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焚尸(焚屍)
焚化尸体。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明道 宰 晋城 ,申焚尸之禁,然今京城内外,物故者日以百计,若非火化,何所葬埋?”
分類:焚化尸体
《國語辭典》:黄钱(黃錢)  拼音:huáng qián
祭祀时所焚化的黄纸,上凿铜钱模样,或贴有铜钱形的纸片。《西游记》第四六回:「国王闻言道:『也是,那中华人多有义气。』命取些浆饭、黄钱与他。」也称为「钱纸」、「纸钱」。
《漢語大詞典》:焚瘗(焚瘞)
焚化并埋葬。 宋 苏轼 《邓忠臣母周挽词》:“岂比黄壤下,焚瘞千金璧。”
分類:焚化埋葬
《國語辭典》:楮镪(楮鏹)  拼音:chǔ qiǎng
镪,钱币。「楮镪」指祭祀时所焚烧的纸钱。宋。洪迈〈鬼国记〉:「移时宴罢,乃焚烧楮镪,渐次闻人哭声。」《金瓶梅》第五七回:「咱闻那佛祖西天,也只不过要黄金铺地。阴司十殿,也要些楮镪营求。」也称为「楮钱」。
《國語辭典》:纸马(紙馬)  拼音:zhǐ mǎ
印绘马匹、神祇、佛像等供祭祀焚化的神像纸。最早源于秦国人用马作祭品,唐代以后改以纸扎马祭祀鬼神,故称「纸马」。后世则大多以刻版五色纸印神佛像。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二折:「只等那船头上烧了利市纸马,分些神福,吃得醉饱了,便撑动篙来,开起船来。」《儒林外史》第四回:「就在胡老爹面前转托僧官去约僧众,并备香、烛、纸马、写法等事。」也称为「甲马」。
《國語辭典》:冥资(冥資)  拼音:míng zī
纸钱。《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平氏没奈何,只得买木做个外棺包裹,请僧做法事超度,多焚冥资。」
《國語辭典》:包袱  拼音:bāo fú
1.用布包成,便于携带的行李。《红楼梦》第四二回:「这包袱里是两疋䌷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老残游记》第四回:「在两间堆破烂农器的一间屋子里,搜出了一个包袱,里头有七八件衣裳。」
2.比喻累赘或负担。如:「精神上的包袱。」
3.相声或快书等曲艺中所制造的笑料。
4.一种特制的纸包,内装纸钱等物,在佛前或坟前焚化。《红楼梦》第五八回:「外头去叫小厮们打了包袱,写上名姓去烧。」
《漢語大詞典》:冥财(冥財)
为鬼神或已殁之人焚化的纸钱、纸元宝。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古之明器,神明之也。今之以纸为之,谓之冥器。钱曰冥财。”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宋敦 、 刘有才 ﹞浄了口手,一对儿黄布袱驮了冥财,黄布袋安插纸马文疏,掛於项上,步到 陈州 娘娘殿 前,刚刚天晓。”
《漢語大詞典》:楮帛
旧俗祭祀时焚化的纸钱。《水浒传》第一二○回:“ 济州 奉敕,於 梁山泊 起造庙宇,但见……纸炉巧匠砌楼臺,四季焚烧楮帛。”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元旦》:“士民之家,新衣冠,肃珮带,祀神祀祖;焚楮帛毕,昧爽闔家团拜。”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堂子:“祭日悬黄幡,繫采绳,缀五色繒百缕,楮帛二十有七,备陈香鐙。”
《國語辭典》:冥纸(冥紙)  拼音:míng zhǐ
焚化给死者使用的纸钱。也称为「冥钱」。
《漢語大詞典》:玄疏
焚化给上天或神祇的祈祷文词。 明 无名氏 《玉环记·祝香保父》:“近日爹爹身体不安,无可报答,不免到神前立下玄疏。”
《國語辭典》:冥钱(冥錢)  拼音:míng qián
烧给死人用的纸钱。《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昨夜我做梦,你父亲问我要钱使用,我正要念些经,焚化些冥钱与他呢?」也称为「冥纸」。
《漢語大詞典》:冥宅
旧俗为死人焚化的纸糊房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冥宅壮丽如宫闕,楼阁房廊连垣数十亩,千门万户,入者迷不得出。”
《漢語大詞典》:纸锭(紙錠)
亦作“ 纸鋌 ”。 用锡箔糊制成银锭状的冥钱。迷信认为焚化给死者,可供其当钱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妓﹞至家,探怀觉太轻,取出乃二纸鋌。盖愚鬼也。” 鲁迅 《花边文学·〈如此广州〉读后感》:“现在那么的烧几个纸锭,却已经不但是骗别人,骗自己,而且简直是骗鬼了。”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焚化了纸锭元宝,奠了酒;那爆竹的声音,劈劈拍拍地好不响亮!”
《漢語大詞典》:烧献(燒獻)
向神祇等焚化奉献品。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自家今日不説别的,説两箇客人将一对龙笛 蘄 材,来 东峯 东岱岳 烧献。”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请医调治,倩巫烧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