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新升
清 代对新开垦的田地所征收的钱粮。《清会典·户部·新垦升科分摊》:“四年覆准, 河南 丁银摊入地亩,嗣后遇有报垦升科,将丁银随年别行均摊。十一年议准, 湖北 於 雍正 七、八、九年各属开垦田地新升粮银九千四百一两四钱八分零,抵减 汉阳 等八县重丁银。”
《漢語大詞典》:总催(總催)
旧时总管催征钱粮的乡里职役。里长负责催征钱粮;里甲的总催,则由里长排年轮值。 清 吴嘉纪 《海潮叹》诗:“歛钱堕泪送总催,代往运司陈此情。总催醉饱入官舍,身作难民泣阶下。”参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佥粮里》
《漢語大詞典》:起科
谓对农田计亩征收钱粮。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良乡行》:“ 良乡 疆域甚狭,復有军屯者三,宫勋子粒十二,山水衝没者七,起科地不满三千顷,而民无后占者仅六百丁,其实不及大县一里。”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地亩大小:“国初有奉旨开垦永不起科者,有因洿下鹻薄而无粮者,今一概量出作数。”清史稿·圣祖纪一:“庚午,詔民间垦荒田亩,以十年起科。”
《國語辭典》:买放(買放)  拼音:mǎi fàng
给予官员金钱以换取好处。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套。滚绣毬〉曲:「那近日劝粜到江乡,按户口给月粮。富户都用钱买放,无实惠尽是虚桩。」《古今小说。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你两个配军,自不小心,不知得了多少钱财,买放了要紧人犯,却来图赖我。」
《漢語大詞典》:催粮(催糧)
催缴钱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佥粮里》:“故催粮排里,必老成殷实、小心畏法者,方可当之。”
分類:钱粮
《国语辞典》:带徵(带徵)  拼音:dài zhēng
国家因荒歉而停徵钱粮,以其停徵之数,匀摊分为数年,与各该本年钱粮同徵者,称为「带徵」。
《漢語大詞典》:饷边(餉邊)
亦作“饟边”。 以钱粮供给边防军。明史·贾三近传:“中官 温泰 请尽输关税盐课於内库, 三近 言课税本饟边。”续资治通鉴·元成宗大德七年:“旧制,募民中粮以餉边。”
《國語辭典》:题本(題本)  拼音:tí běn
明、清时,凡有关军事、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的文书。与奏本不同。《红楼梦》第一八回:「贾政方略心意宽畅,又请贾母等到园中,色色斟酌,点缀妥当,再无一些遗漏不当之处了,于是贾政方择日题本。」
《漢語大詞典》:徵比
1.谓征用人力并考校其服役成绩。周礼·地官·县正:“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 郑玄 注:“徵,徵召也。比,案比。” 贾公彦 疏:“谓政教号令、徵发校比之等也。”
2.称征收钱粮而比较其多寡之数。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政事三:“南方之吏,又日困於徵比之劳。”
《國語辭典》:放赈(放賑)  拼音:fàng zhèn
发放救济物资给灾民。《三侠五义》第一五回:「本阁还要按户稽查花名。秉公放赈,以抒民困。」
《漢語大詞典》:浮粮(浮糧)
定额之外的钱粮税款。清史稿·世宗纪:“丁巳,蠲 苏 松 浮粮四十五万两。” 李烈钧 《辛亥革命与督赣时期》:“ 武寧 各县自 太平天囯 以来,即有浮粮病民,余亦下令取消之。”
《漢語大詞典》:征比(徵比)
(1).谓征用人力并考校其服役成绩。周礼·地官·县正:“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 郑玄 注:“徵,徵召也。比,案比。” 贾公彦 疏:“谓政教号令、徵发校比之等也。”
(2).称征收钱粮而比较其多寡之数。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政事三:“南方之吏,又日困於徵比之劳。”
《漢語大詞典》:倒箱
旧时官府把催征钱粮的串票全数发出叫做“倒箱”。 清 冯桂芬 《与许抚部书》之二:“向来办灾若干分,即徵银若干分,今则年年办灾,年年倒箱,能徵若干,惟力是视。”
《漢語大詞典》:解户
旧时解纳钱粮的差役。宋书·孝武帝纪:“八月辛未, 武皇帝 旧役军身,尝在斋内,人身犹存者,普赠解户。”明史·食货志二:“民所患苦,莫如差役。钱粮有收户、解户,驛递有马户,供应有行户。”
分類:钱粮差役
《國語辭典》:耗羡(耗羨)  拼音:hào xiàn
旧时官吏徵收银粮时,为防止漕运的耗损,于正额之外多收若干,称为「耗羡」。《儒林外史》第四回:「一岁之中,钱粮、耗羡、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