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岑羲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虢州阌乡人,俗姓张。据说其兄久戍辽阳,母忧甚,万回朝往视之,暮持兄书归,因号万回。高宗时得度,武则天时诏入内道场,号法云公。安乐公主将谋逆,回遇之唾曰:“腥不可近!”不久安乐果诛。玄宗在藩,曾私谒万回,回预言玄宗将为五十年太平天子。卒,赐号国公,图形集贤院。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2—712 唐初僧人。俗姓张,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西)人。有异术,言则成谶,多有应验。高宗与武后年间,常应诏入内道场,赐号法云公。睿宗景云二年十二月八日(712年1月20日)卒于长安,赠虢国公。《宋高僧传》卷一八、《景德传灯录》卷二七有传。《祖庭事苑》卷六存万回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虢州阌乡张氏子。幼年气貌昏浊。涎沫涕洟满面。踉蹡狂走。或笑或哭。无常时。邻里群童皆以其不慧而侮辱之。父母以为憾。而回则安之。未尝恤。年十岁。其兄久戍辽阳。绝音好。家为设斋祈福。回忽谓其母曰。兄起居状。极易知耳。母奚庸忧。斋馀竟裹饼饵出门去。然莫知其所往也。晚归出其兄书袖中。问所从得不对。及辽阳役罢。兄言回是日至。𢹂饼饵共啖。且急索书告反。终亦不能察其何自也。夫辽虢相去万里。其往反不啻过东西舍。此岂非神通力欤。万回之名。由是始著。而朝野闻之。皆敬异。高宗之季。则天屡召入内。赐锦袍玉带。两宫女左右侍。及绍周历。诏赐号法云公。当是时。大开告密之门。酷吏罗织。群臣之位望高者。靡或脱。博陵崔玄炜之母卢氏。命玄炜邀回问祸福。母泣拜。以金匕箸施。回遽下阶掷匕箸堂屋上。掉臂去。其家意以为不祥。他日使人梯屋取匕箸。因得谶纬书匕箸下。趣焚之。俄而有司果遣胥卒。入其家大索谶纬。尽发瓦无所见乃已。盖酷史投此而欲诬之以罪也。神龙二年。诏薙落。特为开坛受具戒。时韦庶人与朝政。回每谩骂曰。奈何反悖。会将斫尔头去。金城公主。出降吐蕃。驾送至始平崔日。用武平一。宋之问。沈佺期。岑义。薛稷。皆从回以迎驾。立道左。诸公愿求一言。回抚佺期曰。汝真才子。谓平一曰。汝宜名佛童无忧也。目羲稷有不喜之色。上间问回。僧伽何如人。曰观音化身也。睿宗居潜邸。或出游。回则先唱于所至之地曰。天子来也。临淄王尝阶张炜等。谒回。回亟呼杖。遂出炜等。手拽王入。反扃之。而抚王背曰。五十年天子。后即不知也。炜等窃于门外闻之。由是倾戴益谨。道遇大平安乐二公主车骑。辄趋避。连咄曰。血腥血腥。太平请为造宅怀远坊中。独处之自若。景龙二年。示疾。忽大呼求饮乡里水。侍者念。道远不易得。恲𢥏计无所出。回指堂前地曰。此即是矣。于是凿之汲水进。饮尽一器以卒。讣闻。上震悼。诏赠司徒虢国公。图形集贤院。先是贞观间。三藏玄奘法师。游天竺石藏寺。偶阅一房。见胡床锡杖而已。从问其人。居此者今何在。曰在震旦之阌乡。法师归而访之信。法师之将访也。回宿戒其家扫洒。且诱治蔬饭曰。明日有胜客至。法师至。则与语天竺山川之详。回之所举。虽法师。有所未遍历者。事备别传。
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释万回。
俗姓张氏。
虢州阌乡人也。
年尚弱龄白痴不语。
父母哀其浊气。
为邻里儿童所侮。
终无相竞之态。
然口自呼万回。
因尔字焉且不言寒暑。
见贫贱不加其慢富贵不足其恭。
东西狂走终日不息。
或笑或哭略无定容。
口角恒滴涎沫。
人皆异之。
不好华侈尤少言语。
言必谶记事过乃知。
年始十岁兄戍辽阳。
一云安西久无消息。
母忧之甚。
乃为设斋祈福。
回倏白母曰。
兄安极易知耳。
奚用忧为。
因裹斋馀出门径去。
际晚而归。
执其兄书云。
平善。
问其所由默而无对。
去来万里。
后时兄归云。
此日与回言适从家来。
因授饼饵其啖而返。
举家惊喜。
自尔人皆改观。
声闻朝延。
中宗孝和皇帝。
诏见崇重。
神龙二年敕别度。
回一人而已。
自高宗末天后时。
常诏入内道场。
赐绵绣衣裳。
宫人供事。
先为儿时。
于阌乡兴国寺累瓦石为佛塔入内之后其塔遂放光明。
因建大阁而覆之。
然其施作皆不可辄量。
出言则必有其故。
敕赐号为法云公。
外人莫可得见。
先是天后朝任酷吏行罗织事。
官稍高隆者日别妻子。
博陵崔玄炜位望俱极。
其母庐氏贤而忧之曰。
汝可一日迎万回。
此僧宝志之流。
以可观其举止知其祸福也。
乃召到家。
母垂泣作礼兼施中金匕箸一双。
回忽下阶掷其匕箸向堂屋上。
掉臂而去。
一家谓为不祥。
经数日令升屋取之。
匕箸下得书一卷。
观之乃谶纬书也。
遽令焚之。
数日有司忽来其家大索图谶。
不获得雪。
时酷吏多令盗投蛊道物。
及伪造秘谶用以诬人。
还令诬告得实屠戮。
籍没其家者多。
崔氏非圣人掷匕箸何由知其伪图谶也。
中宗末尝骂韦后为反悖逆。
斫尔头去寻而诛死太平公主为造宅于怀远坊中与主宅前后尔。
又孝和亲送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幸始平回出迎驾。
时崔日用武平一宋之问沈佺期岑羲薛稷。
皆肃揖郑重。
问讯诸公曰。
各欲求圣人一言以定吉凶。
摭沈背曰。
汝真才子。
沈不胜其喜。
曰圣人与我受记。
诸子不可更争。
又谓武曰。
与汝作名佛童。
当无忧也。
稷有不善之色。
岑以马避之。
目稷云。
此多是野狐。
其言何足惧也。
乃顾云。
汝亦不免及稷之诛。
人益贵重。
同时有僧伽化迹不恒。
中宗问回曰。
此何人也。
回曰。
观音之化身也。
贞观中三藏奘师西归云。
天竺有石藏寺。
奘入时见一空房。
有胡床锡杖而已。
因问此房大德咸曰。
此僧缘阙法事罚在东方国名震旦。
地号阌乡。
于兹万回矣。
奘归求见回。
便设礼问西域。
宛如目瞩。
奘将访其家。
回谓母曰。
有客至请备蔬食俄而奘至神异之迹多此类也。
正谏大夫明崇俨者。
道术之士。
谓人曰。
万回神僧也。
玄宗潜龙时。
与门人张炜等同谒。
回见帝甚至亵黩。
将漆杖呼且逐之。
同往者皆被驱出。
曳帝入反扃其户。
悉如常人更无他重。
摭背曰。
五十年天子自爱。
已后即不知也。
张公等门外历历闻其言。
故倾心翼戴焉。
五十年后盖指禄山之祸也。
睿宗在邸时。
或游行人间。
回于聚落街衢中高声曰。
天子来。
或曰圣人来。
其处信宿閒。
帝必经过徘徊也。
惠庄太子乃睿宗第二子也。
天后曾抱示回曰。
此儿是西域大树精养之。
宜兄弟也。
安乐公主玄宗之季妹。
附会韦后。
热可炙手。
道路惧焉。
回望车骑连唾之曰。
腥腥不可近也。
不旋踵而祸灭。
及之帝愈知回非常人也。
出二官人日夕侍奉之。
特敕于集贤院图形焉。
暨回垂卒。
而大呼遣求本乡河水。
门人徒侣求觅无所。
回曰。
堂前即是河水。
何不取耶。
众于阶下掘井。
河水涌出。
饮毕而终。
回宅坊中井皆咸苦。
唯此井甘美。
后有假托或称小万回。
以惑市里多至诛死焉。
至于终后右常侍徐彦伯为碑。
立阌乡玉涧西路矣。
系曰。
日行万里非人必矣。
为鬼神邪。
为仙术邪。
通曰。
观行知人。
回无邪行。
非鬼神也。
无故作意。
非仙术也。
此得通耳。
故智度论中此通有四。
一身能飞行如鸟无碍。
二移远令近不往而到。
三彼没此出。
四一念能至。
或曰。
四中回具何等。
通曰。
俱有哉。
故号如意通矣。
瑜伽论神境同也。
云或罗汉有大堪能现三神变焉。
神僧传·卷第七
万回师。
阌乡人也。
俗姓张氏。
初母祈于观音像因妊回。
回生而愚。
八九岁方言语。
父母亦以豚犬畜之。
及长父令耕田。
回耕直去不顾。
口惟连称平等。
因耕一陇长数十里。
遇沟坑见阻乃止。
其父怒而击之。
回曰。
总耕何分彼此。
乃止击而罢耕。
回兄戌役于安西。
音问隔绝父母谓其亡矣。
日夕涕泣忧思不止。
回顾父母感念之甚。
忽跪而言曰。
涕泣岂非忧兄耶。
父母且信且疑。
曰然。
回曰。
详思我兄所要者衣装糗粮之属请悉备焉。
某将往视之。
忽一日朝赍所备而往。
夕返其家。
告父母曰。
兄善矣。
发书视之乃兄迹也。
一家异之。
弘农抵安西。
盖万馀里。
以其万里而回故。
号曰万回。
先是玄奘向佛国取经。
见佛龛题曰。
菩萨万回。
谪向阌乡地教化。
奘驰驿至阌乡。
问此有万回无。
令呼之。
万回至奘礼之。
施三衣瓶钵而去。
后则天追入内语事多验。
时张易之大起第宅。
万回尝指曰。
将作。
人莫之悟。
及易之伏诛以其宅为将作监。
尝谓韦庶人及安乐公主曰。
三郎斫汝头。
韦庶人以中宗第三。
恐帝生变遂鸩之。
不悟为玄宗所诛也。
天后朝任酷吏行罗织事。
官稍高隆者日别妻子。
时崔日用武平一宋之问沈佺期岑羲薛稷。
见回皆肃揖郑重问讯。
诸公曰。
各欲圣人一言以定吉凶。
抚沈背曰。
汝真才子。
沈不胜其喜。
曰圣人与我受记。
诸弟子不可更争。
又谓武曰。
与汝作名佛童。
当无忧也。
稷有不善之色。
岑以马避之。
目稷云。
此是野狐。
其言何足惧也。
乃顾云。
汝亦不免及稷之诛。
人益贵重。
玄宗潜龙时与门人张炜等同谒。
回见帝甚至亵渎。
将漆杖呼且逐之。
同往皆被驱出。
曳帝入反扃其户。
抚帝背曰。
五十年太平天子自爱。
已后即不知也。
张公等门外历历闻其言。
故倾心翼戴焉。
五十年后盖指禄山之祸也。
及睿宗在藩邸时。
或游行人间。
万回于聚落街中高声曰。
天子来。
或曰。
圣人来。
其处信宿间。
睿宗必经过徘徊也。
惠庄太子。
即睿宗第二子也。
初则天以示万回。
回曰。
此儿是西域大树精养之。
宜兄弟。
后生申王。
仪形瑰伟善于饮啖。
景龙中时时出入。
士庶贵贱竞来礼拜。
万回披锦袍。
或笑骂或击鼓。
然后随事为验。
太平公主为造宅于己宅之右。
景云中卒于此宅。
临终大呼遣求本乡河水。
弟子徒侣觅无。
万回曰。
堂前是河水。
便于阶下掘井忽然河水涌出。
饮竟而终。
此坊井水至今甘美。
岑仲休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南阳棘阳人。
岑羲弟。
武则天圣历中为润州溧水令,有善政。
睿宗时,官至商州刺史。
贺兰务温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1前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字茂弘。
高宗上元间举茂异,对策高第,授郑州参军。
武则天载初中,复应大礼举,拜家令丞。
岑羲荐为知制诰。
时武则天兴狱事,坐亲累贬莆田主簿,历大牢、介休二令,再贬汴州司仓。
外贬十七八年,游心老庄,取乐闲放而已。
中宗神龙中,累迁祠部郎中。
时韦后多兴佛事,务温颇非之,因忤薛稷,出为仪州刺史。
迁扬府司马,恒知府事。
官至相州刺史。
卒年六十五。
僧慧云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5—? 【介绍】: 唐僧。湖湘人,俗姓姚。十岁时从南岳初祖禅师出家,弱冠于岳寺受具足戒,专营福事,为士庶所钦。住东京相国寺。历游荆郢江浙,所至劝人舍资造寺庙,前后共成二十余所,多有灵异之相。时号造寺祖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姚氏。
湖湘人。
麟德初。
云十岁。
辞父母。
出家于南岳。
弱冠受具戒。
游历幽胜。
随有废弛。
辄营治。
如是至凡寺宇二十馀。
所久视初。
驻锡浚郊。
夜宿繁台。
望有异气。
起汴水北园池中。
且访其地。
乃知其为歙州司马郑景宅也。
因杖屦以往。
见池阔甚。
澜漪浩渺无际涯。
下布天影。
而参差轇轕。
有宫殿楼阁状。
独叹曰。
此可以致吾力矣。
神龙二年。
徙居濮州报成寺。
发愿募金。
写就丈八弥勒像。
树殿池旁。
且拟名其寺为福慧。
以安奉之。
伐材聘工。
将底功绪。
景龙二年。
始从景购得其宅。
或出古碣土中。
记曰齐天保六年乙亥岁。
创建国寺。
于是行部使者。
命迎像其地。
仍撤殿材。
以定建国额。
会刑部尚书王志愔。
以采访使。
将诏指尽撤天下无名额寺宇。
并收铜铁像。
送近寺。
时云规模已备。
所欠者仅绘饰尔。
既值此诏。
竟中辍。
云乃焚香涕泣。
日夕膜拜于像前曰。
苟事必成。
当现奇瑞。
顷之像首发金色光。
辉烛天壤。
合城聚观叹异。
或瞋视谤言。
则目盲口喑。
云为像前悔过而愈。
皆誓奴役终其身。
未机上闻诏赐额相国。
先是上于潜邸。
尝符梦想云。
复诏佛授。
记寺大德明干。
捡挍功德。
毋令官府烦扰。
中书舍人贾曾。
侍郎平章事岑羲
悉捐俸赀以助。
玄宗受内禅。
先天中。
上皇躬御翰墨。
书额以赐。
诏大德真谛。
并弟子品官。
并持幡华以侈之。
久而卒。
葬东郊。
至今寺庄影堂在焉。
号造寺祖师。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慧云。
姓姚氏。
湖湘人也。
性识精明气貌疏朗。
高宗麟德元年。
正十岁矣。
邈然有出尘之志。
二亲多厌沮之。
其心匪席不可卷也。
父哀其所愿。
从往南岳初祖禅师禀承慈训。
而能黠慧好味经教。
沈默如也。
至于弱冠于岳寺受具足法。
自专护戒且善毗尼。
寻罢讲科专营福事。
发言响答化俗风从。
立事绝私士庶钦揖。
乃出重湖而游荆郢。
江南振锡浙汭携囊。
务在劝人令舍悭病。
随处盖造葺修寺宇二十馀所。
皆功成不宰。
天后久视元年江北行化因缘未会。
长安元年来观梁苑。
夜宿繁台。
企望随河北岸有异气属天。
质明入城寻睹。
乃歙州司马宅西北园中池沼。
云徙步临岸见澜漪中有天宫影。
参差楼阁合沓珠璎。
门牖䌽绘而九重仪像逶迤而千状。
直谓兜率之宫院矣。
云睹兹异事喜贯心膺。
吾闻智严经说。
琉璃地上现宫殿之影。
此不思议之境界也。
今决拟建梵宫答其徵瑞。
乃挂锡于安业寺。
神龙二年丙午往濮州属县报成寺。
发愿为国摹写弥勒像。
举高一丈八尺。
募人出赤金。
于时施者委输逡巡若丘阜矣。
遂振橐籥程巧工。
一铸克成。
相好奇特殆景龙四年庚戌六月属温王让位奉睿宗。
叔父也。
景云元年云于寺东廊南隅造别殿安圣容。
始云治材方议版筑。
檀越众议纷纭未成建树。
至二年辛亥于福慧寺经坊北。
贸新安典午郑景宅。
方事兴工掘得古碑。
则北齐天保六年乙亥岁置建国寺。
乃高欢嗣子文宣帝也。
睹之者皆惊叹。
同舍利弗悲蚁垤焉。
采访使君称异再三。
遂沿此记改福慧为建国寺。
迎取安业圣容及殿材至寺。
太极元年五月十三日。
改元延和。
是岁刑部尚书王志愔为采访使。
至浚郊宣敕。
应凡寺院无名额者并令毁撤。
所有铜铁佛像收入近寺。
云移所铸像及造殿宇门廊。
犹亏䌽缋。
遇新敕乃辍工。
云于弥勒像前泣泪焚香。
重礼重告曰。
若与此有缘当现奇瑞策悟群心。
少顷像首上放金色光照曜天地。
满城士庶皆叹希有。
是时生谤毁者随丧两目。
又有舌肿一尺许者。
远近传闻争来瞻礼。
舍施如山乃全胜概。
像坐垂趺人观稽颡。
涉恶报者云望像为其悔过。
斯须失明者重视。
舌卷者能言。
皆愿为寺之奴持钟扫地也。
采访使王志愔贺兰务同录祥瑞。
奏闻睿宗潜符梦想。
有敕改建国之榜为相国。
盖取诸帝由相王龙飞故也。
仍敕佛授记寺大德明干。
同共检校功德勿令州府烦扰。
中书舍人贾曾侍郎崔沼给事中卢逸中书侍郎平章事岑羲
皆捐俸禄共构因缘。
或启发心之元。
或施外护之力。
先天中行传神于潞邸。
玄宗即位。
至八月十五日上皇御书寺额。
奉诏令大德真谛并弟子二人品官一人赍敕赐幡华及寺额至。
迎受悬挂。
云道化梁园身荣福树。
百龄有限四相交迁。
终于寺之别院。
葬今京之东郊寺庄塔亭存焉。
时号造寺祖师。
云去世后天宝四载造大阁号排云。
肃宗至德年中造东塔号普满者。
至代宗大历十年毕工。
或云造塔。
僧能分身行化难测品阶。
文殊维摩是王府友吴道子装塑。
又开元十四年。
玄宗东封回敕车政道往于阗国。
摹写天王样就寺壁画焉。
僧智俨募众画西库北壁。
三乘入道位次皆称奇绝。
今之殿宇皆大顺年火灾之后盖造。
宋太祖重修。
翰林待诏高益笔迹壁画。
时推笔墨之妙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739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善冲。
博学有文才。
擢进士,举贤良方正高第。
吏部侍郎岑羲所器,荐为左补阙。
睿宗时迁中书侍郎。
玄宗时历秘书监、太子宾客。
详定宗庙祭礼及六亲服法,多所建议。
俭约自持,不治居宅,作《陋室铭》以见志。
卒谥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3—739 字若冲,一作善冲。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武后时,登进士第,又举贤良方正,对策天下第一,授校书郎。历官陆浑主簿、左补阙、殿中侍御史、起居舍人。睿宗时,迁祠部员外郎,拜中书舍人,改虞部郎中。玄宗开元初,摄御史中丞。贬著作郎。七年(719)迁太子左庶子。母丧服阙,拜中书侍郎。寻出为魏州刺史。召拜左散骑常侍充东都副留守,历集贤院学士、秘书监,迁太子宾客,出兼怀州刺史。又以本官充东都副留守。开元二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李华《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颜真卿《博陵崔孝公宅陋室铭记》,拓片《大唐尚书左仆射崔沔墓志》。沔博学能文,其子祐甫集其遗文编为29卷,已佚。《全唐诗》存其诗1首。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三
沔。京兆长安人。应制举。对策为天下第一。累迁祠部员外郎。睿宗朝转著作郎。开元中历秘书监太子宾客。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陇西人。
武则天时,历金部、司勋员外郎,转司勋郎中。
中宗景龙初,官大理少卿。
二年冬,以本官知吏部侍郎,与岑羲、郑愔、崔湜分掌选事。
元恭掌东都选,以赃贿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4—762 【介绍】: 唐高州良德人。冯盎曾孙。宦官高延福养为子,改姓高。为宦官,玄宗时知内侍省事,四方奏事均经其手,颇能谨慎从事,进封渤海郡公,宠任极专。肃宗为太子时,以兄礼事之。累官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安史乱起,随玄宗入蜀。肃宗上元元年被放巫州,两年后赦归,病死途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4—762 潘州(今广东高州)人。
本姓冯。
圣历元年(698)入宫,武则天令给事左右。
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因改姓高。
玄宗时以诛萧至忠、岑羲等有功,知内侍省事,宠任极专,权倾中外,累官骠骑大将军、封齐国公,加开府仪同三司。
肃宗上元元年(760),配流黔中道。
宝应元年(762)赦归,卒于道中。
旧唐书》卷一八四、《新唐书》卷二〇七有传。
全唐诗》录存高力士诗1首,出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补遗》,又收断句1联。
全粤诗·卷一一
高力士(六八四 — 七六二),潘州(今属信宜)人。冯盎之曾孙。父君衡以获罪,家被籍没,力士幼随母移居泷州。武则天圣历元年(六九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为阉儿,敕留给事左右,坐累逐出之。内官高延福收为养子,遂冒其姓。岁馀,复入禁中。善传诏令,授宫闱丞。唐中宗景龙中,玄宗在藩,力士倾心附结,及平韦氏,升储位,奏力士属内坊,擢内给事。玄宗即位,力士以诛萧、岑等功,加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四方进奏,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肃宗在东宫,亦兄事之。帝曰:“力士当上,我寝乃安。”天宝初,拜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七载,加骠骑大将军。玄宗幸蜀,力士从之,进齐国公。还京后,加开府仪同三司,赐实封五百户。后为李辅国所构,长流巫州。代宗宝应元年(七六二),赦还,见二帝遗诏,北望号恸,呕血而卒。以护卫先帝功,敕还其官,赠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旧唐书》卷一八四、《新唐书》卷二○七有传。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