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罗襦(羅襦)  拼音:luó rú
丝质的短衣。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唐。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诗:「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分類:细密短衣
《國語辭典》:襦裤(襦褲)  拼音:rú kù
衣裤。《礼记。内则》:「衣不帛襦裤,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
分類:短衣衣服
《國語辭典》:襦裤歌(襦褲歌)  拼音:rú kù gē
汉代廉范任蜀郡太守时,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富裕,因此人们作「襦裤歌」颂扬他。典出《后汉书。卷三一。廉范传》。后用以表彰政治清廉,百姓富庶。
《漢語大詞典》:裤襦
(1).后汉书·廉范传:“迁 蜀郡 太守……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以“袴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谓 竺 乾 之道与 尼聃 鼎。” 宋 苏轼 《庆源宣义王丈求红带》诗:“今年蚕市数州禁,中有遗民怀袴襦。” 清 赵翼 《偕孙渊如汪春田两观察游牛首山》诗:“岂有袴襦留 叔度 ,空传尸祝到 庚桑 。”
(2).衣裤。 宋 陆游 《贫甚戏作绝句》:“数种袴襦秋未赎,羡他邻巷捣衣声。”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叶若谷》:“方初见时,著粉青衫,水红袴襦,既久未尝易衣,然常如新。”
《漢語大詞典》:珠襦
(1).贯珠为饰的短衣,古代帝、后所服。汉书·霍光传:“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贯珠以为襦,形若今革襦矣。” 清 钱士馨 《甲申三月纪事》诗:“血溅珠襦迷断篋,露零银树覆宫墻。” 清 查慎行 《花田咏古》:“珠襦梦断鸦啼曙,粉麝香消雨洗春。”
(2).古代帝、后及贵族的殓服。 元 虞集 《赋吴郡陆友仁得白玉方印》诗:“珠襦已随黄土化,此物还同金雁翔。” 清 唐孙华 《耶律丞相墓》诗:“君不见, 赵 家玉匣埋 皋亭 ,珠襦甲帐同飘零。”
分類:短衣贵族
《骈字类编》:绣襦(绣襦)
唐 李商隐 南朝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
《漢語大詞典》:无襦(無襦)
没有短袄。谓衣服单薄。后汉书·廉范传:“﹝百姓﹞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絝。’”晋书·刘弘传:“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
《漢語大詞典》:裙襦
(1).裙子与短袄。庄子·外物:“未解裙襦,口中有珠。”陈书·孝行传·殷不害:“ 简文 又以 不害 善事亲,赐其母 蔡氏 锦裙襦、毡席、被褥,单复毕备。”
(2).借指妇女。 宋 陶谷 清异录·黑心符:“守一州则夫人并坐,论道经邦;奋庸熙载则于飞对内殿,连理入都堂,粉黛判赏罚,裙襦执生杀矣。”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妮子着力不徤,纵此三寇要是裙襦伎俩耳。”
《漢語大詞典》:布襦
布制的短衣。北史·萧宝夤传:“﹝ 宝夤 ﹞脱本衣服,著乌布襦,腰繫千许钱,潜赴 江 畔。”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 勛 解甲服布襦而遁,收散卒才及三千人。” 胡三省 注:“襦,短衣也。”
分類:短衣
《漢語大詞典》:绮襦(綺襦)
见“ 綺襦紈絝 ”。
《漢語大詞典》:绮襦纨绔(綺襦紈絝)
绫绸衣裤。绫绸之类古代为显贵者所服,因用以指富贵子弟。多含贬义。汉书·叙传上:“﹝ 班伯 ﹞出与 王 许 子弟为羣,在於綺襦紈絝之间,非其好也。” 颜师古 注:“紈,素也,綺,今细綾也。并贵戚子弟之服。”亦作“ 綺襦紈袴 ”。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举口不离綺襦紈袴之侧,游步不去势利酒客之门。”亦省作“ 綺襦 ”。 唐 刘禹锡 《荐处士王龟状》:“乐处士之号,不汩綺襦之间。” 清 孙枝蔚 《寿汪生伯先生闵老夫人》诗:“堂中綺襦集,门前华轂驰。”
《骈字类编》:红襦(红襦)
宋 徐积 送李端叔 东南美者有吴姬,红襦绣袂无所施。把酒一卮轻皓腕,得诗一句胜蛾眉。
《骈字类编》:一襦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其八十二 我今有一襦,非罗复非绮。
宋 陆游 晚秋农家八首 其四 西邻女受聘,贺之以一襦。
《骈字类编》:锦襦(锦襦)
唐 张祜 琴曲歌辞 雉朝飞操 朱冠锦襦聊日整,漠漠雾中如衣褧。
《韵府拾遗 虞韵》:敝襦
张翥诗翁复徒手归涕洟满敝襦
《漢語大詞典》:合欢襦(合歡襦)
绣有对称图案花纹的短衣,服于单衫之外。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骈字类编》:上襦
明 李攀龙 陌上桑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