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62,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苍鹿
鹿来
鹿柴
鹿皮翁
群鹿
鹿行
麀鹿
鹿女
鹿衔
骑鹿
鹿脯
挽鹿
鹿踪
麋鹿姿
银鹿
《骈字类编》:苍鹿(苍鹿)
唐 顾况 华山西冈游赠隐玄叟 我心寄青霞,世事惭苍鹿。
《韵府拾遗 屋韵》:述异记汉成帝末年宫中雨一苍鹿杀而食之其味甚美
《骈字类编》:鹿来(鹿来)
唐 贾岛 盐池院观鹿 条峰五老势相连,此鹿来从若个边。
《國語辭典》:鹿柴  拼音:lù zhài
1.诗名。唐朝王维所作。五言绝句。全诗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是王维辋川别业的一景。
2.篱笆、栅栏。
《漢語大詞典》:鹿皮翁
亦称“ 鹿皮公 ”。 传说中的仙人名。 汉 刘向 列仙传·鹿皮公:“ 鹿皮公 者, 淄川 人也,少为府小吏木工,举手能成器械。 岑山 上有神泉,人不能至也。小吏白府君,请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转轮悬阁,意思横生。数十日,梯道四閒成,上其巔,作祠舍,留止其旁。絶其二閒以自固,食芝草,饮神泉。”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但讶 鹿皮翁 ,忘机对芝草。” 清 曹寅 《西堂集诸同人限薰风南来四字》之二:“欢塲谁最健,实有 鹿皮翁 。”
分類:仙人
《漢語大詞典》:群鹿
喻群雄或众诸侯。文选·扬雄〈解嘲〉:“往昔 周 网解结,羣鹿争逸,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四分五割,并为 战国 。”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鹿,喻在爵位者。”参见“ 逐鹿 ”。
《國語辭典》:逐鹿  拼音:zhú lù
语本《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鹿为猎取的对象,比喻帝位,逐鹿意指争夺政权。如:「逐鹿中原」、「群雄逐鹿」。也作「争鹿」。
《骈字类编》:鹿行
唐 温庭筠 早秋山居 果落见猿过,叶乾闻鹿行。
《漢語大詞典》:麀鹿
牝鹿。《诗·大雅·灵台》:“王在 灵囿 ,麀鹿攸伏。”晋书·隐逸传·郭文:“有猛兽杀大麀鹿於菴侧。” 宋 苏轼 《叶教授和溽字韵诗复次韵为戏记龙井之游》:“声淫及《灵臺》,中有麀鹿伏。”
《漢語大詞典》:鹿女
佛经中所说的仙女。事见杂宝藏经·鹿女夫人缘:“有国名 婆罗柰 国中有山,名曰仙山。时有梵志,在彼山住,大小便利恒於石上。后有精气,堕小行处,雌鹿来舐,即便有娠。日月满足,来至仙人所,生一女子,端正殊妙,唯脚似鹿,梵志取之养育长成……此女足跡,皆生莲华。” 唐 王维 《游感化寺》诗:“雁王衔果献,鹿女踏花行。”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昭亭山广教院文鉴大士喜予往还》:“捧膳溪童絜,衔花鹿女香。”
分類:佛经仙女
《漢語大詞典》:鹿衔(鹿銜)
见“ 鹿衔草 ”。
《漢語大詞典》:鹿衔草(鹿銜草)
草名。 宋 寇宗奭 图经衍义本草·薇衔:“《唐本》註云,此草丛生,似茺蔚及白头翁,其叶有毛,茎赤,疗贼风大效。南人谓之吴风草,一名鹿衔草,言鹿有疾,衔此草差。又有小大二种, 楚 人犹谓大者为大吴风草,小者为小吴风草也。”亦省称“ 鹿衔 ”。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薇衔:“麋衔、鹿衔、吴风草。”
《漢語大詞典》:骑鹿(騎鹿)
见“ 骑白鹿 ”。
《漢語大詞典》:骑白鹿(騎白鹿)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常骑白鹿或乘白鹿所驾之车。见 晋 葛洪 《神仙传·卫叔卿》《鲁女生》。后因以“骑白鹿”指仙人行空之术。 唐 韦渠弁 《步虚词》之十八:“无烦骑白鹿,不用驾青牛。” 明 吴廷翰 《南山杂诗》之四:“谷口吹紫簫,仙人骑白鹿。”亦省作“ 骑鹿 ”。 明 何景明 《三清山人歌》:“骑鹿时见南斗君,闻笙夜候 緱山 鹤。”
《國語辭典》:鹿脯  拼音:lù fǔ
鹿肉乾。《三国演义》第六九回:「汝可备净酒一瓶,鹿脯一块。」《醒世姻缘传》第六二回:「高相公从廊下取出鹿脯,携了匕首,席上大刀阔斧,将鹿脯披切开来,与乌大王随切随吃。」
分類:鹿肉肉干
《漢語大詞典》:挽鹿
见“ 挽鹿车 ”。
《漢語大詞典》:挽鹿车(挽鹿車)
后汉 鲍宣 从妻父学,父奇其清苦,以女妻之,妆奁甚盛。 宣 谓妻:“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其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 宣 共挽鹿车归乡里。见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后因以“挽鹿车”为夫妻共守清苦生活的典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宜瑛 此后心宜淡,莫再人间挽鹿车。”亦省作“ 挽鹿 ”。 清 方文 《除夕咏怀》之四:“挽鹿实无偕隐妇,饭牛空有辟兵符。”
分類:后汉清苦
《漢語大詞典》:鹿踪(鹿蹤)
鹿的踪迹。
分類:踪迹
《漢語大詞典》:麋鹿姿
山野人的模样。 宋 苏轼 《和陶饮酒》之八:“我坐华堂上,不改麋鹿姿。”
分類:模样
《漢語大詞典》:银鹿(銀鹿)
唐 颜真卿 的家僮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颜鲁公 之在 蔡州 ,再从姪 峴 家僮 银鹿 始终随之。”后用以代称仆人。 明 张煌言 《仆还》诗:“自是无银鹿,犹胜形影单。” 清 顾炎武 《与王山史手札》:“明早登山,不敢烦起居,得一银鹿指引,足竟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