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庞籍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庞寅孙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八六三
庞寅孙,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人,籍孙。
以荫为将作监主簿,大观中管干成都府、利州、陕西等路茶事兼提举陕西等路买马监牧公事,三年除直秘阁,后为司农少卿。
政和元年以显谟阁待制知杭州,三年除徽猷阁直学士。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八九、食货三○之三六,《乾道临安志》卷三,《临川集》卷五二《庞籍遗表孙保孙寅孙并将作监主簿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齐州人,字补之。
范正辞子。
以荫补将作监主簿。
出知平阴县,存视贫弱,以峻法治豪强。
登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
岁旱蝗,发官廪贷民。
累官权三司使,改给事中、知兖州。
因交通贵戚等事,遭庞籍弹劾,又为宰相吕夷简所嫉,贬武昌军节度行军司马。
后复给事中,卒。
全宋诗
范讽,字补之,齐州(今山东济南)人。以父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平阴县。举进士,通判淄州、郓州,知广济军。召为右司谏、三司度支判官,知审刑院。出知青州。入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以疾免,知兖州。以事贬武昌军节度行军司马,起知淮阳军,复给事中,卒。《宋史》卷三○四有传。
全宋文·卷三六四
范讽,字补之,齐州(治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范正辞子。以荫补官,知平阴县。天禧间举进士第,历通判淄、郓州。天圣中为太常博士、知广济军,迁右司谏、三司度支判官、侍御史知杂事。八年,擢天章阁待制、知审形院,出知青州。明道二年,入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寻加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转阁学士,迁给事中。景祐元年,以为宰臣吕夷简所疾,出知衮州,二年责授武昌军行军司马、徙保信军,以母丧许居齐州。康定初改将作少监、知淮阳军,庆历初迁光禄卿、知潞州。复给事中,卒。《宋史》卷三○四《范正辞传》有附传。
蒋偕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2 【介绍】: 宋华州郑县人,字齐贤。
第进士。
补韶州司理参军,改大理寺详断官。
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
迁同州通判,计置陕西钱粮。
庞籍、范仲淹荐,为环庆路兵马都监。
历知汾、泾、原州,泾原路钤辖。
羌人诸部为寇,偕邀击,大胜,迁华州兵马钤辖。
后又历知数州。
侬智高兵围广州,偕驰援,遭敌夜袭,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仙游人。
不求闻达,筑庐隐于县之西山下。
博通坟典,倡六经孔孟之道。
仁宗景祐中,得庞籍荐举,补国子助教。
未几归隐。
曾著《二十一史绎注》、《十三经旁训》,又有《周易义》。
庞恭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单州成武人,字德孺。
庞籍孙。
以荫补施州通判。
徽宗崇宁中擢知涪州,以开边为己任,每开一城即获褒迁,五年间至徽猷阁待制。
以直学士知成都府,招纳保、霸州。
前后在西南二十年,所得州县皆贫瘠不毛之地,虚报户籍,缮治转饷,为害蜀民,未几皆废。
宣和中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青州临淄人,字周翰。登进士第。仁宗时历国子监直讲、宗正寺主簿、崇政殿说书、宗正丞等职。时赵元昊反宋,师民上书陈十五事。累请补郡,除龙图阁直学士、知耀州。三迁刑部郎中,复领宗正。为人淳静刚敏,举止凝重,学问精博,志尚清远。卒年六十九。有文集。
全宋诗
赵师民,字周翰,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
仁宗天圣末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五),孙奭辟兖州说书,领诸城主簿。
年五十来京师,庞籍、韩琦等荐为国子监直讲。
庆历二年(一○四一)以著作佐郎为宗正寺主簿加崇文院检讨为崇政殿说书(同上书),迁宗正丞。
累迁天章阁待制,同判宗正寺。
皇祐五年(一○五三),除龙图阁直学士,知耀州(同上书卷一七五)。
三迁刑部郎中,复领宗正。
卒,年六十九(《东都事略》卷六○)。
有集三十卷,已佚。
宋史》卷二九四有传。
全宋文·卷三五八
赵师民,字周翰,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九岁能属文。天圣末举进士,孙奭辟兖州说书,领诸城主簿。学问精博,奭自以为不及。除齐州推官、青州教授。年五十来京师,受荐为国子监直讲。迁崇文院检讨、崇政殿说书,又迁宗正丞。后为天章阁侍讲,进待制、同判宗正寺。在经筵十馀年,甚见器重,仁宗目之为「儒林盛德」。累请补郡,除龙图阁直学士、知耀州。三迁刑部郎中,复领宗正,卒,年六十九。有集三十卷。《宋史》卷二九四有传,又见《东都事略》卷六○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果州南充人,字济川。
登进士第。
刻苦读书,于《六经》、诸子百家及山经、地志、医卜之术,无所不学。
为范仲淹、文彦博、庞籍等所器重。
累官集贤校理,知汉州、合州,迁司封员外郎。
为人长厚,有操行,生平不言人过恶。
有《治道中术》、《春秋本旨》、《庐江集》。
全宋文·卷五九八
何涉,字济川,南充(今四川南充)人。父祖皆业农,涉始读书。景祐元年进士及第,调洛交主簿,改中部令。范仲淹辟为彰武军节度推官,迁著作佐郎,管勾鄜延等路经略安抚招讨司机宜文字。后改秘书丞,通判眉州,徙嘉州。嘉祐中为集贤校理,求归蜀,得知汉州,移合州。累官尚书司封员外郎。著《治道中术》六卷、《春秋本旨》五卷、《庐江集》七十卷。《宋史》卷四三二《儒林传》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3—1078 【介绍】: 宋应天府楚丘人,字诚之。举进士。擢广西提点刑狱,摄帅事。善抚土著,招降侬智高子宗旦,边民呼为“桂州李大夫”。神宗时,累官至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反对王韶开熙河。上书极论时政得失,乞召用司马光、苏轼等。遭吕惠卿劾,贬和州团练副使。有《珠溪诗集》。
全宋诗
李师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诚之,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
举进士,调并州推官。
应鄜延经略使庞籍辟,知洛川县。
庞籍为枢密副使,移知延州敷政县、兴元府褒城县,改管干鄜延路经略机宜事。
仁宗祐三年(一○五八),迁提点广西刑狱、权经略事。
七年,改知济州,历知兖州、凤翔府。
神宗熙宁初,擢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
西夏事起,改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坐与王韶战守意异,王安石主韶,遂降知舒州,徒知洪、登、齐、瀛州。
又因上书言事忤执政,贬和州团练副使,稍徙单州。
复右司郎中,分司南京。
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六。
有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已佚。
今存《珠溪集》一卷。
事见《忠肃集》卷一二《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二有传。
 有师中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七《珠溪集》为底本。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一○三○
李师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诚之,本楚丘(今山东曹县)人,徙居郓(今山东郓城)。
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由是知名。
举进士,庞籍辟知洛川县,又荐为太子中允、知敷政县,权主管经略文字。
提点广西刑狱,摄帅事,边人化听,称李大夫,不敢名。
还知济、兖二州,迁直使馆,知凤翔府。
熙宁初,拜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知秦州,为政持重总大体,乞召司马光、苏轼等置左右,为吕惠卿所排,贬和州团练副使。
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荐其有王佐才,虽屡黜,气未尝稍衰。
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六。
有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
事见刘挚《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铭》(《忠肃集》卷一二),《宋史》卷三三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86 【介绍】: 宋陕州夏县人,字君实。司马池子。少聪颖好学,以父荫为将作监主簿。仁宗宝元元年进士。累官知谏院、翰林学士、权御史中丞,复为翰林兼侍读学士。极力反对王安石所行新法,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由,数与安石、吕惠卿等辩论,因出知永兴军。神宗熙宁四年,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十五年,专修史书,绝口不论时事。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临朝,起为门下侍郎,拜左仆射,主持朝政。起用刘挚、范纯仁、范祖禹、吕大防等,悉除新法,恢复旧制。在相位八月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初编撰战国至秦二世历史为《通志》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改书名为《资治通鉴》,元丰七年成书。另有《温国文正公文集》、《稽古录》等。
全宋诗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
初仕苏州签判。
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
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为并州通判。
召还为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为龙图阁直学士。
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
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台。
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
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
赠温国公,谥文正。
有文集八十卷,杂著多种。
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为底本,参校清乾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
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
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
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为一卷。
词学图录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主编《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存词三首,见《苕溪渔隐丛话》及《阳春白雪》。
全宋文·卷一一七二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宝元元年登进士甲科。历大理评事、国子监直讲,累迁开封府推官,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时仁宗未立嗣,数上疏谏言。英宗朝进龙图阁直学士,判吏部流内铨。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除御史中丞,权知审官院。王安石行新政,光持异议,与安石数论辩于帝前。由是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修《资治通鉴》,凡十五年。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召为门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力废新政。是年九月卒,年六十八,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有文集八十卷,《资治通鉴》三百二十四卷,《考异》三十卷,《通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涑水纪闻》十卷等,并注释《》、《孝经》、《老子》、《法言》、《太玄》等。见苏轼《司马文正公光行状》(《东坡集》卷三六),《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灵州回乐人,字肃之。
周美孙。
庞籍言其忠勇,加閤门祗候。
历知德顺军,与西夏兵战,屡获胜。
徙知代州。
契丹求地,命永清副韩缜前往分画,入对言疆境不可轻与人,不愿往。
固遣之,复上章陈利害,且以母病辞。
官终东上閤门使。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