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桂轸(桂軫)
桂木作的琴弦轴。亦借指琴瑟等弦乐器。 唐 王勃 《赠李十四》诗之四:“风筵调桂軫,月径引藤杯。”
《漢語大詞典》:鹍瑟
泛指琴瑟等弦乐器。 宋 宋祁 《西征道中寄友人》诗:“鮫盘恨极无餘涕,鵾瑟悲多有剩絃。”
《漢語大詞典》:牺氏琴(犧氏琴)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燧人氏 没, 庖牺氏 代之……是称 太昊 ,都 陈 ,作瑟三十六弦,长八尺一寸。”后因泛称琴瑟为“牺氏琴”。 宋 梅尧臣 《茂芝上人归姑苏》诗:“身衣 竺乾 服,手援 牺氏 琴。”
分類:后因琴瑟
《漢語大詞典》:丝镛(絲鏞)
泛指琴瑟钟磬之类的乐器。镛,大钟。 唐 刘言史 《上巳日陪襄阳李尚书宴光风亭》诗:“碧池萍嫩柳垂波,綺席丝鏞舞翠娥。”
《漢語大詞典》:朱丝练弦(朱絲練絃)
用熟丝制的琴弦。朱、练互文为义。借指琴瑟。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六和林卿韵》词:“少工艺文,朱丝练絃,黄流在璋。值 虞 廷戛击,《簫韶》之乐; 周王 寿考,追琢其章。”
《国语辞典》:鼓瑟焚香  拼音:gǔ sè fén xiāng
弹奏琴瑟,烧香祷告。《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昔交州刺史张津,听信邪教,鼓瑟焚香。」
《国语辞典》:铿铿锵锵(铿铿锵锵)  拼音:kēng kēng qiāng qiāng
拟声词。形容琴瑟等乐器所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儒林外史》第五五回:「荆元慢慢的和了弦,弹起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
《国语辞典》:𣝓丝(𣝓丝)  拼音:yǎn sī
蚕食山桑后所吐的丝。质地坚韧,可作琴瑟的弦。《书经。禹贡》:「莱夷作牧,厥篚𣝓丝。」
《國語辭典》:二十五弦  拼音:èr shí wǔ xián
古代由二十五根弦组成的一种琴瑟。典出《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后以二十五弦指悲伤的曲调,也用以泛指美妙的音乐。《庄子。徐无鬼》:「鼓之,二十五弦皆动。」唐。钱起 归雁诗:「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分類:琴瑟
《漢語大詞典》:鹤轸(鶴軫)
琴的代称。轸,琴瑟腹下转动弦的木柱。昔 师旷 鼓琴,玄鹤来下。见韩非子·十过。 唐 王勃 《与员四等宴序》:“古今惜芳辰者,停鹤軫於风衢;怀幽契者,佇鸞觴於月径。”
《國語辭典》:琴瑟不调(琴瑟不調)  拼音:qín sè bù tiáo
1.比喻夫妻不和。《太平广记。卷四九二。灵应传》:「泾阳君与洞庭外祖,世为姻戚,后以琴瑟不调,弃掷少妇,遭钱塘一怒,伤生害稼,怀山襄陵。」《幼学琼林。卷二。夫妇类》:「琴瑟不调,夫妻反目之词。」也作「琴瑟失调」。
2.比喻施政不当。《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國語辭典》:金石丝竹(金石絲竹)  拼音:jīn shí sī zhú
金石,钟磬等乐器;丝竹,琴箫等乐器。金石丝竹泛指各种乐器,或指各种音乐。《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乐者得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金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帷帐之私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