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钓水(釣水)
指钓鱼。 明 刘基 《项伯高诗序》:“ 项君 虽不用於世,而得以放意林泉,耕田钓水,无所维係。”
分類:钓鱼
《漢語大詞典》:钓濑(釣瀨)
(1).水边垂钓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三反而后至……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2).特指 严光 垂钓处。后亦喻隐士隐居处。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钓瀨疏坟籍,耕巖进弈棋。” 唐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长沙 才子远, 钓瀨 客星悬。”
《國語辭典》:钓鱼台(釣魚臺)  拼音:diào yú tái
1.泛指水边可钓鱼的高台。元。张可久〈殿前欢。钓鱼台曲〉:「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
2.群岛名。位于台湾东北,距基隆一百零二海里,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属宜兰县,分为钓鱼台本岛、黄尾屿、赤尾屿三部分。虽日本主张拥有群岛主权,但根据明代陈侃的《使琉球录》,郭汝霖的《重编使琉球录》,胡宗宪的《筹海图编》,以及日本林子平的《三国通览图说》等文献,此岛应属台湾附属岛屿。
《國語辭典》:钓篷(釣篷)  拼音:diào péng
钓鱼船。宋。陆游 恋绣衾。不惜貂裘换钓篷词:「不惜貂裘换钓篷,嗟时人谁识放翁!」
《韵府拾遗 啸韵》:直钓(直钓)
徐夤诗吟诗台上如相问说与磻溪直钓翁
《漢語大詞典》:鱼钓(魚釣)
钓鱼。后汉书·宦者传·曹节:“盗取御水以作鱼钓,车马服玩拟於天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少翁 是县人,遭 秦 之乱,鱼钓隐身,坠渊而死。”亦指隐居不仕。 唐 岑参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漢語大詞典》:钓师(釣師)
渔人。 唐 郑谷 《试笔偶书》诗:“华省惭公器,沧江负钓师。” 宋 林逋 《西湖春日》诗:“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叶玉森 《钓师》诗:“雪虐风饕浅水滩,钓师簔笠不胜寒。”
分類:渔人
《漢語大詞典》:钓溪(釣溪)
钓鱼之溪畔。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答余叔良》词:“相君高节崔嵬,是此处耕巖与钓溪。”参见“ 钓川 ”。
分類:钓鱼
《漢語大詞典》:钓川(釣川)
钓于河上。比喻以利禄吸引人才。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六韬:“ 吕尚 坐芧以渔, 文王 劳而问焉。 吕尚 曰:‘鱼求於饵,乃牵其緡;人食於禄,乃服於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小钓钓川,而擒其鱼;中钓钓国,而擒其万国诸侯。’”后用为典故。 唐 骆宾王 《钓矶应诘文》:“形坐 磻溪 之石,兆应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将以钓国耶?” 唐 司空图 《上考功》:“方啟钓川之兆,俄缠罢市之悲。”
《漢語大詞典》:钓侣(釣侣)
垂钓之友。 宋 陆游 《乌夜啼》词之四:“故人莫讶音书絶,钓侣是新知。” 清 朱彝尊 《普天乐》曲:“钓侣诗朋都在,把封泥酒罋齐开。”
分類:垂钓
《國語辭典》:钓具(釣具)  拼音:diào jù
钓鱼所用的器具。如钓竿、钓饵等。
《國語辭典》:钓饵(釣餌)  拼音:diào ěr
1.诱使鱼儿上钩的食物。
2.用来引诱人的事物。
《漢語大詞典》:钓滩(釣灘)
谓悬船而行。 明 杨慎 《艺林伐山·悬船》:“《三秦记》: 龙门 之险,悬船而行。今 蜀 江谓之钓滩。”
《韵府拾遗 微韵》:钓归(钓归)
皮日休诗鹤静共眠觉鹭驯同钓归
《漢語大詞典》:投钓(投釣)
垂钓。喻隐居。 晋 王彬之 《兰亭诗》:“临川欣投钓,得意岂在鱼。” 南朝 梁元帝 《荐鲍几表》:“叶龟登梦之客,日賁於丘园;韦轂投钓之臣,相望於魏闕。” 唐 李白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诗:“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分類:垂钓隐居
《漢語大詞典》:钓弋(釣弋)
钓鱼和射鸟。 明 文徵明 《重修兰亭记》:“史称其清真任率,钓弋自娱,亦言其迹云耳。”
分類: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