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发燥(發燥)
犹发急。白雪遗音·马头调·祭灶:“俺也买不起糖瓜,俺也蒸不起年糕。虔心一条又到了三十日,手里无钱乾发燥。”
分類:发急
《國語辭典》:起急  拼音:qǐ jí
北平方言。指发急。
分類:着急发急
《國語辭典》:冒火  拼音:mào huǒ
1.火向上冲。如:「汽车引擎冒火了,赶快离开。」
2.生气、发火。如:「他正气得冒火,你就别再扇风了!」《红楼梦》第二七回:「他们必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嚼字,拿著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
《國語辭典》:发极(發極)  拼音:fā jí
著急。《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心焦背热,与船上人发极嚷乱。」也作「发急」。
分類:方言发急
《漢語大詞典》:极态(極態)
谓绝妙的姿态。 汉 马融 《广成颂》:“流览徧照,殫变极态,上下究竟,山谷萧条,原野嵺愀。” 明 唐顺之 《雁训》:“若夫 东海 献朱, 上林 呈白,匪恒理之所窥,亦云极态而尽饰。”
发急的神态。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一头推,一头口里噥道:‘ 凤来仪 若负此情,永远前程,不吉!不吉!’ 素梅 见他极态,又哄他又爱他,心下已自软了。”
《國語辭典》:飞变(飛變)  拼音:fēi biàn
告发急变的文书。《汉书。卷五九。张汤传》:「汤有所爱史鲁谒居,知汤弗平,使人上飞变告文奸事。」《新唐书。卷二二四。叛臣列传下。李巨川》:「建恶卫(卫)兵彊,不利己,与巨川谋,即上飞变,告八王欲胁帝幸河中。」
《國語辭典》:喉急  拼音:hóu jí
1.焦急。《水浒传》第二一回:「我正没钱使,喉急了,胡乱去那里寻几贯钱使。」《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我原许下你晚间的,你自喉急等不得。」也作「猴急」。
2.怒气。《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倘有不达时务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蕊,那老儿便要面红颈赤,大发喉急。」
分類:着急发急
《國語辭典》:暴躁  拼音:bào zào
遇事急躁、鲁莽,不能控制感情。《儒林外史》第一回:「又想恐怕危老师说他暴躁,且忍口气回去,慢慢向老师说明此人不中抬举。」也作「躁暴」。
《漢語大詞典》:逗嚷
谓引人发急。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十:“服务员大都是认识 张铁腿 的,也爱跟他逗嚷。”
分類:引人发急
《漢語大詞典》:蜚变(蜚變)
告发急变的文书。史记·酷吏列传:“ 汤 有所爱中 鲁謁居 ,知 汤 不平,使人上蜚变告 文 姦事,事下 汤 , 汤 治论杀 文 ,而 汤 心知 謁居 为之。”汉书·张汤传作“飞变”。
《國語辭典》:热擦(熱擦)  拼音:rè cā
发急、光火。《西游记》第四三回:「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钝腮,不要惹大哥热擦。」
分類:发急恼火
《國語辭典》:脸红脖子粗(臉紅脖子粗)  拼音:liǎn hóng bó zi cū
面部、颈项红胀。形容人发怒、急躁或情绪激动的样子。如:「得饶人处且饶人,又何必闹得脸红脖子粗呢?」也作「粗脖子红脸」。
《漢語大詞典》:脸红筋暴(臉紅筋暴)
形容发急或发怒时面部红胀,青筋暴起的样子。 西戎 《纠纷》:“ 张老五 争得顶凶,脸红筋暴,指着 李秀英 说:‘给你们妇女打上半个劳动,就是顶彻底了!’”亦作“ 脸红筋涨 ”。 沙汀 《淘金记》一:“ 芥茉公爷 脸红筋涨的,感觉得上了谣言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