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2,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金龟婿
岩下龟(又作:岩际龟 ...)
乌龟
玉龟山
周家叔父把元龟
龟镜(又作:龟鉴)
词典
蓍龟
龟山
元龟
灵龟
龟蒙
金龟
龟筮
龟年
龟鱼
典故

《旧唐书》卷四十五〈舆服志·衣服·文武官服〉~954~
天授元年九月,改内外所佩鱼并作龟。久视元年十月,职事三品已上龟袋,宜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上守下行,皆从官给。

例句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李商隐 为有

典故
岩下龟
 
岩际龟
 
岩龟烂烂
 
戎眼
 
烂岩龟
 
王戎眼
 
目如岩龟
 
目如龟
 
眼如岩电
 
眼如龟

相关人物
王戎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0~
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南朝梁·刘孝标注:「王戎形状短小,而目甚清炤,视日不眩。」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23~
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也。祖雄,幽州刺史。父浑,凉州刺史、贞陵亭侯。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典故

《礼记·曲礼上》
「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唐·孔颖达疏:「此明军行象天文而作陈法也,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军前宜捷,故用鸟。军后须殿捍,故用玄武。玄武,龟也。龟有甲能禦侮用也。」

例句

乌龟怯奸,怕寒缩颈,以壳自遮。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典故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一〈萧衍·乐府·方诸曲·玉龟曲〉~525~
玉龟山,真长仙。九光曜,五云生。交带要分影,大华冠晨缨。?如玄罗。出入游太清。
典故
周家叔父把元龟

相关人物
周公


《尚书》卷十三〈周书·大诰〉~89 ~
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
《尚书》卷十三〈周书·大诰〉~90 ~
王若曰:猷,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冲人,嗣无疆大历服。弗造哲,迪民康,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已!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敷贲,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越兹蠢。殷小腆,诞敢纪其叙。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曰:予复!反鄙我周邦,今蠢今翼。日,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
典故 

出处未明
龟可以卜吉凶,镜可以比美丑。故以喻借镜(鉴)前事(鉴:镜子)。此皆言之成轨则,为世龟镜,求诸历代,往往而有。——唐·刘知几《史通·载文》
《國語辭典》:蓍龟(蓍龜)  拼音:shī guī
蓍草与大龟,均为古人卜筮时所用,故用以指占卜。《易经。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檄移》:「标蓍龟于前验,悬盘鉴于已然。」
《國語辭典》:龟山(龜山)  拼音:guī shān
1.山名:(1)在大陆地区山东省泗水县东。昔时孔子望山而作琴曲龟山操。(2)在大陆地区湖北省汉阳县东北。即大别山,为江汉要塞。(3)在大陆地区福建省将乐县东北。宋朝杨时归休于此,学者称称为「龟山先生」。(4)在大陆地区安徽省盱眙县。有上、下二山,上龟山在县东南,下龟山在县东北。
2.乡镇名。即桃园县龟山乡。
《漢語大詞典》:元龟(元龜)
(1).大龟。古代用于占卜。书·金縢:“今我即命于元龟。” 孔 传:“就受三王之命於大龟,卜知吉凶。”史记·龟策列传:“ 紂 为暴虐,而元龟不占。” 唐 杨巨源 《元日观潮》诗:“北极长尊报圣期, 周 家何用问元龟。” 汉 蔡邕 《荐边让书》:“伏惟幕府初开,博选精英,华髮旧德,并为元龟。”
(2).借指谋士。
(3).比喻可资借鉴的往事。《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近 汉高祖 受命之初,分裂膏腴以王八姓,斯则前世之懿事,后王之元龟。” 晋 刘琨 《劝进表》:“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元龟也。”
(4). 汉 王莽 时货币。龟宝四品(元龟、公龟、侯龟、子龟)之一。汉书·食货志下:“元龟,岠冉,长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为大贝十朋。”
《漢語大詞典》:灵龟(靈龜)
(1).龟的一种。蠵之别名。尔雅·释鱼:“二曰灵龟。” 郭璞 注:“ 涪陵郡 出大龟,甲可以卜,缘中文似瑇瑁,俗呼为灵龟。即今觜蠵龟,一名灵蠵,能鸣。”墨子·亲士:“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2).泛指用以占卜的大龟。
(3).有灵应的龟兆。《易·颐》:“舍尔灵龟,观我朶颐。” 孔颖达 疏:“灵龟,谓神灵明鉴之龟兆。”
(4).神龟。文选·曹植〈七启〉:“假灵龟以託喻,寧掉尾於涂中。” 李善 注:“《庄子》曰: 楚王 使大夫往聘 庄子 。 庄子 曰: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南唐 李中 《鹤》诗:“好共灵龟作儔侣,十洲三岛逐仙翁。” 清 金农 《寒夜过荆山人山居》诗:“想见苦吟风烛下,灵龟屏息玉蟾枯。”
(5).比喻有才之士。 唐 元稹 《酬李六醉后见寄口号》:“潦倒惭相识,平生颇自奇。明公将有问,林下是灵龟。”
(6).指金钱龟。因其小巧玲珑,故称。 前蜀 贯休 《再逢虚中道士》诗之二:“囊里灵龟小似钱,道伊年与我同年。”
《漢語大詞典》:龟蒙(龜蒙)
龟山 和 蒙山 的并称。均在 山东省 境内。二山连续,长约八十余里,其西北一段名 龟山 ,东南名 蒙山 。《诗·鲁颂·閟宫》:“奄有 龟 蒙 。” 毛 传:“ 龟 ,山也; 蒙 ,山也。” 北周 庾信 《周衮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建旟 济 漯 ,拥节 龟 蒙 。” 唐 刘得仁 《送雍陶侍御赴兖州裴尚书命》诗:“ 洙 泗 秋微动, 龟 蒙 月正圆。”
《國語辭典》:金龟(金龜)  拼音:jīn guī
1.金色的龟。《南史。卷六三。王神念传》:「时有安成望族刘敬躬者,田间得白蛆化为金龟,将销之,龟生光照室,敬躬以为神而祷之。」
2.金印上的龟形纽。《文选。曹植。王仲宣诔》:「金龟紫绶,以彰勋则。」
3.唐代三品以上官员所佩的金饰龟袋。见《旧唐书。卷四五。舆服志》。
《國語辭典》:龟筮(龜筮)  拼音:guī shì
古时占卜用龟,筮用蓍,视其象与数以定吉凶,即占卦之意。《书经。大禹谟》:「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古。」《礼记。表记》:「子曰:『君子敬则用祭器,是以不废日月,不违龟筮。』」
《國語辭典》:龟年(龜年)  拼音:guī nián
长寿。如:「龟年鹤寿」。
《國語辭典》:龟年鹤寿(龜年鶴壽)  拼音:guī nián hè shòu
龟、鹤均为长寿的动物。比喻人长寿。唐。李商隐 祭张书记文:「神道甚微,天理难究;桂蠹兰败,龟年鹤寿,在长短而且然。」也作「龟龄鹤算」、「鹤算龟龄」。
《骈字类编》:龟鱼(龟鱼)
唐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 新亭 水文浮枕簟,瓦影荫龟鱼。
唐 陈陶 竹十一首 其十 会当小杀青瑶简,图写龟鱼把上天。
宋 苏轼 观开西湖次吴左丞韵 尽放龟鱼还绿浦,肯容萧苇障前坡。
元 洪希文 陪东泉郡公作霖料院登楫江水亭 瓦栋龟鱼知客至,水天霞鹜背人飞。
《國語辭典》:金龟婿(金龜婿)  拼音:jīn guī xù
金龟,为唐代三品以上官员所佩的金饰龟袋。金龟婿指拥有高官厚禄的夫婿。唐。李商隐 为有诗:「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分類:高官女婿
《國語辭典》:乌龟(烏龜)  拼音:wū guī
1.动物名。身体呈扁形,背部有长圆形硬壳,黑褐色。有花纹,头尾及四肢皆可缩入甲壳内。趾有蹼,能游泳,生长在湖泊、河川中,以杂草、小动物为食。甲壳可以入药。也称为「王八」、「元绪」。
2.骂人的话。指妻子有外遇的人,亦指办事不力、没有担当的人。如:「缩头乌龟」。《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你们这些瞎眼的乌龟,还不替我睁开眼睛看看箱子上的封条,可是我们制台大人的不是?」
3.称妓院的男主人或男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你不懂,但凡娼家乌龟,必是性狠的。你妹子既来历不明,他家必紧防漏泄。」《负曝闲谈》第一三回:「正待开言,楼下乌龟一叠连声的喊著客人来。」也称为「八老」、「王八」、「忘八」。
《漢語大詞典》:玉龟山(玉龜山)
传说中的仙山名。 南朝 梁武帝 《玉龟曲》:“ 玉龟山 ,真长仙。九光耀,五云生。” 唐 严休复 《唐昌观玉蕊花折怅人》诗之二:“羽车潜下 玉龟山 ,尘世何由覩蕣颜。”
分類:仙山山名
《漢語大詞典》:龟镜(龜鏡)
龟可卜吉凶,镜能别美丑,因以比喻可供人对照学习的榜样或引以为戒的教训。隋书·魏澹传:“五帝之圣, 三代 之英,积德累功,乃文乃武,贤圣相承,莫过 周 室,名器 后稷 ,追諡止於三王,此即前代之茂实,后人之龟镜也。”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 则天 璽书尉諭之曰:‘卿云:“ 吕后 见嗤於后代, 禄 产 貽祸於 汉 朝。”初闻此语,寧不惘然,静而思之,是为龟镜。’”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后汉书十·党锢传总叙:“两 汉 风俗之变,上下四百年间,瞭如指掌,下之风俗成于上之好尚,此可为百世之龟镜。”参见“ 龟鑑 ”。
《國語辭典》:龟鉴(龜鑑)  拼音:guī jiàn
龟,龟甲。鉴,镜子。龟甲可占卜吉凶,镜子可照见美丑。比喻警戒和反省。《宋史。卷三一六。包拯传》:「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也作「龟鉴」。
《國語辭典》:龟鉴(龜鑑)  拼音:guī jiàn
龟,龟甲。鉴,镜子。龟甲可占卜吉凶,镜子可照见美丑。比喻警戒和反省。《宋史。卷三一六。包拯传》:「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也作「龟鉴」。
《漢語大詞典》:龟镜(龜鏡)
龟可卜吉凶,镜能别美丑,因以比喻可供人对照学习的榜样或引以为戒的教训。隋书·魏澹传:“五帝之圣, 三代 之英,积德累功,乃文乃武,贤圣相承,莫过 周 室,名器 后稷 ,追諡止於三王,此即前代之茂实,后人之龟镜也。”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 则天 璽书尉諭之曰:‘卿云:“ 吕后 见嗤於后代, 禄 产 貽祸於 汉 朝。”初闻此语,寧不惘然,静而思之,是为龟镜。’”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后汉书十·党锢传总叙:“两 汉 风俗之变,上下四百年间,瞭如指掌,下之风俗成于上之好尚,此可为百世之龟镜。”参见“ 龟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