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鲛函(鮫函)  拼音:jiāo hán
用鲛鱼皮做成的铠甲。《文选。左思。吴都赋》:「扈带鲛函,扶揄属镂。」
《漢語大詞典》:吴甲
吴 地所产之铠甲。 金 赵秉文 《庐州城下》诗:“利鏃穿 吴 甲,长戈断 楚 缨。”
分類:铠甲
《漢語大詞典》:犀函
即犀甲。函,铠甲。南史·梁纪下·元帝:“臣等分勒武旅,百道同趋,突骑短兵,犀函铁楯,结队千羣,持戟百万。”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授犀函与鹤膝,建飞云及艅艎。”参见“ 犀甲 ”。
分類:犀甲铠甲
《國語辭典》:犀甲  拼音:xī jiǎ
犀牛皮制成的甲冑。《楚辞。屈原。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唐。杜牧〈郡斋独酌〉诗:「犀甲吴兵斗弓弩,蛇矛燕戟驰锋铓。」
《漢語大詞典》:黑甲
黑色铠甲。国语·吴语:“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新唐书·杨行密传:“初, 行密 有鋭士五千,衣以黑繒、黑甲,号‘黑云都’。”
《國語辭典》:锁子甲(鎖子甲)  拼音:suǒ zǐ jiǎ
一种古代的铠甲。五环相扣,若一环受镞,即以他环拱护,以防箭矢侵入。《水浒传》第五六回:「时迁打开皮匣,取出那副雁翎锁子甲来,做一包袱包了。」
《國語辭典》:袍铠(袍鎧)  拼音:páo kǎi
战袍和铠甲。《三国演义》第六回:「洪急扶操下马,脱去袍铠,负操渡水。」《明史。卷一四五。丘福列传》:「远以轻兵六千,诈为南军袍铠,人插柳一枝于背,径济宁、沙河至沛,无觉者。」
分類:战袍铠甲
《漢語大詞典》:戎甲
兵器与铠甲。亦借指士卒。荀子·议兵:“若是则戎甲愈众,奉养必费。”
《漢語大詞典》:铠胄
铠甲和头盔。
《漢語大詞典》:旸夷(暘夷)
铠甲名。
分類:铠甲
《漢語大詞典》:枕甲
枕着铠甲。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明 唐顺之 《升通政司右通政谢表》:“建牙责重,敢忘枕甲於师中?恋闕情深,犹(冀)鸣环於门下。”
《漢語大詞典》:丹甲
(1).赤色的铠甲。国语·吴语:“王亲秉鉞,载白旗以中陈而立。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2).赤色的龟甲。 明 孙瑴 《河图玉版》:“灵龟负书,丹甲青文。”
《漢語大詞典》:甲坊
(1).古时制造铠甲的作坊。北史·王峻传:“詔决鞭一百,除名配甲坊,蠲其家口。”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三年:“帝怒,於是 裴 ( 卢裴 ) 庶 ( 李庶 )及尚书郎中 王松年 皆坐谤史,鞭二百,配甲坊。” 胡三省 注:“甲坊,造甲之所。”续文献通考·兵十四:“﹝ 辽圣宗 统和 ﹞四年三月,詔 平州 节度使 达里库 甲鎧闕,取於 显州 之甲坊。”
(2).指甲坊署。新唐书·百官志三:“总署二:一曰弩坊,二曰甲坊。主簿一人,正八品下;録事一人,从九品下。”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泰和 四年復併甲坊、利器两署为军器署。”
《漢語大詞典》:软缠(軟纏)
(1).没配头盔、铠甲的战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法聪 ﹞带三尺戒刀,提一条铁棒。一疋战马,似敲了牙的活象。偏能软缠,只不披着介胄。” 凌景埏 校注:“指战鬭时穿着缠扎护身武装而不披戴甲胄(胄,战帽、头盔)。”
(2).犹软磨。 明 杨慎 升庵诗话·泥人娇:“俗谓柔言索物曰泥,乃计切,谚所谓软缠也。”
《漢語大詞典》:六属铠(六屬鎧)
由六叶兕牛皮组连而成的铠甲。《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 郑玄 注:“属,读如灌注之注,谓上旅、下旅札续之数也。革坚者札长。” 隋炀帝 《白马篇》:“文犀六属鎧,宝剑七星光。”
《漢語大詞典》:甲匠
制造铠甲的工匠。元史·工艺传·孙威:“ 拱 ( 孙拱 )董 顺天河间 甲匠,先期毕工,且象虎豹异兽之形,各殊其制,皆称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