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76,分79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虎豹
龙虎
豺虎
猛虎
虎头
虎狼
如虎
虎溪
虎踞
射虎
虎丘
白虎
虎符
虎啸
貔虎
《漢語大詞典》:虎豹
(1).喻指残暴之人。后汉书·刘陶传:“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於麑场,豺狼乳於春囿。” 唐 韦应物 《京师叛乱寄诸弟》诗:“覉离守远郡,虎豹满 西京 。” 清 方文 《偕蔡芹溪至宛兼赠令弟玉立》诗:“虎豹当关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
(2).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3).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 谢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4).形容怪石。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國語辭典》:龙虎(龍虎)  拼音:lóng hǔ
1.比喻杰出的人物。魏。应璩〈与尚书诸郎书〉:「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会。」
2.道家称水火为「龙虎」。《真龙虎九仙经》:「凡修道造金丹,须凭龙虎,水火也。」
3.术数用语。指墓旁左右的二砂。左为青龙,右为白虎。明。缪希雍《葬经翼。四兽砂水篇七》:「贴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龙虎者,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
《國語辭典》:豺虎  拼音:chái hǔ
比喻凶狠贪婪的恶人。《文选。王粲。七哀诗二首之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吕布,豺虎也,若得兖州,必图冀州。」
《國語辭典》:猛虎  拼音:měng hǔ
凶猛的老虎。晋。陆机〈猛虎行〉:「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三国演义》第五六回:「准备窝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饵以钓鳌鱼。」
分類:猛虎老虎
《國語辭典》:虎头(虎頭)  拼音:hǔ tóu
形容贵人之相。《南史。卷一○。陈宣帝本纪》:「此人虎头,当大贵也。」
《國語辭典》:虎狼  拼音:hǔ láng
1.虎与狼。《荀子。修身》:「心如虎狼,行如禽兽。」
2.比喻残酷凶暴的人。《三国演义》第六六回:「父亲奈何以万金之躯,亲蹈虎狼之穴。」
《分类字锦》:如虎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唐书袁天纲传在洛阳与杜淹王圭韦挺㳺谓挺面如虎当以武处官挺善隐太子荐为左卫率
分类:如虎
《漢語大詞典》:虎溪
溪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 庐山 东林寺 前。相传 晋 慧远法师 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 虎溪 。 唐 李白 《庐山东林寺夜怀》诗:“霜清 东林 鐘,水白 虎溪 月。” 唐 王维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诗:“暮持筇竹杖,相待 虎溪 头。”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刘白谒元》:“ 香炉 日照,秀色氤氲; 芙蓉 縹緲, 虎溪 旧约难寻, 莲社 从谁讨。”
《國語辭典》:虎踞  拼音:hǔ jù
1.比喻地势险要。唐。李白 永王东巡歌:「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真乃为霸业之乡,诚为虎踞龙蟠之势也。」
2.形容怪石的形状。唐。王绩〈游北山赋〉:「石当阶而虎踞,泉度牖而龙吟。」
3.比喻以极优越的条件或地位,而雄据一方。《明史。卷一二三。明玉珍列传》:「近者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三国演义》第四○回:「孙权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险,亦不易取。」
《漢語大詞典》:射虎
(1).指 汉 李广 和 三国 吴 孙权 射虎的故事。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 右北平 ,射虎,虎腾伤 广 , 广 亦竟射杀之。”
(2).诗文中常用以形容英雄豪气。 宋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词之二:“插架牙签万轴,射虎南山一骑,容我揽鬚不?” 叶剑英 《远望》诗:“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3).猜灯谜。灯谜亦名灯虎,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正是:门前榜出雕虫技,座上邀来射虎人。未知所列各条灯谜,均能射中否?”
《國語辭典》:虎丘  拼音:hǔ qiū
山名。位于江苏省吴县西北,为吴王阖闾埋葬处,是苏州的名胜。也称为「海涌山」、「武丘」。
《國語辭典》:白虎  拼音:bái hǔ
1.神话传说中的野兽。《诗经。召南。驺虞》:「于嗟乎驺虞。」汉。毛亨。传:「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
2.星名。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的总称。
3.中国神话或星相家所说的凶神。《水浒传》第三七回:「才离黑煞凶神难,又遇丧门白虎灾。」《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白虎临身日,临身必有灾。」
4.俗称无阴毛之女子。
《國語辭典》:白虎观(白虎觀)  拼音:bái hǔ guàn
汉代的宫殿。汉章帝时曾会集大夫、博士、儒生等多人于此地讲议五经同异。《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于是下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
《國語辭典》:虎符  拼音:hǔ fú
古代作为掌管军队或用兵的虎形兵符。《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
《國語辭典》:虎啸(虎嘯)  拼音:hǔ xiào
虎吼。《文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文选。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二首之一》:「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
《國語辭典》:貔虎  拼音:pí hǔ
貔与虎都是猛兽。比喻勇猛的将士。唐。杜甫 观兵诗:「北庭送壮士,貔虎数尤多。」唐。卢群 淮西席上醉歌:「卫霍真诚奉主,貔虎十万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