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虚受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僧会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唐永徽中。会稽永欣寺。有一僧。立逝于山门之内。其将逝也。谓其人曰。吾吴之康僧会也。苟能奉吾遗身于尔伽蓝。则顾为福。且未慗。其人因坚以胶漆而迁祠之。其灵迹之著。至于今不衰。初寺尤苦军旅屯寓。娶妇产子。杀羊豕。植韭蒜。污蔑甚。时李公若初方廉问闽。忽僧有自会稽来谒者曰。越于浙东为大藩。君侯行将领之。其教条之下。愿必尽屏旧习。而军旅之寓佛寺。最为急务。幸君侯之留意焉。公诡曰。诺。未几果有是命。俄而入寺睨之曰。此非预言今日之除者乎。应验若此。凡所授记。敢不听。于是顿绝其弊。会昌六年。永欣毁迁遗身于大善寺。会昙休律师。创堂宇。治供具。乡里之祈福禳灾者。举归焉。世号超化大师。其前身行事。史有传。
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释后僧会者。
本康居国人也。
以吴赤乌年中谒大帝。
初吴人未识僧形。
止曰胡人入境。
乃祈舍利。
已令帝开悟末主天纪四年。
会尸解真身隐焉。
至唐高宗永徽中见形于越。
称是游方僧。
而神气瑰异眉高隆准。
颐峭眸碧而瘦露奇骨。
真梵容也。
见者悚然罔知阶位。
时寺纲紏诘其厥由。
骂而驱逐会行及门。
乃语之曰。
吾康僧会也。
苟能留吾真体福尔伽蓝。
躧步之间立而息绝。
既而青目微瞑精爽不销举手如迎揖焉。
足跨似欲行焉。
众议偃其灵躯窴于窀穸。
人力殚矣略不倾移。
虽色身坚牢而彊事胶漆。
迁于胜地别立崇堂。
时越人竞以香华灯明。
缯䌽幡盖果实衣器。
请祈心愿。
多谐人意。
初越之军旅多寓永欣。
其妇女生产兵士荤血触污僧蓝。
人不堪其淹秽。
会乃化形往谒闽廉使李若初。
且曰。
君侯即领越之藩条。
托为迁之军旅语罢拂衣而去。
寻失踪迹。
李公喜而骇。
且记其言。
后果赴是郡。
及上事讫便谒灵迹认于时言者则斯僧也。
命撤军家勒就营幕。
又疋妇夜临蓐席。
且无脂烛。
邻无隙光。
俄有一僧秉烛自牖而入。
其夫旦入永欣。
认会貌即是授火救产厄之僧。
自尔民间多就求男女焉。
属会昌毁永欣也。
唯今大善独留号开元矣。
遂移会身入是寺中。
大中之后有昙休律师。
为会别创堂宇广其供具。
又尝就闾阎家求草屦。
至今越人多以芒鞋油幡上献。
感应[月*(夸-大+八)]蚃。
各赴人家不可周述。
今号超化大师。
从永徽至今未尝阙其供施焉。
沙门虚受为碑纪述焉。
系曰。
蔡邕是张衡后身。
智威本徐陵前事。
验皆昭晰理且弗虚。
至于圣人功用自在此亡彼出。
利见无方。
僧会捐世既遐唐来化越。
立逝屹然异中之异。
苟非应物现形如水中月。
孰能预于是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时僧。俗姓李。据云为唐僖宗之太子。中和初僖宗奔蜀后,断发出家,潜遁远游。至湖南,嗣石霜庆诸。后居邵武龙湖寺,历三十余年而卒。谥圆觉禅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李,唐末至五代初禅僧。据云为唐僖宗之太子。中和初僖宗奔蜀后断发出家,潜遁远游。至湖南,嗣石霜庆诸。后居邵武龙湖寺,历30余年而卒。谥圆觉禅师。《五灯会元》卷六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神僧传·卷第九
释普闻。
唐僖宗第三子。
生而吉祥。
眉目风骨清真如画。
性不茄荤。
僖宗钟爱之。
然以其无经世意。
百计陶写之终不可回。
中和元年天下乱。
僖宗幸蜀。
亲王宗室皆逃亡。
闻断发逸游谒石霜诸。
诸与语叹异曰。
汝乘愿力而来乃生王家。
脱身从我火中莲也。
闻夜入室问祖师别传事。
诸曰。
待按山点头即向汝道。
闻因契悟。
依止数岁。
乃请遍游名山。
诸曰。
逢乾即止。
遇陈便住。
于是远游。
过昭武抵大乾。
遥望山巅蔚然深秀。
问父老曰。
彼有居者否。
老曰。
有一陈嗣者。
久隐其中。
因悟师言。
即拨草至山。
陈嗣一见乃分坐同住。
因乞菜种于嗣愿求斗斛。
嗣曰。
岂有斗斛与之一合。
遂入山垦种。
后谷口之人相谓曰。
前日僧入山经今不出。
必为虎所啖。
往视之见茅庐一所。
行者数人指呼百诺。
而重冈复岭菜已青矣。
盖耕种菜者。
乃山神所投。
行者乃虎也。
陈嗣觉师之胜乃曰。
吾居此每苦恶兽毒虫之多。
公来皆屏迹。
道德非吾所及。
吾种之缘其属公乎。
既而道德播闻缁徒云集。
遂成巨刹。
忽有老人跪请曰。
我乃龙也。
家于此山以行雨。
不职上天有罚当死。
愿赐救护。
师曰。
汝得罪上帝我何能致力。
虽然汝可易形来。
俄化为小蛇。
师以锡杖引入净瓶。
良久风雷挟坐榻山岳摇振。
师宴坐达旦。
天宇澄霁蛇自瓶出。
有顷复为老人形而谢曰。
若非藉师法力则血肉腥秽此地矣。
无以报德。
山中无水何以安众。
当以水延师道场也。
即于峻谷穷源刮成石穴涌泉一泓。
始虽涓涓终焉衍溢。
遂成一湖。
今在半山龙湖之名。
盖始于此。
冱寒不冰大旱不竭。
其流四出灌溉田数百顷。
邦人神之建祠其上。
岁时享祀焉。
今遇上元乃师诞辰。
龙必朝谢有祥云瑞气之应。
院之右十五里有隋义宁欧阳太守之庙。
即今福善王也。
庙食至是历二百七十馀载。
其神极灵祸福此邦。
民敬畏之牲牢享祭无虚日。
师见而闵焉。
一日杖策之祠下。
说偈见意。
复与之约曰。
能食素持不杀戒乃可为邻。
是夕里之父老梦神云。
我今受禅师戒不复血食。
祭我当如比丘饭足矣。
如是易血食以斋羞。
至今遵之。
神人相安。
神显灵异。
护持此山。
或云。
师尝与神以道力角胜负。
庙傍有松巨干参天。
师举手拗下拂地三匝。
而神实拂其二。
遂屈而从之。
一日集徒曰。
吾将他适。
院事付聪教二门人。
乃说偈曰。
我逃世难来出家。
宗师指示个歇处。
住山聚众三十年。
对人不欲轻分付。
今日分明说以君。
我敛目时齐听取。
寺众凄然坚请且为佛法住世。
师曰。
汝等岂不知达磨只履西归普化全身脱去之旨耶。
何以去来生灭视吾也。
既而跨虎凌晨抵信州应供。
到彼僧房集。
供罢就长者更觅一分与行者。
长者谓师独行不诺所请。
遂觅水一盂。
噀杖为虎高驭而去。
至开元寺。
而龙湖寺僧至彼追之。
乃祝之曰。
吾不复归山中。
已有聪禅师矣。
故龙湖无开山祖师之塔。
惟有跨虎庵基。
为古今之證。
又有禅师照水自写真像。
至今存焉。
敕谥圆觉禅师。
凡有所祷其应如响。
而院前有师所坐之杉。
至今间生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