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九龄

相关人物:共 42 位
共 4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73—约742 【介绍】: 唐华州华阴人,名浚,以字行。
少好学,举进士。
中宗神龙元年进士,制举擢第,授宜兴尉。
姚崇执政,引为右拾遗,屡有疏谏。
玄宗开元中,为考功员外郎,累进给事中,典贡举,选人颇平允。
迁给事中,忤宰相李元纮,出为登州刺史,寻迁濮、汴。
二十年,擢为刑部侍郎,深见恩遇,改为太府卿。
张九龄入相,为尚书左丞,知吏部选。
为李林甫排挤,出为洺州刺史,后移绛郡太守。
天宝元年,诏归东都养疾。
遂郁郁而卒。
全唐文·卷二百八十
挺之名浚。以字行。华州华阴人。举进士。并擢制科。开元中累官至尚书左丞。出为洛州刺史。徙绛州。元宗欲大用。为李林甫所挤。言其老病。乃授员外詹事。令诣东京就医。郁郁成疾。自为墓志。与浮屠惠义善。卒葬其塔左。
申坦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魏郡魏人。
申永子。
初为巴西、梓潼太守。
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为刘骏(孝武帝)镇军咨议参军。
刘骏至新亭,坦进克京城。
及孝武帝即位,为太子右卫率、宁朔将军、徐州刺史。
大明元年,建议讨灭任榛。
事泄,榛逃走。
坦坐弃市。
临刑,以始兴公沈庆之救,被宥。
官至骁骑将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5—732 【介绍】: 唐绛州闻喜人,字连城。裴行俭子。历迁太常丞、鸿胪少卿,皆称职。玄宗有事泰山,中书令张说恐诸蕃乘间窃发,议加兵守边。后帝用光庭策,遣使突厥,召其大臣赴行在,边塞晏然。累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黄门侍郎,进侍中,兼吏部尚书、弘文馆学士。卒谥忠宪。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67—733 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
裴行俭之子。
母库狄氏甚得武后亲宠。
中宗神龙初(705),明经擢第,累迁太常丞。
历右率府中郎将、司门郎中、兵部郎中、鸿胪少卿、兵部侍郎等职。
玄宗开元十七年(729),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改黄门侍郎,拜侍中兼吏部尚书,兼弘文馆学士。
二十年加光禄大夫,封正平男。
明年卒,赠太师,谥曰忠宪。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张九龄《大唐金紫光禄大夫行侍中兼吏部尚书弘文馆学士赠太师正平忠宪公裴公碑铭并序》。
撰有《摇山往则》等典礼著作多卷。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延陵人,一说湖州人。制举登科。玄宗开元间历大理司直,官至集贤院学士。工诗,有才名,与子包何、包佶号三包。又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齐名,号吴中四士。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二,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历官集贤院直学士、大理司直。与于休烈、贺朝、万齐融为“文词之友,齐名一时”(《旧唐书·于休烈传》)。亦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齐名,号“吴中四士”(《新唐书·刘晏传》附《包佶传》)。包融与孟浩然交谊甚厚,孟有诗叙二人交往。《全唐诗》存诗8首。今人王启兴、张虹有《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诗注》。
唐诗汇评
包融,生卒年不详,间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
工诗。
神龙中,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等吴越之士,俱以文词俊秀杨名上索,合称“吴中四士”。
开元中,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参军,后官至大理司直、集贤院学士。
与孟浩然、殷遥友善。
有《包融诗》一卷,已佚。
殷璠集融及储光羲、殷遥等间州籍诗人十八人诗,编为《丹阳集》,亦佚。
《全房诗》存诗八首。

作品评论

殷墦《丹职集》
(融诗)清幽语奇,颇多剪刻。
新唐书·刘晏传
(包)佶……父融,集贤院学土,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有名当时,号“吴中四士”。
唐诗纪事
润州延陵有包融、储光羲,曲阿有丁仙芝、缑氏主簿蔡隐丘、监察御史察希周、渭南尉蔡希寂、处士张彦雄、张朝、校书郎张晕、吏部常选周瑀、长洲尉谈截,句容有殷遥、硖石主簿樊光、横阳主搏沈如筠,江宁有右拾遗孙处玄、徐延寿,丹徒有江都主簿马侹、武进尉申堂构,十八人皆有诗名,殷墦次为《丹阳集》。
唐才子传
(包)融,延陵人。开元间仕历大理苟直。与参军殷遥、孟浩然交厚,工为诗。二子何、佶,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三包”。
卢怡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
中宗神龙三年,贤良方正科及第。
玄宗开元十一年,为吏部侍郎崔琳铨收。
十二年,为富平尉,宇文融荐为劝农判官。
次年,为劝农使,奏济州刺史裴耀卿理行第一。
又任吏部员外郎。
官至中书舍人、御史中丞。
张九龄友善,终始不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 【介绍】: 唐京兆人。
玄宗开元中,张九龄按察岭南,奏充判官。
九龄为相,引为监察御史。
二十五年,牛仙客为相,九龄罢知政事。
子谅以仙客滥登相位,责御史大夫李适之坐观其事。
适之奏其言。
上大怒,亲加诘问,杖于朝堂,绝而复苏。
乃流瀼州,行至蓝田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偃师人。尹知章门人。历官左拾遗、集贤院直学士。有《正声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季良,以字行,翌或书作翊,又讹作翃。
祖籍偃师(今属河南),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玄宗开元七年(719)登文辞雅丽科,十年,授校书郎,与赵冬曦等同入丽正院为修撰学士。
历右拾遗、集贤院直学士。
十五年(727),张九龄都督洪州,孙翌当时为监察御史奉使洪州。
师事著名儒家学者尹知章,博通诸经精义,曾参预《唐六典》、《初学记》等书之修撰,《新唐书·艺文志二》记其事。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之《尹知章传》、《大唐新语》卷八、《唐诗纪事》卷二二。
翌尝选初唐人诗,编成《正声集》三卷,刘肃《大唐新语》、顾陶《唐诗类选序》均提及此书,《新唐书·艺文志四》有著录,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三百三
翃。开元三年对策擢第。
全唐文·卷三百五
翌字季良。河南偃师人。开元中为左拾遗集贤院直学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5—762 【介绍】: 亦称唐明皇。唐朝皇帝。睿宗第三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始封楚王,后为临淄王。中宗景龙四年,密谋匡复,起兵诛韦后,奉父睿宗即帝位。旋受禅为帝,在位四十四年。初以姚崇、宋璟为相,革除弊政,国力强盛,史称开元之治。后宠杨贵妃,用李林甫、杨国忠相继执政,吏治腐败,又好声色,奢侈荒淫,至天宝十四载,爆发安史之乱,避难奔蜀。太子李亨即位灵武,被尊为太上皇。返京居西内,左右悉遭贬逐,抑郁而卒,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5—762 即唐玄宗,谥曰明,故亦称唐明皇。
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封临淄郡王。
因诛韦后有功,立为太子。
先天元年(712)继位,在位45年,前期励精图治,以张九龄、姚崇、宋璟为相,形成“开元之治”;后期沉湎酒色,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执政,国事日非,终于引发“安史之乱”。
后因受肃宗监视,悒郁而死。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纪。
玄宗多才多艺,知音善书,工诗能文。
王世贞云:“明皇藻艳不过文皇(太宗),而骨气胜之。
”又云:“虽使燕许草创,沈宋润色,亦不过此。
”(《艺苑卮言》卷四)《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8首,诗序1首。
唐诗汇评
李隆基(685—761),即唐玄宗,世称唐明皇。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睿宗第三子。景云初,以诛韦氏功,立为皇太子。延和元年即帝位。天宝末安禄山叛乱,潼关失守后奔蜀,册太子亨即位灵武。两京收复后,还京。上元二年卒。隆基多才艺.知音律,善书法,工诗能文,有《玄宗集》,己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词学图录
李隆基(685-762)庙号玄宗。陇西成纪人,睿宗第三子。《旧唐书·本纪》称"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有《好时光》词云:"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全唐文·卷二十
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垂拱元年生。三年封楚王。长寿二年降封临淄郡王。韦后矫诏称制。帝定策讨乱。拜殿中监。唐隆元年进封平王。睿宗即位。立为皇太子监国。延和元年七月即位。累加尊号开元天地大宝圣神文武孝德證道皇帝。至德元载七月禅位。册为上皇天帝。在位四十五年。年七十八。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元宗。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或曰:“唐自神龙以还,品格渐高,颇通远调。”夫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其于诗义,亦固然尔。玄宗内智明朗,睿心疏畅,既新国步,遂拾词华。开元之际,君臣悦豫,饯别临游,动纾文藻,而感旧瞩芳,探奇校猎,情欣所属,辄有命赋。一时赓歌之盛,上武虞皇,下收葑藻,词人竞进,六艺争长,固已陵夸建安之迹,而泳贞观之馀波矣。然贞观之初,浮靡虽去,而绮丽犹扬。殆乎垂拱之后,法章陈具,吏事深刻,人怀密志,无复疏节,先时风轨,为之一变。故感惕之言,易流于激,悲愤之调,不吐其华,骨气顿高,风神遂委,而藻思丽情渐异往时矣。天宝之后,治人凋谢,而乱梗外集,飘零奔溃,无复治朝之风,求之风人闲雅之意,盖亦徵(微)矣。三变之端,殆有出于此乎!
《艺苑卮言》
明皇藻艳不过文皇,而骨气胜之。语象,则“春来津树合,月落戍楼空”;语境,则“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语气,则“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语致,则“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虽使燕、许草创,沈、宋润色,亦不过此。
唐诗归
钟云:六朝帝王鲜不能诗,大抵崇尚纤靡,与文士竞长,偏杂软滞,略于文字中窥其治象。至明皇而骨韵风力一洗殆尽,开盛唐广大清明气象,真主笔舌与运数隆替相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玄宗开元中为奉天尉。擢侍御史内供奉,迁祠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出为广州都督。工书,尤善八分,体格甚古。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玄宗开元二年(714)直言极谏科及第,任奉天县尉、雍县尉,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祠部员外郎、户部郎中、中书舍人,二十年出为莫州刺史,后曾任广州都督,太子右庶子。
张九龄友善,始终不渝。
事迹散见《新唐书·韦抗传》,《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一、二二,《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二,《书小史》卷九。
升卿涉学工书,善小篆八分。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七
升卿。开元中为奉天尉。擢侍御史内供奉。迁祠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出为广州都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2 【介绍】: 唐宗室。李思诲子。小名哥奴。善音律。累迁国子司业,拜御史中丞,历刑、吏二侍郎,又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性柔佞狡黠,有权术。厚结宦官妃嫔,察伺帝皇动静,奏对皆能称旨。在朝十九年,专政自恣,朝野侧目,惮其威权。其为人往往阳示和好而阴谋中伤,无所不至,世称“口蜜腹剑”。晚年溺于声妓,姬侍盈房。卒赠太尉、扬州大都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2 小字哥奴,排行十,唐高祖从父弟之曾孙。
因厚结武惠妃与武三思女,于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寻代张九龄为中书、集贤殿大学士,又封晋国公。
厚结宦官、嫔妃,探听玄宗意旨,故出言进奏,动必称旨,深得玄宗宠信。
居相位凡19年,权势至盛,朝野侧目,政事败坏。
为人面柔而有狡计,对人暗加陷害不形于词色,人称“口蜜腹剑”。
因其主张重用蕃将,使安禄山得掌重兵,致起安史之乱。
林甫素寡学术,其题尺皆郭慎微、苑咸代为之。
新、旧《唐书》有传。
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诗续拾》补1首。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林甫。高祖从父弟长平王叔良曾孙。初为千牛直长。开元中累拜黄门侍郎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中书集贤殿大学士兼领陇右河西节度。加吏部尚书。天宝初易官名为右相。迁尚书左仆射。加开府仪同三司。十一载卒。赠太尉扬州大都督。
共 4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