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圭

相关人物:共 37 位
共 3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台州临海人,字子肃。孝宗乾道二年进士。历知青田县,迁大理丞。江东大旱,擢为提举常平,讲行救荒条目,全活甚多。宁宗庆元二年,累官参知政事,五年拜右丞相,封鲁国公。时有人上书乞斩朱熹以绝道学,深甫斥为狂妄。以少傅致仕。卒谥惠正。
全宋诗
谢深甫(一一三九~一二○四),字子肃,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景之子。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历嵊县尉、昆山丞、知青田县。召对称旨,除藉田令,提举江东常平。光宗即位,为贺金国生辰使。绍熙元年(一一九○),除右正言,迁起居郎兼权给事中;二年,知临安府;三年,兼详定敕令官;四年,兼给事中。宁宗即位,知建康府。召为御史中丞兼侍读。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为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六年,拜右丞相。嘉泰三年(一二○三),出判建康府(《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四年卒,年六十六。事见明谢敏行《东山志》卷一七《谢公墓志铭》。《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九四有传。
全宋文·卷六二六六
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
乾道二年登进士第。
累迁大理丞。
江东大旱,擢为提举常平,全活者甚众。
绍熙改元,除右正言,迁起居郎兼权给事中。
二年知临安府,三年除工部侍郎,兼吏部侍郎。
四年兼给事中。
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知建康府,擢御史中丞。
庆元元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迁参知政事,再迁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六年,拜右丞相,封申国公,进岐国公,改封鲁国公,以少傅致仕,卒。
后其孙女为理宗后,追封信王,易封卫、鲁王,谥惠正。
编有《嘉泰条法事类》八十卷。
宋史》卷三九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59 【介绍】: 宋深州饶阳人,字仲祖。李宗谔子。以荫入仕。赐进士出身。历河北转运使,措置抚定江陵屯兵哗动。徙知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而欲为乱,因昭述而寝其谋。累迁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水灾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官终尚书右丞。卒谥恪。
全宋诗
李昭述(?
~一○五九),字仲祖,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
赐进士出身,累迁开封府推官。
仁宗天圣七年(一○二九),知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
迁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转运使。
康定元年(一○四○)徙陕西转运使(同上书卷一二八)。
入为三司户部副使,枢密直学士。
历知成德军、秦州、真定府、郑州。
入判太常寺,复领三班,累迁兵部侍郎、尚书右丞。
仁宗嘉祐四年卒,年九十九(《文恭》卷三八《李公墓志铭》)。
谥恪。
宋史》卷二六五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
李昭述(九六一——一○五九),字仲祖,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宗谔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为刑部详覆官,累迁秘书丞。以太常博士知开封县,特迁尚书屯田外郎、开封推官,出知常州,迁三司度支判官。历知潭州、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陕西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河北都转运使、陕西都转运使等。官至尚书右丞。嘉祐四年卒,年九十九。谥恪。见胡宿《文恭集》卷三八《李公墓志铭》,《宋史》卷二六五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4—1049 【介绍】: 宋光化军乾德人,字顺之,号退傅。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仁宗时以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天圣六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曹汭狱事起,得罪太后,遂罢知江宁府。明道初再入相,次年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宝元初,复入相,封郧国公。康定年间,朝廷多事,机务悉委之,但无所建明,为谏官韩琦所论,封邓国公致仕。卒谥文懿。
全宋诗
张士逊(九六四~一○四九),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
太宗淳化中进士,为郧乡主簿,除射洪令。
迁侍御史,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
真宗天禧四年(一○二○)以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
五年,擢枢密副使(《东都事略》卷五二本传)。
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
七年,以刑部尚书知江宁府。
明道元年(一○三二)复拜同平章事。
二年,出判河南府。
宝元元年(一○三八)复拜同平章事。
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傅致仕。
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
谥文懿。
有《应制》、《春坊》、《杂文》等文集十种,《宋史·艺文志》著录晏殊、张士逊《笑台诗》一卷,均佚。
事见《文恭》卷四○《太傅致仕邓国公张公行状》,《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今录诗二十首。
全宋文·卷一九九
张士逊(九六四——一○四九),字顺之,光化军乾德(今湖北光化西北)人。淳化中举进士,调郧城主簿,迁射洪令,改襄阳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累迁尚书左丞。天圣六年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知江宁府,移许州。明道初复入相,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宝元元年再入相,时朝廷多事,以老病无所建明,为韩琦所论,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王从政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五
王从政,天禧中为入内内侍省内西头供奉官,见《越中金石记》卷二。
按胡宿、宋庠、王圭、欧阳修诸集中有王从政,历诸司、崇仪、六宅、左藏、西上閤门等使,为都监、钤辖,至侍卫亲军步军、马军都虞候(《文恭》卷二六,《元宪集》卷二二,《华阳集》卷三○,《欧阳文忠公集》卷八○),或即此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63 【介绍】: 宋单州成武人,字醇之。真宗大中祥符间进士。仁宗明道间为殿中侍御史,谏请焚垂帘仪制,又请仁宗用人博采公论,勿出执政意。西夏攻宋,数任边帅,历知延州兼鄜延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用部将狄青、周美等击败西夏兵,收复失地,并筹划议和。和议成,任枢密副使,旋擢参知政事、枢密使。皇祐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力主专任狄青击侬智高。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卒谥庄敏。
全宋诗
庞籍(九八八~一○六三),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
仁宗时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徙福建转运使。
景祐三年(一○三六),入为三司户部判官。
西夏事起,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历知汝、同二州,陕西都转运使。
庆历元年(一○四一)知延州。
二年,兼陕西四路缘边都总管、经略招讨使。
西夏事定,入为枢密副使。
八年,改参知政事。
皇祐元年(一○四九)为枢密使。
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后历知郓、并、青、定等州。
嘉祐八年卒,年七十六。
谥庄敏。
事见宋王圭华阳集》卷四八《庞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三六五
庞籍(九八八——一○六三),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人。登大中祥符八年进士第,为黄州司理参军。预修《天圣编敕》,为刑部详覆官,擢群牧判官,殿中侍御史。历知临江军、汝州、同州,为广东、福建、陕西转运使。庆历元年,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俄兼鄜延路都总管、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累拜参知政事、枢密使。皇祐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罢知郓州,加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并州、青州。嘉祐中,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八年卒,年七十六,谥庄敏。所著文五十卷。见司马光《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司马文正集》卷七六),《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0—1059 【介绍】: 宋洪州南昌人,字昭誉。
陈恕子。
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
向真宗进《演要》,乞立太子,擢右正言。
仁宗庆历初以工部侍郎再知青州,镇压王伦。
四年,召拜参知政事。
累迁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
凡权势者所引为三司勾当公事及监场务官,皆奏罢之。
在中书八年,人不敢以私事相求。
以事劾罢,出判亳州。
以司徒、岐国公致仕。
卒谥恭。
全宋诗
陈执中(九九○~一○五九),字昭誉,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真宗时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后历知江宁府、扬州、永兴军。仁宗宝元元年(一○三八)同知枢密院事(《宋宰辅编年录》卷四)。庆历元年(一○四一)出知青州,改永兴军。四年,召拜参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皇祐元年(一○四九)出知陈州。五年,再入相。至和二年(一○五五)充镇海军节度使判亳州(同上书卷五)。逾年辞节,以司徒致仕。嘉祐四年卒,年七十(《乐全集》卷三七《陈公神道碑铭》)。谥恭。《宋史》卷地八五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六
陈执中(九九○——一○五九),字昭誉,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以父恕荫授秘书省正字,擢右正言。明年,谪监岳州酒务,改判抚州。累迁三司户部副使。明道中,历知应天府、江宁府、扬州,同知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学士知河南府,迁工部侍郎、陕西同经略安抚招讨使。庆历四年参知政事。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中,改兵、吏部尚书,出判大名府。皇祐五年再为相,前后在中书八年。嘉祐四年六月卒,年七十。见张方平《陈公神道碑》(《乐全集》卷三七),《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2—1053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天休。仁宗天圣三年进士。累官知审刑院,迁起居舍人、权知开封府。为政有能绩,以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改枢密副使,为宰相吕夷简所忌,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迁给事中,累徙永兴军,奏岁减输木二十余万,又奏罢括籴,治豪恶甚严。后为吏部侍郎,拜奉国军节度使。卒谥文肃。
全宋诗
郑戬(九九二~一○五三),字天休,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清乾隆《苏州府志》卷三六),授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历越州通判、三司户部判官、知制诰,迁权知开封府、三司使,累官至枢密副使。
庆历元年(一○四一)罢知杭州(《乾道临安志》卷三)。
二年,知并州(同上书)。
皇祐五年卒,年六十二(《文恭》卷三六《郑公墓志铭》)。
谥文肃。
事见《东都事略》卷五五,《宋史》卷二九二有传。
全宋文·卷四○二
郑戬(九九二——一○五三),字天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天圣三年进士。召试学士院,为光禄寺丞、集贤校理、通判越州。升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以右正言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康定元年,以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改枢密副使。出知杭州,发丁夫数万辟钱塘湖,民赖其利。为陕西四路都总管兼经略安抚招讨使,迁吏部侍郎,拜奉国军节度使。皇祐五年卒,谥文肃。有集五十卷。《宋史》卷二九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6—1066 【介绍】: 宋安州安陆人,徙开封雍丘,初名郊,字伯庠,后改字公序。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第一。累迁翰林学士。宝元二年,除参知政事。与宰相吕夷简论事不合,出知扬州、郓州。复入参政,改枢密使。皇祐元年拜相。三年,为谏官包拯奏劾不戢子弟,无所建明,出知河南府。旋加使相,充枢密使,封莒国公。英宗即位,改封郑国公,请老致仕。与弟宋祁俱以文学名,时称“二宋”。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卒谥元宪。有《国语补音》、《宋元宪集》等。
全宋诗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
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
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为仁宗亲信。
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
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
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
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
谥元献。
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
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为《元宪集》四十卷。
事见王圭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
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一六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初名郊,字伯庠,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第一,擢大理评事、同判襄州。累迁左正言、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入翰林为学士。宝元二年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因与宰相吕夷简不和,出知扬州,徙郓州。庆历五年复除参知政事,八年除尚书工部侍郎,充枢密使。皇祐元年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年,以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河南府,徙河阳,再充枢密使,封莒国公,出判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封郑国公,判亳州。治平三年卒,谥元宪。与弟祁以文学名擅天下,著《国语补音》(存)、《纪年通谱》、《掖垣丛志》、《谈苑》等,有集四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8—1065 【介绍】: 宋开封人,祖籍真定获鹿,字子明。贾琰从孙。真宗天禧初,献文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国子监说书。仁宗朝,历崇政殿说书、天章阁侍讲、知制诰。累迁权御史中丞兼判国子监。时用兵西夏不利,上备边六事,多施行之。庆历三年,拜参知政事。四年,充枢密使。五年,拜同平章事兼枢密使。七年,罢相判大名府。英宗即位,徙凤翔节度使,进封魏国公。卒谥文元。博学善论说。有《群经音辨》、《通纪》、《本朝时令》、《奏议》及文集等。
全宋诗
贾昌朝(九九八~一○六五),字子明,开封(今属河南)人。
真宗天禧元年(一○一七)赐同进士出身,补常州晋陵县主簿。
累进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仁宗庆历元年(一○四一),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三年,拜参知政事。
四年,为枢密使。
五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数与参知政事吴育争事,出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河北安抚使。
嘉祐元年(一○五六),又兼侍中,寻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枢密使。
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拜凤翔节度使、左仆射。
二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卒,年六十八。
谥文元。
有文集三十卷,不传。
事见宋王圭华阳集》卷五六《贾昌朝墓志铭》,《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八一
贾昌朝(九九八——一○六五),字子明,真定获鹿(今河北鹿泉)人。
天禧元年献颂,赐同进士出身,授晋陵主簿。
历知宜兴、东明县。
迁尚书礼部郎中、史馆修撰,擢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兼侍讲,进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庆历三年,拜参知政事。
次年,以工部侍郎充枢密使。
五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仍兼枢密使。
七年,出判大名府,移山南东道节度使。
后除尚书右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
嘉祐元年,进封许国公。
英宗即位,进封魏国公。
治平二年卒,年六十八。
著《群经音辨》十卷(今存本为七卷)、《春秋要论》十卷、《通纪》八十卷、《本朝时令》十二卷,奏议、文集各三十卷。
王圭华阳集》卷三七《贾文元公昌朝墓志铭》,《宋史》卷二八五本传。
吕公绰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9—1055 【介绍】: 宋寿州人,字仲裕。吕夷简子。以荫补将作监丞。累迁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兼提举修祭器。尝以郊庙祭器制度多违礼,请悉更造,又编集《郊祀总仪》进上。后历龙图阁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官至右司郎中,未拜卒。其父执政时,多涉干请,尝泄漏除拜以市恩,时人比之窦申。
全宋文·卷五四九
吕公绰(九九九——一○五五),字仲裕,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夷简长子。
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
天圣中为馆阁对读。
改集贤校理,迁太子中允。
景祐二年判吏部南曹,庆历元年同判太常寺。
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为史馆修撰。
三年父罢相,直集贤院,同管勾国子监,出知郑州。
庆历末,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集贤殿修撰。
皇祐中知永兴军,改枢密直学士、知秦州。
迁刑部郎中,召为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迁右司郎中,未拜。
至和二年卒,年五十七。
王圭华阳集》卷三八《吕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一《吕夷简传》有附传。
共 3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