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呆憨
犹愚笨。头脑迟钝,不灵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甲呆憨无所復计,各处勾牒至,但以赂嘱免行。”
《國語辭典》:邓邓呆呆(鄧鄧呆呆)  拼音:dèng dèng dāi dāi
痴呆愚笨的样子。《西游记》第九一回:「那里唿喇一声,大开了门,跑出一阵牛头精,邓邓呆呆的问道:『你是谁,敢在这里呼唤!』」
分類:呆笨迟钝
《漢語大詞典》:迟朴(遲樸)
犹言迟钝朴质。墨子·非命下:“此皆疑众迟朴,先圣王之患之也,固在前矣。” 毕沅 校注:“言沮朴实之人。” 吴毓江 校注:“迟字如汉书·杜周传‘ 周 少言重迟’之‘迟’。 颜 注云:‘迟谓性非敏速也。’性非敏速,与中篇‘愚’字义正相近。”
分類:迟钝朴质
《漢語大詞典》:迟怯(遲怯)
迟钝而怯弱。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中:“ 苏才 翁书,笔势迟怯, 吴 越 人无识,颇学之。”
分類:迟钝怯弱
《漢語大詞典》:痴笨(癡笨)
亦作“痴笨”。 迟钝,不灵活。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 改霞 脸发烧,心慌,手脚痴笨。”
《漢語大詞典》:痴眉钝眼(癡眉鈍眼)
亦作“痴眉钝眼”。 神情迟钝呆滞。 克非 《春潮急》二:“半箩筐砖头瓦块的话,轰得牛贩子不知东南西北,霎时痴眉钝眼,回不了神。”
《漢語大詞典》:痴顽老子(癡頑老子)
愚蠢迟钝的老头。多用为自嘲、自谦之辞。新五代史·杂传十六·冯道:“ 德光 责 道 事 晋 无状, 道 不能对。又问曰:‘何以来朝?’对曰:‘无城无兵,安敢不来。’ 德光 誚之曰:‘尔是何等老子?’对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 德光 喜,以 道 为太傅。”亦省作“ 痴顽老 ”。 宋 戴复古 《送别朱兼佥》:“黄堂若问痴顽老,新有登楼十二诗。”
《漢語大詞典》:讷騃(訥騃)
迟钝笨拙。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余所禀訥騃,加之以天挺篤嬾,诸戏弄之事,弹棊博弈,皆所恶见。”
分類:迟钝笨拙
《漢語大詞典》:傻大个儿
结实的大块头,指愚笨或迟钝的人
无用的懒汉
《漢語大詞典》:三打不回头,四打连身转(三打不回頭,四打連身轉)
形容懦弱,迟钝。《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奴家平生快性,看不上这样三打不回头,四打连身转的人。”
分類:懦弱迟钝
《漢語大詞典》:謇缓(謇緩)
出言迟钝缓慢。新唐书·李固言传:“ 固言 吃,接宾客颇謇缓,然每议论人主前,乃更详辩。”
《漢語大詞典》:谨钝(謹鈍)
犹迟钝,鲁钝。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进封 乐平乡侯 ”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魏名臣奏》:“或商贾惰游子弟,或农野谨钝之人。”
分類:迟钝鲁钝
《漢語大詞典》:谨涩(謹澀)
谨愿迟钝。宋书·桂阳王休范传:“唯 休范 谨涩无才,不为物情所向,故得自保,而常忧惧,恒虑祸及。”
分類:迟钝
《國語辭典》:麻痹不仁(麻痺不仁)  拼音:má bì bù rén
对于事物感觉迟钝或漠不关心。明。李贽〈寄答留都〉:「今但以仁体称兄,恐合邑士大夫皆以我为麻痹不仁之人矣。」也作「麻木不仁」。
《國語辭典》:麻木不仁  拼音:má mù bù rén
比喻对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也作「麻痹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