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6,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尘襟
烦襟
衣襟
襟抱
一襟
开襟
分襟
题襟
冲襟
素襟
幽襟
襟裾
同襟
罗襟
襟度
《國語辭典》:尘襟(塵襟)  拼音:chén jīn
世俗的杂念。唐。白居易〈答元八宗简同游曲江后明日见赠〉诗:「赖闻瑶华唱,再得尘襟清。」唐。皇甫枚《飞烟传》:「虽羽驾尘襟,难于会合;而丹诚皎日,誓以周旋。」
分類:世俗胸襟
《漢語大詞典》:烦襟(煩襟)
烦闷的心怀。 唐 王勃 《游梵宇三觉寺》诗:“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元 韦居安 《摸鱼儿》词:“垂钓饵,趁春水生时,賸有桃花鱖,烦襟浄洗。” 清 方文 《汤君谟读书敬亭寄此》诗:“何时就清盥,一洗烦襟开。”
分類:烦闷心怀
《國語辭典》:衣襟  拼音:yī jīn
衣领交接的部位。《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泪沾袍袖,衣襟尽湿。」《红楼梦》第六二回:「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國語辭典》:襟抱  拼音:jīn bào
怀抱。《旧唐书。卷七三。薛收传》:「或文咏从容,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唐。白居易〈逸老〉诗:「胸中一无事,浩气凝襟抱。」也作「襟怀」。
《骈字类编》:一襟
唐 徐仲雅 赠齐己 骨瘦神清风一襟,松老霜天鹤病深。
金 王良臣 旬休饮 千丈归心诗卷里,一襟豪气酒杯间。
元 张养浩 留别乡里诸友 一襟离恨东州路,莫讶羸骖不肯前。
元 郭钰 题郭伯澄西崦山居 西崦山人开晓关,一襟煖翠浓如染。
元 尹廷高 思乡二首 其二 转目桑田又海波,一襟豪气半消磨。
《韵府拾遗 侵韵》:许浑诗中台一襟泪岁杪别良朋
《漢語大詞典》:开襟(開襟)
(1).敞开衣襟。 汉 王粲 《登楼赋》:“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晋 潘岳 《西征赋》:“开襟乎清暑之馆,游目乎五柞之宫。”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开襟驱瘴癘,明目扫云烟。”
(2).开扩心胸;敞开胸怀。 唐 李咸用 《寄所知》诗:“从道趣时身计拙,如非所好肯开襟。” 宋 贺铸 《题汉阳招真亭》诗:“残阳 云梦 窅然深,尚欲开襟吞八九。” 叶玉森 《太平洋归舟中作》诗:“淘尽胸中閒块垒,开襟朗朗现灵臺。”
(3).上衣、袍子等的一种式样,前面的部分分开,纽扣在胸前的叫对开襟,在右侧的叫右开襟。
(4). 汉 宫楼阁名。西京杂记卷一:“ 汉 掖庭有 月影臺 、 云光殿 、 九华殿 、 鸣鸞殿 、 开襟阁 、 临池观 ,不在簿籍,皆繁华窈窕之所栖宿焉。”西京杂记卷一:“ 汉 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於 开襟楼 。”
《國語辭典》:分襟  拼音:fēn jīn
别离。唐。罗邺 途中寄友人诗:「秋庭怅望别君初,折柳分襟十载馀。」清。谭献〈蝶恋花。玉颊妆台〉词:「戏说分襟,真遣分襟骤。」
分類:离别分袂
《漢語大詞典》:题襟(題襟)
抒写胸怀。 唐 温庭筠 、 段成式 , 余知古 常题诗唱和,有《汉上题襟集》十卷。见《新唐书·艺文志四》、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段成式》。后遂以“题襟”谓诗文唱和抒怀。 清 钱谦益 《和东坡西台诗韵》之二:“肝肠迸裂题襟友,血泪模糊织锦妻。” 清 曹寅 《程霱堂至诗以慰之》:“暂止题襟泪,江乡近若何。”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下》:“既而用宏於题襟,途广於赠答,语妙书工,旁开藻饰,鐫崖鋟木,涣衍寰区,巨可及於江山,琐亦周於厠溷。”
《國語辭典》:冲襟(沖襟)  拼音:chōng jīn
胸襟澹远。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霜松贞雅节,月桂朗冲襟。」
分類:胸怀
《漢語大詞典》:素襟
(1).本心。亦指平素的襟怀。 晋 陶潜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崇情符远迹,清气溢素襟。” 李周翰 注:“素,本也。清淑之气自盈於本心。” 唐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友书怀》诗:“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 明张景《飞丸记·园中落阱》:“总生在秋江,素襟晚节何损,堪羡他老景含芳,谁管他阳春花阵。”
(2).素袍之襟。 唐 戴叔伦 《抚州处士胡泛见送》诗:“悽然诵新诗,落泪霑素襟。” 唐 武元衡 《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诗:“忧悔耿遐抱,尘埃緇素襟。”
《國語辭典》:幽襟  拼音:yōu jīn
幽深的情怀。唐。皇甫枚《飞烟传》:「疑是落花迷碧洞,只思轻雨洒幽襟。」
《漢語大詞典》:襟裾
(1).衣的前襟或后襟。亦借指衣裳。 宋 欧阳修 《答梅圣俞大雨见寄》诗:“岂知下土人,水潦没襟裾。” 宋 张九成 《秋兴》诗:“清风拂襟裾,片月堕篱落。” 清 孙枝蔚 《送王筑夫北行兼呈李屺瞻》诗:“诵诗感《无衣》,涕泪湿襟裾。”
(2).引申为胸前。 清 尤侗 《游灵岩记》:“歷阶而望,则 太湖 也。山色有无,水光上下,渔舟一叶,落霞千点,气象茫茫,集於襟裾。”
(3).詈词。谓禽兽而穿着人的衣服。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争奈何人心不古,出落着马牛襟裾。” 明 袁宗道 《读〈孟子〉》:“百姓行矣而不著,习矣而不察,则为襟裾之禽兽。”
《国语辞典》:同襟  拼音:tóng jīn
相同的胸襟、怀抱,指心志相同。唐。杜甫〈醉时歌〉:「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宋。王十朋〈书院挂额展筵雅会也戏集诸堂轩斋名作诗〉:「恢义高风倡,同襟旧好敦。」
《骈字类编》:罗襟(罗襟)
白居易 赠张山人诗 罗襟蕙带竹皮巾,虽到尘中不染尘。
《國語辭典》:襟度  拼音:jīn dù
胸怀度量。《宋史。卷二六六。钱若水传》:「汲引后进,推贤重士,襟度豁如也。」
分類:襟怀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