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林甫

相关人物:共 54 位
共 5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7—1502 【介绍】: 明江西广昌人,字廷秀,号椒丘,何文渊子。景泰五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为刑部郎中,捕治锦衣卫卒,拒都指挥袁彬请嘱,由是知名。成化间,以河南按察使助都御史原杰招抚南阳流民,亲入山谷劝说,附籍者甚众。历山西巡抚、刑部侍郎。孝宗嗣位,辅臣万安、刘吉忌其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既而入为刑部尚书,有所施为,辄遭刘吉阻格,又遭忌者中伤,遂致仕归。博学多闻,为诗多援据典故。有《元史臆见》、《周礼集注》、《勋贤琬琰录》、《椒丘文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九
乔新字廷秀,一字天苗,江西广昌人,冢宰文渊子。
景泰甲戌进士,授南礼部主事。
改刑部,历员外、郎中,迁福建按察副使,改河南。
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迁刑部侍郎,进尚书。
卒赠太子少傅,谥文肃。
有《椒丘集》三十二卷。
(《双槐岁钞》:成化庚子,内阁刘吉丁外艰,诏赍以羊酒宝钞,起复视事如故。
吉三上疏辞,托贵戚万喜得不允,陈编修音上书劝其力辞,吉不答,人无改言者。
吉每谈笑对客,殊无戚容。
丁来,今上新政,科道交纠,万安,尹直以、次罢遣。
吉独不动,虑科道言之,乃倾身阿结,昏夜款门?
蕲免弹劾,建言欲超迁科道,待以不次之位。
弘治改元,风雹发自天寿山,毁瓦伤物,震惊陵寝,上戒谕群臣修省,遣官祭告。
于是左春坊庶子兼翰林侍读张升疏言应天之实,当以辅导之臣为先。
今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以奸邪尚在枢机之地也。
因数吉十罪,且谓李林甫之蜜口剑腹,贾似道之牢笼言路,合而为一。
科道交章劾升,指为轻薄小人。
上命谪升南京工部员外郎。
其同乡何乔新赠以诗曰:「乡邦交谊最相亲,忍向离筵劝酒频。
抗疏但求裨圣治,论思端不忝儒臣。
自怜石介非狂士,任诋西山是小人。
暂别銮坡非远谪,莫将辞赋吊灵均。
」由是人目吉为「刘棉花」,以其耐弹也。
田按:尚书诗温雅有则,泽古者深,与凡响自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8—1551 【介绍】: 明陕西鄠县人,字敬夫,号渼陂。弘治九年进士。授检讨,以附刘瑾为吏部郎中。瑾败,降寿州同知,勒致仕。盛年遭摒弃,以重资聘乐工学弹琵琶,善作词曲。有《碧山乐府》、《碧山续稿》、《碧山新稿》等,与康海为曲坛宗匠数十年,作品有愤慨不平之气。另有《渼陂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敬夫,鄠县人。弘治丙辰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调吏部主事历郎中谪寿州同知有渼陂集续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三
九思字敬夫,鄠人。
弘治丙辰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
改吏部主事,历郎中,坐刘瑾党降寿州同知,寻勒致仕。
有《渼陂集》十六卷、《续集》三卷。
(《艺苑卮言》:王敬夫诗如汉武求仙,欲根正染,时复遇之,终非实境。
敬夫名位少亚对山,而才情胜之。
倡和章词,流布人间,遂为关西风流领袖。
国史唯疑》:王九思《游春记》,或谗之,云「内李林甫拟长沙,杨国忠拟新都,贾婆婆拟临颍」,当国惧甚。
王实寓意于此。
时处分逆党,独待对山、渼陂过严,宜无以服其心。
《国雅》:王敬夫才隽思逸,锐于绮丽,譬之湖外碧草,海东红云,流彩夺目。
其五言如「云压岭头树,草连烟际村」,「金马当朝彦,银鱼隔岁焚」,「山云睛见楚,烟树远浮秦」,「飞鸟三峰外,孤城落照前」。
七言如「天外行云难入梦,手中团扇易惊秋」,直造盛唐隹境。
田按:刘瑾请建义勇武安王庙于陕西兴平县马嵬镇。
仍乞颁敕防护立碑,碑文李茶陵笔也。
王敬夫《马嵬废庙》诗云:「秋风落日马嵬道,道南废庙颜色新,立马踟蹰问野叟,野叟须臾难具陈。
请予下马坐树底,展转欲语还悲辛。
正德丙丁戊己年,寺人气焰上薰天。
寺人原是马嵬人,大筑栋宇求福田。
马嵬镇里东岳祠,一时结构何参差。
渎神媚鬼意未休,浸淫及汉寿亭侯。
占民畎亩不与直,费出帑藏多蟊贼。
工徒淋漓血满肤,昼夜无能片时息。
东楼西观对南山,巍巍新庙成何棘。
翩翩羽客招呼至,考钟击鼓空坐食。
更有文章颂功德,穹碑大书为深刻。
我本田家孟诸野,但认犁耙字不识。
往往才士过吟哦,尽道台臣与秉笔。
听来依稀记姓李,云是文章名第一。
豪华转眼不足恃,乾坤变化风雷异。
寺人已作槛中囚,道路忽传邸报至。
当日台臣尚秉钧,寄语县官碑可掊。
横曳碎击亟掩藏,至今文石埋郊薮。
子闻野叟言,坐来生感激。
赫赫台臣苟如此,寺人微细何嗟及!
月明骑马陟前冈,仰天一笑秋空碧。
」茶陵于东德涵、王敢夫为馆师,德涵丧母,人谓铭表碑传必求当时钜公。
德涵曰:「传其亲者,在文章耳,官爵何为?
」自述状遍送诸公。
德涵又与李空同倡为文必秦、汉,诗必汉、魏、盛唐之说,诋茶陵为靡弱。
由是茶陵益憾康生。
及逆瑾诛,德涵坐落职,敬夫亦牵连降免。
德涵以救空同得大名,又坐事彰著,敬夫因事波及,于茶陵不能无深望。
感事诗云:「中林有巨鸟,自矜毛羽贵。
一朝振翮飞,忽与飘风会。
展转万馀里,下息丹山背。
栖止青桐柯,渴饮醴泉濑。
久假不自知,殊非惊鹭类」。
又《漫兴》绝句云:「不有李康持藻鉴,豪杰争趋怀麓堂。
」又《答王德徵书》云:「自归里舍,有所述作,拟为传奇,纾情畅志。
不意亲朋指摘瑕颣,投诸馆阁,发怒起祸,幸以消阻。
」盖指《游春记》事也。
敬夫于乐府为当家,诗亦富有才情,惜质地粗漫,未尽脱秦声耳。)
李凑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朝人。
李林甫侄。
工画,师从阎立本,然笔迹疏散。
喜画绮罗人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宗室。
李思训弟,李林甫父。
工画。
官至扬州参军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6 【介绍】: 名或作习吉。
唐末洛阳人。
自言为李林甫之后,父李图为洛阳令,因家焉。
僖宗乾符中举进士,为河中节度使李都榷盐判官。
后之晋为榆次令,遂为李克用掌书记,迁节度副使,官至谏议大夫。
尝为克用作书谕梁,辞甚辨丽,多传于世。
袭吉博学,多知唐故事。
为人恬淡,以文辞自娱。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二
袭吉。洛阳人。自言左相林甫之后。乾符末举进士。遇乱避地河中。依节度使李都为榷盐判官。后去之太原。李克用署为府掾。出为榆次令。光启初署为掌书记。三年迁节度副使。拜右谏议大夫。天祐三年卒。后唐同光二年追赠礼部尚书。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七
明达师者。
不知其所来。
于阌乡县住万回故寺。
往来过客皆谒明达以问休咎。
明达不答。
但见其旨趣而已。
曾有人谒明达问曰。
欲至京谒亲。
亲安否。
明达授以竹杖。
至京而亲亡。
又有谒达者。
达取寺家马令乘之使南北驰。
驰讫勒去。
其人至京授采访判官。
乘驿无所不至。
又有谒达者。
达以所持杖画地为堆阜。
以杖撞筑之。
地因坑臼人不晓。
至京背有发肿。
割之血流迨地。
李林甫为黄门侍郎。
扈从西还谒达加秤于其肩。
至京而作相。
李雍门为湖城令。
达忽请其小马。
雍门不与。
间一日乘马将出。
马忽庭中人立寺门坠马而死。
如此颇众。
达又尝当寺门北望。
言曰。
此川中兵马何多。
又长叹曰。
此中触处总是军队。
及哥舒翰拥兵潼关拒逆胡。
关下阌乡尽为战场矣法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南海人,字乔仲。
嘉靖十四年进士。
授御史,上疏言四海困竭,请罢建沙河行宫、金山功德寺。
寻引疾归,起官巡按福建。
二十四年疏劾严嵩奸贪,比之李林甫、卢杞。
下诏狱廷杖除名。
家居二十余年。
隆庆初复官。
万历初为吏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为张居正所排,罢。
卒谥端恪。
有《天山草堂存稿》。
全粤诗·卷三二三
何维柏(一五一○—一五八七),字乔仲,号吉林。南海人。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进士,选庶吉士,改监察御史,谢病归。复入西樵,研白沙之学,从学者众。既补任,出按闽,以坐劾严嵩,廷杖免官归。隆庆改元,诏复原官,擢大理寺少卿,迁左佥都御史,历左副都御史,迁吏部侍郎。以忤张居正,出为南京礼部尚书。旋致仕,归居草堂。卒年七十七,谥曰“端恪”。有《天山草堂存稿》。明郭棐《粤大记》卷一四、《明史》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九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8 【介绍】: 唐虢州华阴人。
隋炀帝玄孙,杨隆礼子。
沉毅有才干,初为汝阳令,有能名。
以父有清白风,拜监察御史,知太府出纳。
在台数年,又专知杂事。
玄宗天宝间,擢为御史中丞,依旧知太府出纳,寻迁户部侍郎。
李林甫、王鉷不协,为其所构,赐死。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三
慎矜。
户部尚书隆礼子。
初为汝阳令。
迁侍御史。
天宝二年授谏议大夫。
擢御史中丞。
迁户部侍郎。
李林甫恶之。
作飞牒告慎矜谋反。
搒掠服之。
诏赐死。
宝应初复官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73—约742 【介绍】: 唐华州华阴人,名浚,以字行。
少好学,举进士。
中宗神龙元年进士,制举擢第,授宜兴尉。
姚崇执政,引为右拾遗,屡有疏谏。
玄宗开元中,为考功员外郎,累进给事中,典贡举,选人颇平允。
迁给事中,忤宰相李元纮,出为登州刺史,寻迁濮、汴。
二十年,擢为刑部侍郎,深见恩遇,改为太府卿。
张九龄入相,为尚书左丞,知吏部选。
李林甫排挤,出为洺州刺史,后移绛郡太守。
天宝元年,诏归东都养疾。
遂郁郁而卒。
全唐文·卷二百八十
挺之名浚。
以字行。
华州华阴人。
举进士。
并擢制科。
开元中累官至尚书左丞。
出为洛州刺史。
徙绛州。
元宗欲大用。
李林甫所挤。
言其老病。
乃授员外詹事。
令诣东京就医。
郁郁成疾。
自为墓志。
与浮屠惠义善。
卒葬其塔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5—747 【介绍】: 唐扬州江都人,字泰和。
李善子。
早擅才名,工文善书,尤长以行楷写碑,取法王羲之、献之而自具面目。
其父注《文选》,邕补益之,附事见义,两书并行。
玄宗即位,召为户部郎中,又官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
性豪侈,不拘细行。
天宝时,为李林甫所忌,遭罗织,受杖死。
有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5—747 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李善之子。
少知名。
武后长安初李峤等荐其词高行直,授左拾遗。
中宗时,出为南和令,又贬富州司户参军事。
少帝唐隆元年(710)召为左台殿中侍御史,改户部员外郎。
又贬崖州舍城县丞。
玄宗开元三年(715),入为户部郎中。
又出为括州司马,十三年,迁陈州刺史。
以贪赃枉法贬为钦州遵化县尉。
二十三年后,以军功累转括、淄、滑三州刺史。
天宝初,为汲郡、北海太守。
六载(747)为李林甫所害。
官终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
代宗时,追赠秘书监。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书史会要》卷九,李昂《唐故北海郡守赠秘书监江夏李公墓志铭》。
邕以文名天下,尤长碑颂,其诗《六公咏》为杜甫所推重(见《八哀诗·秘书监江夏李邕》)。
精于书法,行草之名尤著。
新唐书·艺文志四》载有文集70卷,已佚。
明人辑有《李北海集》。
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邕(678—747) 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字泰和,其祖父迁至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后又随父迁回江夏(今武昌)。历官左拾遗、户部郎中、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早具才名,能文能诗,《新唐书》著录《李邕集》七十卷。尤擅书法,所作碑文自书自刻,并以黄鹤楼传说取名号,传世碑刻中曾署名“黄仙鹤”,开以名胜或传说作名号之先例。自此后,以黄鹤(鹄)为名的人数十计。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李思训碑》等。
唐诗汇评
李邕(675-747),字太和,郡望江夏,后徙家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
父善注《文选》,人号“书簏”。
邕少知名,博闻强志。
长安初,召拜左拾遗。
中宗时,坐与张柬之善,出为南和令,又贬富州司户。
玄宗即位,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改户部员外郎,贬崖州舍城丞。
开元三年召为户部郎中,贬为括州司马。
征为陈州刺史,又贬钦州遵化尉。
后历括、淄、滑、卫诸州刺史。
邕素负美名,为执政所忌,故屡遭贬谪。
天宝初,为汲郡、北海二郡太守,世称“李北海”。
宰相李林甫陷以罪,杖杀之。
邕久擅才名,尤长碑颂,有《李邕集》七十卷,已佚。
明人辑有《李北海集》。
全唐诗》存诗四首。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钜万。……其《张韩公行状》、《洪州放生池碑》、《批韦巨源谥议》,文士推重之。
新唐书本传
(李)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圭荐邕文高气方直,才任谏净,乃召拜左拾遗。……邕之文,于碑颂是所长,人奉金帛请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邕虽诎不进,而文名天下,时称“李北海”。卢藏用尝谓:“邕如干将莫邪,难与争锋,但虞伤缺耳。”后卒如言。
石林诗话
李邕、苏源明诗中极多累句,余尝痛刊去,仅各取其半,方为尽善。
杜工部草堂诗话
金石录》曰:唐《六公咏》,李邕撰,胡履灵书。余初读杜甫《八哀》诗云:“朗咏《六公》篇,忧来豁蒙蔽。”恨不见其诗。晚得石本,其文辞高古,真一代佳作也。六公者,五下各为一章,狄丞相为一章。
共 5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