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烽燧  拼音:fēng suì
敌人来犯,燃火示警,夜间举火为烽,白天燔烟为燧。汉。桓宽《盐铁论。本议》:「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宋。张孝祥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词:「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漢語大詞典》:藩维(藩維)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后以“藩维”指藩国。 南朝 梁 沈约 《封授临川等五王诏》:“藩维广树,经朔攸属。” 清 顾炎武 《书太虚山人象象谭后》:“使是书之论得行於数十年之前,足以隆藩维而重国势,当不至於今日。”
(2).边防要地。 唐 张籍 《送裴相公赴镇太原》诗:“盛德雄名远近知,功高先乞守藩维。”
《國語辭典》:狼烟(狼煙)  拼音:láng yān
古代戍守边境的军队,遇有紧急状况,即焚烧狼粪燃起烽烟。后比喻战争、兵乱。唐。杜牧 边上闻笳诗三首之一:「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既把孤身离虎穴,还将妙计息狼烟。」
《國語辭典》:戍鼓  拼音:shù gǔ
古时守边军士所击的鼓声。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清。陈洵 水龙吟。春来准拟开怀词:「寒更灯火,断魂依在,严城戍鼓。」
《漢語大詞典》:九边(九邊)
本谓 明 代设在北方的九个边防重镇,后为边境的泛称。明史·兵志三:“初设 辽东 、 宣府 、 大同 、 延绥 四镇,继设 寧夏 、 甘肃 、 蓟州 三镇,而 太原 总兵治 偏头 , 三边 制府驻 固原 ,亦称二镇,是为九边。”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戈戟九边雄絶塞,衣冠万国仰垂衣。” 清 龚自珍 《御试安边绥远疏》:“虽有长驾远驭之君,乘兵力之盛,凿空开边;一旦不能有,则议者纷纷请弃地,或退保九边已耳。” 李光 《河山四律》:“将帅凋零鼙鼓动,四郊壁垒九边烽。”
《國語辭典》:堤岸  拼音:tí àn
1.防治河水漫溢的挡水工程。唐。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下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
2.城市名。原属越南南部。参见「堤岸市」条。
《漢語大詞典》:六郎
(1).旧唐书·杨再思传:“ 易之 之弟 昌宗 以姿貌见宠倖, 再思 又諛之曰:‘人言 六郎 面似莲花; 再思 以为莲花似 六郎 ,非 六郎 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 张昌宗 行六,故云。后用为咏莲之典实。 宋 陆游 《荷花》诗:“犹嫌翠盖红妆句,何况人言似 六郎 。” 明 徐渭 《红佛桑》诗之一:“都争茜颊堪千鎰,谁问莲花似 六郎 。” 鲁迅 《秋夜有感》诗:“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 六郎 。”
(2). 宋 杨继业 之六子 杨延昭 英勇善战,在边防二十馀年,屡挫 契丹 兵将,人称 杨六郎 。详见宋史本传。
《漢語大詞典》:边隙(邊隙)
亦作“边隟”。
(1).犹边衅。《梁书·武帝纪上》:“ 永明 季年,边隙大启, 荆河 连率,招引戎荒。” 宋 岳珂 桯史·燕山先见:“儻臣言可採,乞降詔旨,罢将帅还朝,无滋边隙。”
(2).边防的疏漏薄弱之处。 唐 张九龄 《敕河西节度牛仙客书》:“而窥我边隙,图陷 庭州 。”
《漢語大詞典》:边计(邊計)
(1).守边之计。 唐 高适 《赠别王十七管记》诗:“转战轻壮士,立谈有边计。” 明 卢象升 《请留中军疏》:“ 朝仪 ( 童朝仪 )在 大同 颇久,熟於边计虏情。”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凤策国用,始建边计。”
(2).用于守边的财饷;边防费用。《宋史·食货志下六》:“自变法以来,京师积钱多,边计不闻告乏。” 明 卢象升 《屯政疏》:“今饥饉荐臻,苍黎骨立,军需日耗,边计日蹙,终无补救之方。”清史稿·食货志四:“自官运商销,计本年边计各额引全数销清外,復带销积引万餘。”
《國語辭典》:强人(強人)  拼音:qiáng rén
1.才能出众的人。也指团体中具有影响力的人。如:「他才华出众,行事果决,是企业界的强人。」
2.强健壮硕的人。
3.强盗、抢匪。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则见齐臻臻的强人摆列著。」《水浒传》第二回:「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夥强人,扎下个山寨在上面。」
《國語辭典》:强人(強人)  拼音:qiǎng rén
勉强别人、强迫别人。
《國語辭典》:边储(邊儲)  拼音:biān chú
边境军队的军需、供给品。《旧唐书。卷一七六。列传。杨虞卿》:「生人之疾苦尽在,朝廷之制度莫修,边储屡空,国用犹屈。固未可以高枕无虞也。」《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将诸贼不时处决,各贼家财,合行籍没为边储之用。」
《漢語大詞典》:巡边(巡邊)
巡视边防。史记·匈奴列传:“是时天子巡边,至 朔方 。”旧唐书·玄宗纪上:“兵部尚书 张説 往 朔方军 巡边。”《醒世姻缘传》第五回:“他出去巡边,那总制巡抚都披执了道旁迎送。”
分類:巡视边防
《漢語大詞典》:戍角
边防驻军的号角声。 前蜀 毛文锡 《甘州遍》词:“萧萧颯颯,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清 阎尔梅 《大同览胜》诗:“坳堞严关戍角丛, 秦 过万里扼当中。”
《國語辭典》:狼烽  拼音:láng fēng
焚烧狼粪所形成的烽烟,风吹不易消散。古代戍守边境的军士多用来传达警讯。宋。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词:「阵云高,狼烽夜举。」
《國語辭典》:狼烟(狼煙)  拼音:láng yān
古代戍守边境的军队,遇有紧急状况,即焚烧狼粪燃起烽烟。后比喻战争、兵乱。唐。杜牧 边上闻笳诗三首之一:「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既把孤身离虎穴,还将妙计息狼烟。」
《漢語大詞典》:边要(邊要)
(1).边防要地。北齐书·高隆之传:“ 隆之 表请自非实在边要,见有兵马者,悉皆断之。” 宋 范仲淹 《龙图阁直学士工部郎中段君墓表》:“君在 南海 ,予方经略 陕西 ,尝荐君可仕边要,朝廷纔有 涇州 之命。” 清 黄景仁 《金缕曲·送杨才叔试令甘肃》词:“ 长城 尽处 河 流绕,更经心、 洮 、 湟 、 关 、 陇 ,几重边要。”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固我边要,永绥南荒。”
(2).边地要职。 宋 曾肇 《南京谢上表》:“以儒懦而辞将符,以亲嫌而避边要。” 宋 王圭 《宋元宪公庠神道碑》:“又武臣,用恩幸者多得任边要,而孤寒者常在东南,至老无恩泽。”
(3).边地要事。 唐 苏颋 《命吕休璟等北伐制》:“ 北庭 副都护 郭虔瓘 、 安处哲 等,怀才抱器,蓄鋭俟时,惯习军容,备知边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天子以为封疆大臣,宜留心边要,朝廷事非所宜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