。迁翰林学士,为蔡确所陷,落职知抚州,移杭州、成都府,召复翰林学士。哲宗立,进翰林承旨,修撰《神宗实录》,为吏部尚书。出知亳州,复召为承旨,除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出知蔡州,移永兴军。元祐末,以兵部尚书召。绍圣初,拜尚书左丞,无何暴卒,年六十八,谥安惠。《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101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尧夫。
范仲淹次子。
仁宗皇祐元年进士。
尝从胡瑗、孙复学。
父没始出仕,知襄城县。
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
言王安石变法妨民,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以新法不便,戒州县未得遽行。
哲宗立,除给事中。
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
后拜相。
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
徽宗立,连除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觐,以目疾乞归。
卒谥忠宣。
有《范忠宣公集》。
全宋诗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仲淹次子。早年以父荫为太常寺太祝,举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均因侍父不仕。父卒,初知襄城县,移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擢江东转运判官,召为殿中侍御史。因“濮议”事出通判安州,改知蕲州。神宗即位,召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因忤王安石,出知河中府,移知庆州、信阳军、齐州。请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复知庆州,未几,召为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哲宗亲政,用章惇为相,遂坚辞执政,出知颍昌府。后因元祐党籍,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徽宗即位,分司南京、邓州居住。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谥忠宣。有《范忠宣集》二十卷、《弹事》五卷、《国论》五卷、《言行录》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今存文集二十卷,奏议二卷,遗文一卷。事见《曲阜集》卷三《范忠宣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纯仁诗,以清康熙四十六年(一七○七)岁寒堂刊《范忠宣集》(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元刊明修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五四五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苏州(治今江苏苏州)人,仲淹次子。皇祐元年进士,父死乃出仕,以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汝州襄城县,签书许州观察判官事、知襄邑县。治平元年为江东转运判官,擢殿中侍御史,屡奏不当追尊濮王,遂出通判安州,改蕲州,历京西提点刑狱,京西、陕西转运副使。召拜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加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国子监。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左迁知利州、庆州,黜知信阳军,移齐州。乞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再知河中。哲宗立,复知庆州,召除给事中,进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明年出知颍昌府,踰年知太原府,徙河南。八年,召复拜右仆射,再出知颍昌府,忤章惇意,累贬永州安置。徽宗立,归许养疾。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谥忠宣。著有《弹事》五卷、《国论》五卷、文集二十卷。见曾肇《范忠宣公墓志铭》(《曲阜集》卷三),《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097 【介绍】: 宋京兆蓝田人,字微仲。吕大忠弟。仁宗皇祐初进士。调冯翊主簿,改永寿令。英宗即位,为太常博士,迁监察御史里行,谏英宗勿追崇濮王。神宗时除知制诰,坐环庆兵变,降知临江军。元丰初徙永兴军,时用兵西夏,大防调度有方,务在宽民。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迁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丞,进中书侍郎,封汲郡公。元祐三年,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与范纯仁等同掌国政,凡八年。绍圣中,以党论累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卒谥正悯。有《吕汲公文录》、《韩吏部文公集年谱》等。
全宋诗
吕大防(一○二七~一○九七),字微仲,蓝田(今属陕西)人。
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三○)。
调冯翊主簿、知永寿、青城县,入权盐铁判官。
英宗即位,改太常博士、监察御史里行。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知泗州。
召直舍人院,除知制诰。
四年,知延州,以事落知制诰,以太常博士知临江军,徙华州、秦州。
元丰初,徙永兴。
数年,知成都。
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
元祐元年(一○八六),拜尚书右丞,进中书侍郎,封汲郡公。
三年,超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哲宗亲政,以党籍,夺学士,知随州,贬秘书监,分司南京。
绍圣四年,再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至虔州信丰病卒,年七十一。
谥正悯。
宋史》卷三四○、《东都事略》卷八九有传。
今录诗六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103 【介绍】: 宋成都人,字元钧,号净德。仁宗皇祐间进士。神宗熙宁三年举制科,对策枚数王安石新法之过,出通判蜀州。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党蔡确、韩缜、张璪、章惇等。累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知陈州。坐元祐党夺职,责衡州居住。徽宗立,复集贤殿修撰、知梓州,致仕。有《净德集》。
全宋诗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
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
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
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
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
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
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
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
徽宗即位,起知梓州。
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
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集》三十八卷。
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
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
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五八九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号净德,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皇祐五年进士,调铜梁令,知太原寿阳县,府帅唐介辟为签书判官。熙宁三年应制举,对策枚数新法之过,虽入等,才通判蜀州。改知彭州。十年,屡上书言禁榷蜀茶之弊,责监怀州商税。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元祐元年,擢殿中侍御史。二年,因与苏轼兄弟同贾易、朱光庭等争论,被目为蜀党。后出任梓州、成都府路转运副使。七年,回朝任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进给事中。绍圣初,出知陈州,移潞州、梓州。后夺职分司、衡州居住,徽宗立,复集贤殿修撰、知梓州。崇宁元年致仕。是年秋被列入元祐党人碑。三年卒,年七十七。著有《净德集》。《宋史》卷三四六有传。又参本集《乞别给致仕状》及戴扬本《关于吕陶生卒年岁的辨误》(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0—1097 【介绍】: 宋永静军东光人,字莘老。
仁宗嘉祐中进士。
以荐召试,补馆阁校勘。
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疏反对新法,谪监衡州盐仓。
神宗元丰中除右司郎中,知滑州。
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劾新党并罢常平、免役法。
拜尚书右丞,累迁右仆射。
以言官劾其援引私党等,罢知郓州。
哲宗亲政,连贬新州安置。
有《忠肃集》。
全宋诗
刘挚(一○三○~一○九七),字莘老,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试南宫令,徙江陵观察推官。
英宗治平中,以韩琦荐补馆阁校勘。
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书论列新法不便,贬监衡州盐仓。
数年后,召入同知太常礼院。
元丰初,为开封府推官,迁右司郎中。
因建议执政合厅办事,被言者劾以他故,罢官归乡。
明年,起知滑州。
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御史中丞。
元祐六年(一○九一。
拜尚书右仆射。
挚性峭直,勇于去恶,旋为谗者罗织,出知郓州,徙青州。
绍圣初哲宗亲政,以元祐党人累贬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
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八。
有《忠肃集》四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二十卷,其中诗六卷。
宋史》卷三四○有传。
 刘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王灏编《畿辅丛书》本(简称畿辅本)。
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六六五
刘挚(一○三○——一○九八),字华老,永静东光(今河北东光)人。
嘉祐四年进士,调试南宫令,治平中以韩琦荐召试馆职,补馆阁校勘。
熙宁四年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疏论列新法扰民,遂贬责监衡州盐仓。
元丰中,历右司郎中,知滑州。
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御史中丞。
元祐元年进尚书右丞。
后连进左丞,中书、门下侍郎,为朔党领袖。
六年拜右仪射,旋为言官弹劾,出知郓州。
哲宗亲政,累贬新州安置,绍圣四年末卒于贬所。
著作有《忠肃集》等。
宋史》卷三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102 【介绍】: 宋人,世居魏县,徙安阳,字邦直。仁宗皇祐五年进士。神宗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撰河渠、律历、选举诸志。历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翰林学士。哲宗时,累拜中书侍郎,恢复青苗、免役法,变元祐之政。后坐事罢知河南,又落职知真定府。徽宗立,入为门下侍郎,逾年罢知大名府。
全宋诗
李清臣(一○三二~一一○二),字邦直,安阳(今属河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调邢州司户参军,迁晋州和川令。神宗时,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翰林学士。元丰四年(一○八一),拜吏部尚书。六年,迁尚书右丞。哲宗即位,转尚书左丞。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为门下侍郎,寻出知大名府。崇宁元年卒,年七十一。有诗文一百卷,已佚。事见《杂肋集》卷六二《资政殿大学士李公行状》,《宋史》卷三二八有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一七○九
李清臣(一○三二——一一○二),字邦直,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皇祐五年举进士,调邢州司户参军、和川令。
治平二年试秘阁为第一,对策入等,以秘书郎签书平江军判官。
以欧阳修荐,得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
神宗器其才,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翰林学士。
元丰中,自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丞,哲宗立,转左丞。
因反对废除新法,罢知河阳,徙河南、永兴等地。
哲宗亲政,拜中书侍郎。
范纯仁去位,清臣独颛中书。
后坐事罢知河南,寻落职知真定府。
徽宗立,入为门下侍郎,寻出知大名府。
崇宁元年卒,年七十一。
赠金紫光禄大夫。
著有诗文一百卷、奏议三十卷、《平南事览》二十卷、《吴书实录》三卷、《真宗圣政记》一百五十卷、《政要》十卷、《仁宗观文览古图记》十卷、《元丰土贡录》二卷。
宋史》卷三二八有传。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