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二种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时解脱罗汉。纯根之罗汉,待衣食住处师友等好缘具足,方證罗汉之机根也。二,不时解脱罗汉。利根之罗汉,不待衣食等事缘具足,自解法之道理,随时證罗汉之人也。见俱舍论二十五。【又】一,慧解脱罗汉。但得慧障解脱,发得无漏地,即證涅槃之罗汉也。二,俱解脱罗汉,解脱慧障,定障亦解脱,于为定之极处之灭尽定,得出入自在者也。此人兼好事用之功德,故练习禅定,得种种之神通等也。见俱舍论二十五。
【佛学常见辞汇】
1。时解脱罗汉和不时解脱罗汉。时解脱罗汉是钝根的罗汉,须待衣食住处师友等好缘具足,才能證罗汉;不时解脱罗汉是利根的罗汉,不须待衣食等事缘具足,自解法的道理,随时都能證罗汉。2。慧解脱罗汉和俱解脱罗汉。慧解脱罗汉是但得慧障解脱,发得无漏地,即證涅槃的罗汉;俱解脱罗汉是不但解脱慧障,连定障亦解脱,于灭尽定得出入自在的罗汉。
七种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六种阿罗汉中不动阿罗汉别为不动阿罗汉与不退阿罗汉之称。
九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罗汉)
阿罗汉所不习十一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舍戒,二不净,三杀生,四盗,五不食残食。六妄语,七群党,八恶言,九狐疑,十恐惧,十一受馀师及受胞胎。见增一阿含经四十六。
十六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以宾头卢尊者为始。十六大阿罗汉,受佛敕,永住此世,济度众生者。其名字住处等,详于法住记。此法住记为佛灭后八百年中师子国(今之锡兰)阿罗汉难提蜜多罗尊者之说。记初,有「尊者告曰:汝等谛听,如来先己说法住经,今当为汝粗更宣说。」则原为佛说,彼惟述说耳。其名第一宾度罗跋罗惰阇尊者Pin!d!olabharadva%ja(旧称宾头卢颇罗堕誓),第二迦诺迦伐蹉尊者Kanakavatsa,第三迦诺迦跋釐隋阇尊者Kanakabharadva%ja,第四苏频陀尊者Suvinda,第五诺距罗尊者Nakula,第六跋陀罗尊者Bhadra(一作跋陀婆罗,今诸寺之浴室,多安其像,其因由出楞严经),第七迦理迦尊者Karika,第八伐阇罗弗多罗尊者Vajraputra,第九戍博迦尊者S/vaka,第十半托迦尊者Panthaka,第十一啰怙罗尊者Ra%hula(旧称罗云),第十二那伽犀那尊者Na%gasena,第十三因揭陀尊者In%gata,第十四伐那婆斯尊者Vanava%sin,第十五阿氏多尊者Ajita,第十六注荼半托迦尊者Cu%dapanthaka(S/uddhipanthaka)(一作朱利槃陀迦,即周利槃特之转音)。梁贯休,梦里感见其像而画之。宋之东坡,明之柴柏之,作赞。有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一卷,阇那崛多迦译,虽载宋苑文正公之序。然不入藏中。恐为唐代之作。偈颂皆押韵,语义俱妙。
【佛学常见辞汇】
宾度罗跋啰惰阇尊者(旧称宾头卢颇罗堕誓)、迦诺迦伐蹉尊者、迦诺迦跋釐惰阇尊者、苏频陀尊者、诺距罗尊者、跋陀罗尊者、迦理迦尊者、伐阇罗弗多罗尊者、戍博迦尊者、半托迦尊者、啰怙罗尊者(旧称罗云)、那伽犀那尊者、因揭陀尊者、伐那婆斯尊者、阿氏多尊者、注荼半托迦尊者。以上十六大阿罗汉,受佛敕,永住此世,以济度众生。
十六大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即十六罗汉也。(参见:罗汉)
【三藏法数】
(出法住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三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三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遇世间设大施无遮会时,即同诸眷属,蔽隐圣仪,同于凡流,密受供养,令施者得胜果报,饶益有情,是为十六大阿罗汉也。(三明者,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也。六通者,天耳通、天眼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也。)
〔一、宾度罗跋啰惰阇尊者〕,梵语宾度罗,华言不动,字也;梵语跋啰惰阇,华言捷疾,姓也。此尊者与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耶尼洲。(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
〔二、迦诺迦伐蹉尊者〕,梵语迦诺迦伐蹉(无翻),此尊者与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方迦湿弥罗国。
〔三、迦诺迦跋釐惰阇尊者〕,梵语迦诺迦跋釐惰阇(无翻),此尊者与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身洲。
〔四、苏频陀尊者〕,梵语苏频陀(无翻),此尊者与七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俱卢洲。
〔五、诺讵罗尊者〕,梵语诺讵罗,华言鼠狼山,此尊者与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赡部洲。(梵语赡部,亦云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六、跋陀罗尊者〕,梵语跋陀罗,华言好贤,此尊者与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
〔七、迦哩迦尊者〕,梵语迦哩迦(无翻),此尊者与千阿罗汉,多分住在僧伽荼洲。
〔八、伐阇罗弗多罗尊者〕,梵语伐阇罗弗多罗(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剌拿洲。
〔九、戍博迦尊者〕,梵语戍博迦(无翻),此尊者与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香醉山中。
〔十、半托迦尊者〕,梵语半托迦(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即忉利天也。)
〔十一、啰怙罗尊者〕,梵语啰怙罗,华言执日,此尊者与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毕利飏瞿洲。
〔十二、那伽犀那尊者〕,梵语那伽犀那(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半度波山。
〔十三、因揭陀尊者〕,梵语因揭陀(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胁山中。
〔十四、伐那婆斯尊者〕,梵语伐那婆斯(无翻),此尊者与一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
〔十五、阿氏多尊者〕,梵语阿氏多(无翻),此尊者与一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鹫峰山中。
〔十六、注荼半托迦尊者〕,梵语注荼半托迦(无翻),此尊者与一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持轴山中。
三种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就修三种之四念处,而分三种之罗汉:一,慧解脱罗汉,修性念处,而破一切智外道之人也。二,俱解脱罗汉,修共念处,而破神通外道之人也。三,无疑解脱罗汉,修缘念处而破韦陀外道(又曰文字外道)也。是通于一切之外道而无所疑,故曰无疑,罗汉中之最胜也。见四教仪二。
千二百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之会座,成千二百之罗汉一类,于第三周之说法得授记,是常列于诸经首之千二百五十比丘也。方便品曰:「我等千二百及馀求佛者。」又「千二百罗汉,悉亦当作佛。」五百弟子授记品曰:「是千二百阿罗汉,我今当现前次第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大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罗汉中年长德高者。称为大阿罗汉。阿弥陀经曰:「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慈恩疏曰:「大者名称位高,善见律云:僧中功德极大者为大阿罗汉。」
大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阿罗汉之略。
五百罗汉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苑珠林,记过去九十一劫有一婆罗门,好学广博。常教五百豪族童子,今五百罗汉是。又,尔时贾客五百众者,则五百罗汉是。今佛寺中每有五百罗汉。考之佛经,其说不一。盖佛既累次转生,此五百人者。亦累次转生,故所(参见:非一也。馀见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像器笺十四曰:「五百罗汉名,莫闻藏乘说。近有南宗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一卷刊布,亦不载本据矣。」案殆因佛灭后第一结集之五百罗汉或毗婆沙论结集之五百罗汉等数目而私举其名号耳。
【俗语佛源】
我们常常可以在许多名山大寺是见到五百罗汉的形象,或雕塑、或绘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充满佛教特色和异邦风貌。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略称,是小乘圣者的果位。关于五百罗汉,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参加第一次结集或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二是常随释迦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十诵律》卷四:「今日世尊与五百罗汉入首波城。」《法苑珠林·奢弥跋谚佛缘》:「过去久远九十一劫,有婆罗门名延如达,好学广博,常教五百豪族童子,今五百罗汉是。」不过诸经典均未说明具体的名字事迹。在佛经中,「五百」往往作为众多的约数,未必有具体的指称。《大明续藏经》收有南宋高道素所录《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名号碑》一卷,列举第一罗汉阿若憍陈如到第五百罗汉愿事众。今佛寺中所塑五百罗汉像,多依之列名。关于五百罗汉的民间传说不少,亦常见之于文艺作品中。如《西游记》第五八回:「如来见他走时,即下令大众动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汉)、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常正)
不动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阿罗汉中根性最利,而不为烦恼所动乱者。
六种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退法罗汉。一旦得罗汉果,遇些恶缘,便退失所得者。二,思法罗汉,惧将退失所得之證果,恒思自害而入无馀涅槃者。三,护法罗汉。于所得之證果,能自防护者。四,安住法罗汉。不退不进,安住于当位者。五,堪达法罗汉,能修练根而达于不动罗汉之性者。六,不动罗汉,根性最为殊胜,遇无论如何之逆缘,亦不动转所得之法者。见俱舍论二十五。
【佛学常见辞汇】
一、退法罗汉,即一旦得罗汉果,遇些恶缘,便退失所得的人;二、思法罗汉,即惧怕会退失所得之證果,便常想方法欲入于无馀涅槃的人;三、护法罗汉,即对所得之證果,能自己防护的人;四、安住法罗汉,即不退不进,安住于当位的人;五、堪达法罗汉,即能修练而达于不动罗汉之性的人;六、不动罗汉,即根性很殊胜,无论遇到什么逆缘,都不动转所得之法的人。
六种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罗汉)
【三藏法数】
(出法华玄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又云无学。谓三界生死已尽,故名无生;无法可学,故名无学。(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退法阿罗汉〕,谓因遇违缘,退失所得道法,即第四果退至初果,故名退法。(违缘者,涅槃经明五缘:一乐多事,二乐说世事,三乐睡眠,四乐近在家,五乐多游行,皆名违缘也。第四果,即阿罗汉。初果,即须陀洹也。)
〔二、思法阿罗汉〕,谓常自思惟所得之法,恐有退失,故名思法。
〔三、护法阿罗汉〕,谓于所證之法,心生爱乐,善加守护,故名护法。
〔四、住法阿罗汉〕,谓住于所證之法,不退不进,故名住法。
〔五、进法阿罗汉〕,谓能加功进行,至不动法,故名进法。
〔六、不动法阿罗汉〕,谓不被烦恼之所动乱,故名不动法。
名字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罗汉之实,而昌罗汉之名者。法华经安乐行品曰:「破戒比丘,名字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