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其它辞典(续上)
亡名僧
僧无名( 无名 )
潭州亡名僧
无名僧
亡名僧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善诵华严经。然放旷不拘细行。上元中。遇洛中广爱寺律师于荣阳逆旅。从主人。购酒肉相劳苦。律师大诟怒之。其僧饮啖自若。不为意。薄暮求水漱盥。遂趺坐床上以诵。始发题则有金色光明两道。自其僧口角出。律师遂愧污。竟就卧。顷之觉经声愈宏畅。而光明遍庭宇。于是律师起候之。则诵且四帙矣。及五帙。天欲曙。其光渐收。而其僧亦假寐。如禅定。且则律师具威仪。泣拜忏悔。然终莫能识其僧何人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2—793 【介绍】: 唐僧。河南洛阳人,俗姓高。年二十八,投师习学,住洛阳同德寺。精律典,复归信禅宗,从荷泽神会付授心印。后志历四方,周游天下名山。德宗时,将精简僧尼,无名上表直谏,事遂止。贞元六年,往游五台山。卒于佛光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高氏。其先渤海人。祖有宦游洛阳者。因家焉。年二十八。隶同德寺出家。始研律部。既而以禅宗之盛。获记莂于荷泽会公。先是会每谓人曰。吾法必待无名者。然后付之。及是而果信。乃周历遍揽。以极其造诣。而名之志得矣。贞元初。朝士鲜于叔明。令狐峘。劝上。料简天下僧尼。以利百姓。名闻之遽上疏谏。事遂寝。流叔明峘海南。六年杖锡五台。九年十二月十二日。方赴中食于佛光寺。食先毕。凝然趺坐。不动。撼之则已化去矣。春秋七十二。腊四十三。十一年阇维。敛舍利升许。泽潞节度使李抱真。建塔以葬。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无名。姓高氏。渤海人也。祖宦今西京。乃为洛阳人矣。冲孺之龄举措卓异。口不哜辛血性不狎諠哗。邈矣出尘。故难留滞。年二十八若瘦雁之出笼。投师习学依随隶同德寺。及精律藏解一字以无疑闻有禅宗思千里而请决举领整裘开扃见路。辞飞笔健思若涌泉。因随师游方访祖师之遗迹。得会师付授心印会先语诸徒曰。吾之付法无有名字。因号无名也。自此志历四方周游五岳。罗浮庐阜双峰𡷗公铝岭牛头剡溪若耶天台四明罔不询问。风格高远神操朗澈。博识者睹貌便伏。僻见者发言必摧时德宗方纳鲜于叔明令狐峘料简僧尼事。时名有表直谏并停。寻时鲜于叔明令狐峘等流南海百姓。至贞元六年往游五台居无定所。九年十二月十二日于佛光寺。先食讫俨然坐化。春秋七十二。腊四十三。十一年阇维获舍利一升。泽潞节度使李抱真。建塔于佛光寺。贞元六年庚午岁也。或云名著疏解弥陀经焉。
潭州亡名僧 朝代:后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口诵法华经。未尝他语。文昭王马氏尤加礼异。召入天策府湘西院供养。然其出言著行。每诡诞惊世。故共住者窃笑之。乾祐中。召知殿净人。急舁佛像。置两厢。且其举止悤遽殊甚。闻者以为发狂。已而忽不见。徐求之乃正坐殿座上。以逝是又可以有思惟心。窥其造诣耶。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又无名僧者,居黄州,持弥陀佛,昼夜不辍。崇祯十六年,总兵黄鼎守黄州,方出巡,僧大声唱佛,冲其卒伍,执之,已而得释。会张献忠攻黄州,僧坐城上,夜中高声唱佛,军士不得睡,恶之,缚投城下。俄而复在城上,唱佛如故。每东城下西城上,南城下北城上。总兵闻之,始敬礼焉。岁饥,人相食,僧至城外,饥民持刀,乞僧舍身。僧云:“俟我诵佛千声,即舍尔。”称至三百声,众见兵至,皆惊散,而僧已在城中。山中猎者生得一虎,僧见,欲赎放之。猎者索三十金,僧止得四金。猎者云:“汝能执虎耳三匝,则与汝虎。”僧授记虎,执虎耳三匝,遂纵之。虎依僧不去。僧与虎同住黄麻山金刚洞中,巡抚卢象升督兵过黄州,诣山访之,欲见虎。僧语虎探头窗外,卢欲见全虎,虎乃大哮跃出,卢竟纳贽称弟子而去。一日行市中,见一鸡,僧高声念佛,鸡亦随声而应,市人皆惊。尝之武林出白门,见秦淮河游船中有钱生者,其弟子也,呼钱登岸,放声大哭曰:“众生以苦为乐,乃如是耶。”钱生哀求忏悔,示以念佛。后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