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六到彼岸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六波罗蜜多也。唯识论九曰:「六到彼岸菩提分等自利行摄。」
未到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未到定也。
未到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云未至定。旧云未到定。(参见:未至定)
未至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未到定。上界八地各有根本定与近分定,断欲界修惑所发之禅定,为初禅之根本定,乃至断无所有处修惑所得之禅定,为非想处之根本定。又伏欲界烦恼,发近似初禅根本定之禅定,为初禅之近分定,乃至伏无所有处烦恼,发近似非想处根本定之禅定,为非想处之近分定,如此八根本定八近分定中,初禅之近分定有与他之近分定相异之点,故立别名,谓之未至定。言未至根本定之义也。近分之义亦同此。
出到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菩提之一。(参见:菩提)
【三藏法数】
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三位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故,亦不著般若波罗蜜,灭一切烦恼,见一切十方诸佛,得无生法忍,出离三界,到萨婆若,是名出到菩提。(无生法忍者,谓忍可一切诸法性相本空,毕竟无生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萨婆若,华言一切智。)
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到岸
【佛学大辞典】
(杂语)即到彼岸之略。
到彼岸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波罗蜜多Pa%ramita%,新译到彼岸。谓越生死海到涅槃岸之正道也。智度论十二曰:「波罗,秦言彼岸。蜜,秦言到。若能直进不退,成办佛道,名到彼岸。复次,于事成办,亦名到彼岸。天竺俗法,凡造事成办,皆言到彼岸。」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波罗蜜多的义译,谓越过生死的大海而到达涅槃的彼岸。
到头
【佛学大辞典】
(杂语)虽有诸说。而以毕竟究极之义为是。
寒暑到来
【佛学大辞典】
(杂语)公案名。犹言生死到来。洞山录曰:「僧问洞山:寒暑到来,如何回避?山云:何不向无寒暑处去?僧云:如何是无寒暑处?山曰:寒时寒杀阇梨,热时热杀阇梨。」是即道破生也全机现,死也全机现之当体者也。
想颠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颠倒之一。凡夫对六麈之境,而思想颠倒,生种种烦恼也。宗镜录四十二。
意路不到
【佛学大辞典】
(杂语)意识不能到者。即不得以思虑分别而臆度之真理境界也。虚堂录四曰:「言诠不及,意路不到。」
水到渠成
【俗语佛源】
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成功。《景德传灯录》卷十二载,僧问仰州南塔光涌禅师:「文珠是七佛师,文殊有师否?」师曰:「遇缘即有。」又问「如何是文殊师?」师竖拂子示之。又问:「如何是妙用一句?」师曰:「水到渠成」。后在文章中运用者如宋·苏轼《与章子厚书》:「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然俗所谓水到渠成,至时亦必自有处置。」(宽忍)
送佛送到西天
【俗语佛源】
比喻做好事要做到底,决不半途而废。西天,指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在中国的西边,故称西天。印度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故俗语云「送佛送到西天」。又,西天亦指阿弥陀佛所教化的西方极乐世界。两释皆可通。清·王光有《吴下谚联》卷四:「送佛送到西天。佛自西天来,二千年与此矣。」又如《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也作「有心送佛送到西天」。如草明《一个私塾教师》:「好,有心送佛送到西天,我就打算挨饿也要在这世界里给人们讲圣贤故事。」(李明权)
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
【俗语佛源】
灵山,即灵鹫山,又称鹫峰。山形如鹫,故名。在古印度摩竭陀国王舍城东北。佛教认为,灵山是释迦牟尼佛报身净土。释迦牟尼佛曾在灵山举行法会,宣说《妙法莲华经》。我佛,指教主释迦牟尼佛。「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谓到了灵山净土,就应该朝拜佛祖。比喻到了一个地方,不能不去拜见主人。如《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到了那里,才知他就住在吾兄的宝庄上。我想,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倒把打听华忠消息这桩事搁起,径投宝庄,拜识尊颜。」(李明权)
阎王判你三更到,定不容人到四更
【俗语佛源】
中国民间多把死和地狱、阎王联系在一起。原来,中国古代便有死入黄泉、阴间的说法。泰山、酆都都是民间熟悉的阴曹地府,东岳大帝为百鬼之主,酆都大帝为幽冥之王。佛经传入后,关于地狱的详尽描绘大大丰富了「鬼世界」的内容。通过俗讲(变文)、壁画(变相)和通俗小说等的传播,地狱、阎王等深入人间,并和中国原有的传说糅合在一起。其实,按佛教「六道轮回」的说法,人死了未必都入地狱,只有犯「五逆十恶」的人才会入地狱。俗语「阎王判你三更死,定不容人到四更」,反映了中国民间旧时「死生有命」的观点,谓人的寿数是命中注定的,「大限」一到,非死不可。民间还传说,阎罗王掌管生死簿。如《警世通言》卷二八:「(许宣)折身便回来长桥堍下,自言自语道:『时衰鬼弄人,我要性命何用?』看著一湖清水,却待要跳。正是:阎王判你三更死,定不容人到四更。」此俗语的变式很多,再举两例:如《济公全传》第二八回:「昨天要死没死了,是还有两天罪没受完呢。这真是阎王注定三更死,那敢留人到五更。」又如刘行《太行风云》二:「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阎王叫你五更去,不能鸡叫到天明。今日黑暗睡下,明早穿不穿鞋,谁知道?这都是命里定的。」(李明权)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俗语佛源】
谓行善得乐报,作恶得苦报,不会没有报应,只是报应有快有慢而已。佛教说「三是因果报应」。依善恶业力的大小,或现世受报,称为「现报」;或来生受报,称为:「生报」;或隔二生以上才受报,称为「后报」。这就是所谓「来早」或「来迟」的不同。如元·无名氏《砂担》第二折:「休将奸狡昧神,祸福如同烛影随;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句俗语的变式较多,且举数例。如明·张景《飞丸记》第十六出:「善恶终有报,只争早与迟。自家押解的便是。世藩丈夫相权,善作威福,缙绅切齿,台谏舌缩。不意天意昭昭,祸来忽倏。」又如《飞龙全传》第八回:「可怜二魏平日千般凶恶,万种强梁,今日双双俱遭郑恩之手,了命归阴。正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善恶必报,迟速有期。」也省为「善恶到头终有报」。如峻青《写在百花重放的时候》:「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善恶到头终有报」。(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