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灾难(災難)  拼音:zāi nàn
天灾人祸所引发的损害与痛苦。《晋书。卷六一。刘乔传》:「恐疑隙构于群王,灾难延于宗子。」
《漢語大詞典》:苦厄
苦难,灾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施鹿林东涸池:“受胎出胎,备经苦厄。” 明 李贽 《心经提纲》:“本无生死可得,故能出离生死苦海,而度脱一切苦厄焉。”红楼梦第一○一回:“至今山上犹见谈经之处,天花散漫,所求甚灵,时常显圣,救人苦厄。”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欲消除人类的苦厄,则在效法自然,于自然沉默之中,听出雷鸣般的说教。”
分類:苦难灾厄
《漢語大詞典》:集蓼
谓遭遇苦难。语出《诗·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毛 传:“我又集于蓼,言辛苦也。” 郑玄 笺:“集,会也。” 清 陈梦雷 《〈闲止书堂集钞〉序》:“惴惴渊冰,旦夕集蓼……胥今古才人不幸之遭,咸萃一身。”
分類:遭遇苦难
《漢語大詞典》:障难(障難)
佛教语。烦恼苦难。大乘起信论卷下:“一切障难悉皆远离,起大精进,恒无断絶。”《敦煌变文汇录·三身押座文变文》:“常嗟多刼处轮迴,末法世中多障难。”
《漢語大詞典》:小苦
(1).小痛苦;小苦难。韩非子·显学:“剔首、揊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犹啼呼不止,婴儿子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二十二年,立为 魏 太子”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元吕 曰:‘其寿,至四十当有小苦,过是无忧也。’”
(2).稍有苦味。 宋 苏轼 《中山松醪赋》:“味甘餘而小苦。” 宋 杨万里 《银杏》诗:“深灰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
《漢語大詞典》:罪苦
佛教语。犹苦难。谓因为罪孽而蒙受苦难。 唐 白居易 《与济法师书》:“《法华经戒》云:若但讚佛乘,众生没在罪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如此,非独虑説者不能救病,亦惧闻者不信,没入罪苦也。”
《漢語大詞典》:疾厄
病患苦难。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或问避疾厄有诸?曰:夫疾厄何为者也?非身则神。身不可避,神不可逃,可避非身,可逃非神也。” 前蜀 杜光庭 《军容安宅醮词》:“凶邪不侵,内外康泰,疾厄蠲荡,眷属咸和。”《三国演义》第四六回:“前人有篇《大雾垂江赋》曰:‘……降疾厄於人间,起风尘於塞外。’”
分類:病患苦难
《國語辭典》:苦命  拼音:kǔ mìng
形容命运乖舛,不顺利。《儒林外史》第三回:「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
《漢語大詞典》:波吒
亦作“ 波咤 ”。 苦难;磨折。 唐 拾得 《诗》之五:“死后受波吒,更莫称冤屈。”《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何时出离波咤苦,岂敢承望重为人。”
分類:苦难磨折
《國語辭典》:魔难(魔難)  拼音:mó nàn
折磨、灾难。宋。刘克庄 解连环。悬弧之旦词:「依稀仆家铁汉,虽末梢老寿,初节魔难。」也作「磨难」。
《漢語大詞典》:诉告(訴告)
告诉,向人诉说(苦难、冤枉等)。 汉 王逸 《九思·悯上》:“思怫鬱兮肝切剥,忿悁悒兮孰诉告。”《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妾今诉告明白,情愿死在恩王面前。”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五:“他听了我的诉告之后,似觉也很为我悲伤感叹,就将我收留下。”
《漢語大詞典》:苦差
辛苦难办的差使。 赵树理 《催粮差》:“二爷知道,催粮是苦差!我老了,不想多跑,才雇了那么一个人。”
《國語辭典》:苦河  拼音:kǔ hé
佛教用语。比喻生死轮回。《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九:「善作诸行,能乾苦河。」
《漢語大詞典》:波咤(波吒)
亦作“ 波咤 ”。苦难;磨折。 唐 拾得 《诗》之五:“死后受波吒,更莫称冤屈。”《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何时出离波咤苦,岂敢承望重为人。”
分類:苦难磨折
《漢語大詞典》:荼酷
惨重的苦难。 三国 魏 阮籍 《吊某公文》:“沉渐荼酷,仁义同违,如何不弔,玉碎冰摧。”晋书·谢玄传:“臣同生七人,凋落相继,惟臣一己,孑然独存,在生荼酷,无如臣比。”宋书·徐羡之传:“播迁之始,谋肆酖毒,至止未几,显行怨杀,穷凶极虐,荼酷备加。”
分類:惨重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