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司马光

相关人物:共 136 位
共 136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文洎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五
文洎,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彦博父。
本姓敬,太宗时其父避宋翼祖赵敬讳,改姓文。
洎以儒学进,历十三官,天圣中以司勋员外郎判三司开拆磨勘司,迁主客郎中,历三河白波发运使,河东转运使,卒。
后以彦博贵,赠太师、中书令,燕、周、魏三国公。
司马光司马文正公集》卷七九《文潞公家庙碑》,宋庠《元宪集》卷二二,王安礼《王魏公集》卷二,《宋会要辑稿》方域一四之一四。
王公彦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成德。
哲宗绍圣间进士。
调江夏尉。
哲宗元符末上书,论高后无负于先帝,司马光无负于天下,并言章惇误国之罪,被废斥入党籍。
高宗绍兴初,褒录转官。
后奉祠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筠州高安人,字壮舆,号漫浪翁。
刘恕子。
长于史学,司马光以其父修《通鉴》有功,乞荫其子,补郊社斋郎,历钜野德安簿。
徽宗政和间以蔡京荐,召为宣教郎编修官,后弃官不复仕,卒于庐山。
有《太初历》、《通鉴问疑》等。
全宋文·卷二八七○
刘羲仲,字壮舆,号漫浪翁,筠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恕子。
长于史学,尝摘录欧阳修《五代史》之误,作《纠缪》。
司马光以其父有修《通鉴》功,乞荫其子,补郊社斋郎,历钜野、德安主簿。
政和间以蔡京荐,召为宣教郎、编修官。
至京师,绝不造谒一人。
后忤蔡京,弃官归庐山,竟不复仕。
纂有《太初历》、《通鉴问疑》等。
见《宋史》卷四四四《刘恕传》,《宋元学案》卷八,《宋元学案补遗》卷八。

人物简介

孤竹遗稿
崔庆昌。黄海道海州人。字嘉运。孤竹。其号也。才高气豪。风采动人。少与白光勋。游青莲李后白之门。中戊辰科。官至钟城府使。
孤竹集·宋时烈序
余少也。
则闻孤竹诗词是近世绝调。
时余未能晓事。
不知他求于公也。
壮岁。
得依金文敬公门墙。
获与公嗣孙镇安公父子游。
因想像公家法之懿。
风流之美。
而惜其只以诗闻也。
及其老也。
遍阅公遗事。
又从先辈长者。
得公之事迹尤详。
然后乃喟然而叹曰。
是将以人掩诗。
而乃反以诗而掩人耶。
自恨其浅之为知公也。
盖撮而言之。
则公之所与游。
牛,栗两先生也。
朴思庵郑松江辛白麓诸公也。
古语云。
不见其山。
愿见其木。
斯实语也。
栗谷尝以冰霜素履称公。
盖其清苦之节。
人有所不堪。
而处之悠然。
见山海等闪奸之状。
便绝旧要。
以故。
玉堂湖堂铨郎之选。
皆被阻遏。
而终不悔焉。
其以先见之明。
讽切栗谷。
又似献可之于司马文正
而其言之符合。
如左契焉。
然则公之为人。
不待胪列而可知也。
公之诗虽逼于天宝元和。
岂足以掩其人乎。
抑公之诗。
栗谷先生称之以清新俊逸。
有人合刊于白玉峰诗集。
则崔简易岦以为非所班。
而著说以难之。
华使朱给事之藩。
叹赏不已。
并与郑圃隐诸贤之作。
刊布于中朝。
若是者。
诗可以掩人乎。
人可以掩诗乎。
必有能辨之者矣。
公。
海州人。
讳庆昌。
字嘉运。
孤竹。
其号也。
隆庆戊辰及第。
官止钟城府使。
镇安公讳振海。
今收辑公诗而绣梓者。
其季胤硕英。
尝游文敬公门下者也。
镇安公亦清疏喜为诗。
文敬公尝称其固穷之节云。
时崇祯癸亥仲夏。
恩津宋时烈。
叙。
孤竹集·朴世采后序
世采尝观欧阳公所述苏子美,石曼卿事。每惜其风流才力。不得用于当世。使人往往感叹。想见其人也。及读程,朱二夫子书。以谓曼卿乐意生香语。为能形容浩气。又谓其胸次极高。非他人可及。然后益知欧公所以见赏非偶然者。况有生于偏季。能以才气词章。被诸贤所推。仍且上而遇知明主。远而闻名中华。如孤竹崔公者。其盛美曷可少哉。公讳庆昌。字嘉运。文宪公冲十八世孙也。天资豪爽俊迈。风采耸然。见者恍若神仙中人。少与玉峰白光勋。游学松川梁公,青莲李公之门。未弱冠。同栗谷李先生,龟峰宋翼弼东皋崔岦诸才子。唱酬于武夷洞。世号八文章稧。同松江郑澈,万竹徐益诸名流。游三清洞。人又称二十八宿会。其文艺夙成。交游亲附。为一时艳慕者。可知也。二十三岁。登上庠。隆庆戊辰。阐大科。久之。历北评事礼兵二曹员外郎司谏院正言。万历丙子。赞价朝京师。还出守灵光。公既才高气豪。不屑屑于功名。益以廉白简贵自厉。与世寡合。其亲脂韦躁竞者。不啻若浼己也。公素与时宰李山海相驩。后见其秉心不公。因绝往还。至是。许篈在要地。持论颇僻。然悦公文才。连一旬来候。公深恶之。未尝有假贷色。许怒甚。累泥瀛馆铨郎之选。仍黜补外郡。思庵朴公为之周旋。不能得。岂亦所谓趍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然耶。明年。弃官归。复贬为大同察访。壬午春。宣庙特授钟城府使。台谏论以骤升。不从。乃赴官。会。北帅纳谗。驰启言戎政不修。台论复发。始命改正。授直讲。道卒于镜城客馆。实癸未三月某甲也。年堇四十五。葬于坡州某原。初李先生际遇宣庙。时辈如李泼者。多浮慕尊事之。公知其险巧难信。作养虎词以寓讽。比公殁而先生果被敲撼。泼又累死逆狱。人服公先见焉。公于诗。天才绝高。必皆轨范于盛唐。操觚家以为国朝所未有。兼通书射。书法清遒劲紧。殆与玉峰相埒。其佐北幕。军帅金禹瑞亦以射名。约与较艺。各中四十九矢。最后禹瑞复中侯。公遽号曰。将军负矣。遂中鹄。宣庙尝会文武士试才。有一善射者心惮公。公笑曰。无忧。吾今日病矣。乃虚发一矢。善射者即以魁升绯。公居其次。受皋比厩马之赐焉。又妙琴笛。少时寓居灵岩。值倭寇猝至。乘舟以避。贼围之急。时月光如昼。海波不动。公取所藏玉箫。朗吹一阕。声更清越。贼众闻之。皆怀思还乡。瞿然相顾曰。此围中必有神人。遂解一面。公得脱归。其才高旁通。多此类。第今距公世远矣。言行实迹。殆无所徵信。惟东皋公之言曰。吾嘉运才隽风流。可谓少却盛之白玉堂者。其或放迹在外。犹得高牙大纛。轻裘缓带。横槊赋诗。逞气象也。至李先生尝以诗赠公曰。俊逸清新子庶几。穿杨又道似君稀。金銮未著词臣迹。玉帐还伸虎旅威。此实并世君子目击而心挹者。固不减于欧公序表之所赏矣。况公当被物议时。宣庙教曰。崔某有文武全才。吾将大用。尔等敢为是耶。斯又可以观公君臣之际者。其后皇朝学士兰嵎朱公。奉诏东来。得公诗。亟加歆叹曰。当归布江南。以彰贵国文物之盛。今见于列朝诗选者是已。然则公虽挫揠弃外于当时。乃能卒以才气词章。获上而施远如此。其视苏,石二公徒得前后诸贤所为悼惜称赏者。是将愈信而愈久也。呜呼盛矣。公之曾孙硕英。以世采粗知慕公。请叙其本末。俾有后考。兹谨不揆而为之辞。时昭阳大渊献八月上浣。潘阳朴世采。拜书。
孤竹集·李敏叙跋
先君外王考孤竹崔先生。抱大才负重名。文采冠一诗。少壮登第。与群贤汇进。所与游皆当世名儒钜公。且受人主知奖。见褒以文武全材。是其去大用尺寸间耳。宜达而窒。落拓不进。年又不永。而殁于边陲。是果孰使之然哉。夫才与名。不但为人所畏恶。亦鬼神之所深忌也。自古贤豪奇杰之士。坐此而不振者。不可胜记。若先生清苦之节。豪隽之才。卓绝之艺。皆间世一觏者。而萃于一身。名以是章彻。其阨于人而畸于天。何足怪哉。国朝以诗名家者。虽有铺张藻丽之称。而才不逮意。气局而语卑。罕能自拔于流俗。先生力追先古。深造正始。翛然清远。卓尔高蹈。发剔振厉。而不入于狂怪。隐约闲静。而不病于枯槁。霭然有一唱三叹之遗音。呜呼盛矣。此乃天机之自动。正色之自美耳。岂郊,岛之伦。雕琢絺绘。以求知于一世者比哉。顾其遗篇。尽失于兵燹。收拾散亡者。不能其什一。重可惜也。虽然。诗不云乎。诚不以富。亦秖以异。又奚以多为哉。先生孙硕英惧其寝远而愈失也。及守淮阳。遂鸠材刊板。而以敏叙亦在诸孙之列。而粗知好斯文者。俾相其役。而责一言以示后。敏叙敢以平昔所概于心者。书诸卷末而归之。峕癸亥仲秋。甥孙正宪大夫行江华府留守兼镇抚使李敏叙。再拜谨跋。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四○一
李焘,字若临。河源人。明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进士。授福建泉州司李,历仕巡抚云南兼督川贵兵饷。事见清同治《河源县志》卷一三。
维基
李焘(1544年—1625年),字若临,号斗野,人称槎城之魁,广东惠州府河源县上城石狮人(今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上城)。
广东乡试第三十七名举人,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中戊辰科三甲进士,授任福建泉州府推官。
先后任金华府同知,南京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南京工部营缮清吏司署郎中。
万历元年(1573年)得授为奉直大夫,万历六年(1578年)升任湖广衡州府知府。
《湖南通志》为李焘立传曰:「…力行节俭,尝取四大礼度民所能行者辑为简仪,又手书司马光俭训刊布民间。
闾里恶少,皆廉得其奸状,事发,悉实之法,民称神明」。
万历十二年(1584年)七月升任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运使,专管长芦盐务;十七年七月升任广西布政司右参政。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三月复除湖广右参政兼佥事、整饬郧襄兵备,迁江西按察使,四十一年正月升云南右布政使,万历四十七年(1618年)正月升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兼督川贵兵饷,此时李焘已七十五岁。
因赴任违限被弹劾,四十七年十一月辞官归乡。
李焘还乡后,倡导重修龟峰塔,亲题「龟峰古刹」四字,为后世延续了此塔。
在河源兴文重教,著《河源县儒学记》。
天启五年(1625年)卒,时年82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曲阜人,字宗文。景泰间进士,天顺初为少詹事,侍东宫讲读。成化初以言兵事,为诸武臣所不满,给事中、御史亦交章驳之,下狱,谪汉阳知府。后复故秩,莅南京詹事府。
维基
孔公恂(1413年4月16日—1471年6月25日),字宗文,山东曲阜人,孔子五十八代孙,属宫端户,进士出身。
景泰五年(1454年)会试考试时,孔公恂听闻母亲得病,便回乡不赴廷对。
明代宗向礼部问明原因后,遣使召孔公恂觐见。
其入见当日已到正午,不及准备试卷,代宗命翰林院给以笔劄。
孔公恂登第二甲第十四名进士,随即丁母忧归县。
衍圣公孔彦缙去世时,其孙孔弘绪幼弱,代宗诏遣礼部郎治丧,而孔公恂代理衍圣公府的家事。
天顺初年(1457年)授礼科给事中。
孔弘绪袭封衍圣公后,大学士李贤把女儿嫁给孔弘绪,孔公恂于是与李贤有交往。
李贤对明英宗进言道:“孔公恂是孔圣人的后人;司马恂是宋朝大贤人温国公司马光的后人。
他们适合辅导太子。
”明英宗大喜,于是拜两人为詹事府少詹事,侍东宫讲读。
明英宗退朝后对周皇贵妃称:“我今天让圣贤的子孙当你儿子的老师。
”周皇贵妃具冠服拜谢,宫中传以为盛事。
明宪宗即位后,孔公恂改任大理寺左少卿。
孔公恂对此感到不高兴,上疏自称不懂法律,于是复任詹事府少詹事兼左春坊左谕德。
成化二年(1466年)孔公恂上疏谈军事,武臣哗然,科道官员纷纷弹劾,被下狱论罪,贬为汉阳府知府,未及上任即遇父丧丁忧。
守丧结束后,商辂请恢复孔公恂的职位,改任南京詹事府少詹事,成化七年(1471年)十一月,卒于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00 【介绍】: 即宋哲宗。
神宗第六子。
元丰五年,封延安郡王。
八年,立为太子。
旋即位。
时年尚幼,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次年改年号为元祐,召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为相,贬逐章惇、蔡确等新党。
八年,太后死,始亲政。
次年改元绍圣,以章惇为相,罢范纯仁、吕大防、苏辙等,尽复神宗时新法,重修《神宗实录》。
在位十六年。
全宋诗
宋哲宗赵煦(一○七六~一一○○),神宗第六子。元丰五年(一○八二)封延安郡王。八年,立为太子,同年三月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元祐八年(一○九三),太后去世,亲政。在位十六年,建元元祐、绍圣、元符。元符三年卒,年二十五。庙号哲宗,葬永泰陵。事见《宋史》卷一七、一八《哲宗纪》。
全宋文·卷三二二一
宋哲宗赵煦(一○七七——一一○○),神宗第六子,熙宁九年十二月生。
初名佣,授检校太尉、太平军节度使,封均国公。
元丰五年迁开府仪同三司、彰武军节度使,进封延安郡王。
八年立为太子,是年三月即位,年仅十岁。
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改元元祐,召司马光、吕公著为相,贬逐新党,尽罢新法。
元祐八年九月太皇太后崩,始亲政,改元绍圣,以绍述神宗新法为名。
遂罢免宰相范纯仁等,追夺司马光等谥,以章惇为相,起用曾布、蔡卞等执政,于是熙丰新法渐次恢复。
元符三年正月崩,在位十六年,年号三:元祐、绍圣、元符。
有集二十七卷。
事迹见《宋史》卷一七至一八《哲宗纪》,《玉海》卷二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0—1041 【介绍】: 宋陕州夏县人,字和中。登进士第。授永宁主簿。历建德、郫县尉。蜀人传言戍兵叛,蛮将入寇,邑民争相出逃。池摄县事,会上元张灯,纵民游观三夕,民心遂安。知数州县,所至皆有政声。累擢天章阁待制、知河中府,徙同州,又徙杭州。因不知吴中习俗,决事不当,被劾降知虢州,徙晋州。
全宋诗
司马池(九八○~一○四一),字和中,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光父。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授永宁主簿。兼侍御史知杂事,更三司副使。知河中府,历同州、杭州、虢州、晋州。仁宗康定二年卒,年六十二(《东都事略》卷六○作卒年五十三)。事见《隆平集》卷一四,《宋史》卷二九八有传。
全宋文·卷三二六
司马池(九八○——一○四一),字和中,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司马光父。
第进士,授永宁主簿,历建德、郫县尉。
调郑州防禦判官、知光山县。
监安丰酒税,徙知小溪县,改河南府司录参军,通判留守司,除群牧判官,出知耀州,擢利州路转运使、知凤翔府,累迁尚书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擢天章阁待制,历知河中府、同州、杭州、虢州、晋州。
卒,年六十二。
宋史》卷二九八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九
韩渎(?
——一○四三),明道二年宰相李迪奏除为殿中侍御史,寻出知岳州。
景祐初复入为侍御史,为开封府判官。
三年五月,希吕夷简意,请以范仲淹「朋党」榜朝堂,迁刑部员外郎、直史馆、知澶州。
后任京东转运使,迁兵部员外郎。
宝元中又曾为益州转运使。
终工部郎中、直史馆,庆历三年卒。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一三、一一六、一一八、一二七等卷,《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五,宋庠《元宪集》卷二六《韩渎可兵部员外郎制》,司马光司马文正集》卷七五《玉城县君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4—1071 【介绍】: 宋冀州人,字诚之。真宗景德二年进士。为安肃军判官。屡荐为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西边兵事起,以天章阁待制为陕西都转运使。元昊求款附,存建言息兵役,反对攻讨。后入知开封府。王则起事,坐失察降知汀州。又坐事夺职知池州,徙郴州。久之复职,以吏部侍郎致仕。卒谥恭安。
全宋诗
张存(九八四~一○七一),字诚之,冀州(今河北冀县)人。
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为安肃军判官。
天禧末,官殿中侍御史。
仁宗康定元年(一○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
庆历二年(一○四二),由知成德军徙为河北转运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六)。
嘉祐二年(一○五七),以吏部侍郎致仕。
神宗熙宁四年卒,年八十八。
谥恭安(《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一司马光《张恭拨公存墓志铭》)。
宋史》卷三二○有传。
全宋文·卷三三○
张存(九八四——一○七一),字诚之,冀州(治今河北枣强东北)人。
景德二年举进士。
历蜀州、赵州司理,迁安肃军判官。
天禧中,中身言书判科,改著作佐郎,知大名府朝城县,历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户部度支副使,陕西都转运使,知延州、泽州、成德军。
入知开封府,降知汀州,夺职知池州,徙郴州。
以吏部侍郎致仕,累迁礼部尚书。
熙宁四年三月卒,年八十八,谥恭安。
事迹详司马光《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七七),《宋史》卷三二○有传。
共 136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