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其它辞典
释解脱( 邢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太原台山夹川邢氏子也。幼出家。即业定。初住照果寺。后遁五台山南之佛光寺。地盛华木。每至夏始发其侧有清凉池。皆文殊常所游息也。脱尝三见于此云。因语脱曰。但自悔责。无始过愆。则于道可入。遂奉行不敢违而心安静矣。且感佛为见身说偈。其偈曰。诸佛寂灭甚深法。旷劫脩行今乃得。若能开明此法明。一切诸佛皆随喜。遽隐去。乃问。何者是寂灭法。空中有声曰。方便智为镫。照见心境界。欲究真实法。一切无所见。脱居佛光中四十年。而游从之士仅七八百。永徽中卒。今岩窟灵躯尚存。而寺之故堂十馀间。犹未颓弛。曜公年百六岁矣。犹能言当时事曰。解脱上人于中台东南三十里大孚灵鹫寺见文殊。我才年十五尔。又娑婆寺普明禅师。亦欲求见文殊请法。忽空中声曰。汝未得定。宜服药以冀长生。明漫不知药处。心疑之。空中报曰。庵前长松也。性无毒味。芳烈。服之能仙。明久服之。一日遍告朋友腾去。 僧奣禅师旧隶忻之秀容建国寺。年八十徙居望人山俗所尊仰而从之。以祈福者如市。然莫窥其所造诣也。 永徽中有瞽者。不知何许人。能以法华一部。度入琵琶。手弹口诵。音调清婉。亦每归趣望人山。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习禅六之馀
释解脱。姓邢。台山夹川人。七岁出家。依投名匠。志在出道唯在禅思。远近访法无师不诣。复住五台县照果寺。隐五台南佛光山寺四十馀年。今犹故堂十馀见在。山如佛光华彩甚盛。至夏大发昱人眼口。其侧不远有清凉山。山下清凉即文殊师利游处之地也。有高行沙门曜者。年百六岁。自云。我年五十时。与解脱上人至中台东南下三十里大孚灵鹫寺。请见文殊。行至花园北。遇一大德。形神慈远。徐行东去。解脱顶礼发愿。我时精神欣喜不暇咨清解脱云。已曾三度亲见文殊。诫语云。汝自悔责。若切至必悟道也。便依言自咎。昼夜剋责心便安静。又感诸佛见身说偈曰。 诸佛寂灭甚深法  旷劫修行今乃得 若能开明此法明  一切诸佛皆随喜 因问。寂灭法何者是。若为教人令解之。诸佛即隐。空中声曰。方便智为灯照见心境界。欲究真实法。一切无所见。遂依此法化导有缘。在山学者来往七八百人。四远钦风资给弘护。四十馀年常在佛光。永徽中卒。今灵躯尚在。嶷然坐定在山窟中。又五台南娑婆寺南五六里。普明禅师独静坐禅求见文殊。意欲请法。有神人空中告曰。汝无神习。止可长生龛前取药服之。可得延寿。明怀疑不决。后又告曰。药名长松。汝何不服。此药无毒。明便依言服之。又告同行诸僧已腾空而去。厥处见在。去恒岳目瞩相接。又有僧奣禅师者。住欣州秀容建国寺。恒于定襄来望人山南坐禅饵药。年将八十。道俗尊仰不知志入何法。而兴叹者号不可思议人。其山灵泉望迹石上见在。祈福者众。永徽中有人无目不知何来。弹琵琶诵法华一部。向望人山。手弹口诵。以娱此山。亦不测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