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江湖  拼音:jiāng hú
1.江河湖泊,三江五湖。《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乃乘扁舟,浮于江湖。」《三国演义》第八五回:「丕曰:『朕已遣三路大兵伐吴,安有不胜之理?』尚书刘晔曰:『……更有江湖之阻,不可卒制。』」
2.四方之地。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静,不可让位。」
3.隐士所居之处。《南史。卷七五。隐逸传。序》:「或遁迹江湖之上,或藏名岩石之下。」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國語辭典》:江湖  拼音:jiāng hu
在外阅历甚多,练达世故的人。如:「老江湖」。
《國語辭典》:走江湖  拼音:zǒu jiāng hú
隐居江湖之间。南朝宋。谢灵运〈会吟行〉:「范蠡走江湖,梅福入城市。」
《國語辭典》:走江湖  拼音:zǒu jiāng hu
旧指在各地奔走以献演技艺混饭吃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回:「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我们走江湖的人,比不得你们做官的,我们那儿都可以混。」
《漢語大詞典》:无诸(無諸)
汉 时 闽越王 之名。建国于 秦 闽中郡 ,约在今 福建省 。史记·东越列传:“ 闽越王 无诸 及 越东海王摇 者,其先皆 越王 句践 之后也。” 唐 黄滔 《祭崔补阙道融》:“饮风 永嘉 ,倾盖 无诸 。” 宋 姜夔 《铙歌吹曲·讴歌归》:“謳歌归兮四海一,强国溃兮弱国入,彼 无诸 兮计将安出?” 清 周亮工 《今夏在铁岭赋诗寄怀汀南诸同人》之一:“驱车已徧 无诸 国,问俗谁过有道庐?”
《漢語大詞典》:胭脂山
亦作“臙脂山”。
(1).即 燕支山 。古在 匈奴 境内,以产燕支(胭脂)草而得名。 匈奴 失此山,曾作歌曰:“失我 燕支山 ,使我妇女无颜色。”因水草丰美,宜于畜牧,向为塞外值得怀念的地方。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词:“ 代 北 燕 南,应不隔月明千里,谁想念 臙脂山 下,悲哉秋气。”
(2).古代 闽中郡 北 莲花峰 下的一座小山,因土色红如胭脂而得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闽中郡 北 莲花峯 下有小阜,土色殷红,俗谓之 胭脂山 ,相传 闽 越王 女弃脂水处也。”
《国语辞典》:宏儒硕学(宏儒硕学)  拼音:hóng rú shuò xué
学问渊博的读书人。如:「他学识渊博,博通古今,堪称宏儒硕学。」明。金幼孜〈送𣓾𠃔嘉&f2fe4_.gif;闽中序〉:「予友太子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𣓾公,以宏儒硕学历事太宗、仁宗,逮今上皇帝,盖三十年于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