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抖战(抖戰)
发抖,颤抖。 臧克家 《哭郭老》诗:“谁想到,这竟成了遗书--去年十月您用抖战的手写来的短简。”京剧《杨门女将》第二场:“啊,一句话气得我浑身抖战--”
分類:发抖颤抖
《漢語大詞典》:战抖抖(戰抖抖)
因恐惧或发怒而发抖貌。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书办吓的战抖抖的,説道:‘大老爷有何吩咐处,只管叫书办怎么样办。’”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个秀才见説了,吓得魂不附体……呆了一会,战抖抖的问道:‘那个人姓甚名谁?’”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张善 也战抖抖的怒道:‘你有刀的,怕不会杀人,反来赖我。’”
《漢語大詞典》:战笃笃(戰篤篤)
犹战笃速。因惊恐而发抖。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却教俺战篤篤的魂儿,早不觉滴羞跌屑的骇。”参见“ 战篤速 ”。
分類:惊恐发抖
《漢語大詞典》:战笃速(戰篤速)
亦作“ 战都速 ”。亦作“ 战篤索 ”。 形容因惊恐或寒冷而颤抖。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冻的他战篤速打頦歌。”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三折:“諕的我意慌张心乔怯,战都速无了魂魄,软了身躯。”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俺只怕惊鸳打鸭,恰闪煞俺战篤速力难加。” 明 朱权 《卓文君》第三折:“諕的你战篤索,省可里少啼哭。”
《漢語大詞典》:怢慄
突然怕冷发抖。《素问·风论》:“其寒也则衰饮食,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王冰 注:“怢慄,卒振寒貌。”
分類:突然发抖
《漢語大詞典》:肤粟股栗(膚粟股栗)
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八节二:“夫至以行恶为荣,则洪水猛兽,足喻斯惨耶?君子念此,肤粟股栗矣。”
《漢語大詞典》:格抖抖
惊惧发抖的样子。 陈登科 《活人塘》七:“抬头一看,见地上躺着一个受伤的人民解放军,格抖抖的打了一个寒战,两眼一花,地在摇,脑子打横。”
分類:惊惧发抖
《國語辭典》:格地地  拼音:gé dì dì
发抖的样子。《金瓶梅》第七三回:「当初没他来时,你也过来。如今就是诸般儿称不上你的心了!题起他来,就疼的你这心里格地地的。」
《國語辭典》:冻钦钦(凍欽欽)  拼音:dòng qīn qīn
形容冻得发抖。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三折:「蚤来到山坡直下,冻钦钦的难立扎。」也作「冻刺刺」。
分類:发抖
《漢語大詞典》:冻碌碌(凍碌碌)
冻得发抖的样子。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恰来到井口边,雪打的我眼怎开,风吹的我身倒偃,冻碌碌自嗟自怨,也是咱前世前缘。冻的我拿不的绳索拳挛着手,立不住身躯耸定肩,苦痛难言!”
分類:发抖
《漢語大詞典》:抖颤(抖顫)
发抖,哆嗦。 王统照 《沉船》:“他那双终天抖颤的手指几乎把不住这根烟筒。” 贺敬之 《放歌集·十年颂歌》:“让帝国主义反动派索索抖颤吧!”
分類:发抖哆嗦
《國語辭典》:咳歌打战(咳歌打戰)  拼音:hāi gē dǎ zhàn
哆嗦、发抖。《西游记》第四八回:「将近天晓,师徒们衾寒枕冷,八戒咳歌打战睡不得。」
分類:哆嗦发抖
《國語辭典》:不寒而栗  拼音:bù hán ér lì
天气并不寒冷,却一直发抖。形容内心极为恐惧。《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义纵》:「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为治。」《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也作「不寒而慄」。
分類:发抖恐惧
《漢語大詞典》:颤颤微微(顫顫微微)
轻微发抖貌。 管桦 《怕水的人》:“妻子颤颤微微的声音问道:‘老神仙,你能不能破呀?’那意思是求 李铁嘴 把这场大灾大难破掉。”
分類:轻微发抖
《國語辭典》:颤抖抖(顫抖抖)  拼音:zhàn dǒu dǒu
颤抖的样子。如:「他怀著一颗忐忑的心,颤抖抖的向父亲说明遗失手表的事。」
分類:发抖哆嗦
《漢語大詞典》:颤笃笃(顫篤篤)
因惊恐而身体发抖。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那僧人慌了。颤篤篤的道:‘头在你家上三家铺架上不是?休要来缠我!’”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一个失手, 程老儿 早已头轻脚重,跌下去了。二女慌忙把布收进,颤篤篤的关了楼窗,一场扫兴,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