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91,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舞马
舞破霓裳
舞兽
舞随曹植马
舞雪
舞阳
醯鸡舞瓮
象舞
学舞
赵舞
词典
歌舞
起舞
鼓舞
舞袖
舞衣
典故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明皇杂录》补遗〈唐玄宗舞马〉~4~
玄宗尝命?舞马四蹄各为左右,分为部目,为某家宠、某家骄。时塞外亦有善马来贡者,上俾之?习,无不曲尽其妙。因命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鬣,间杂珠玉。其曲谓之《倾杯乐》者数十回,奋首鼓尾,纵横应节。……或命壮士举一榻,马舞于榻上。……每千秋节,命舞于勤政楼下。其后上既幸蜀,舞马亦散在人间。禄山常观其舞而心爱之,自是因以数匹置于范阳。其后转为田承嗣所得,不知之也,杂之战马,置之外栈。忽一日,军中享士,乐作,马舞不能已。
典故
舞破霓裳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一〈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案: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典故

《尚书》卷三〈虞书·舜典〉~46~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慄,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唐·孔颖达疏:「百兽率舞,即《大司乐》云『以作动物』、《益稷》云『鸟兽跄跄』是也。人神易感,鸟兽难感,百兽相率而舞则神人和可知也。夔言此者,以帝戒之云神人以和欲使勉力,感神人也,乃荅帝云:百兽率舞则神人以和,言帝德及鸟兽也。」
典故
舞随曹植马

相关人物
曹植


《昭明文选》卷十九、三国魏·曹子建(植)《洛神赋》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例句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李商隐 对雪二首之一

典故
舞雪


《艺文类聚》卷四十三〈乐部三·舞〉~770~
〈舞赋〉曰:裾似飞燕。袖如回雪。
典故
舞阳
 
武阳

相关人物
秦舞阳


《战国策》卷三十一〈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36~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抗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掺其室。时怨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典故
醯鸡舞瓮


《庄子集释》卷七下〈外篇·田子方〉~76~
孔子出,以告颜回曰:「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唐·成玄英疏:「醯鸡,醋瓮中之蠛蠓,每遭物盖瓮头,故不见二仪也。」晋·郭象注:「醯鸡者,醋瓮中之蠛蠓。」
典故

《毛诗正义》卷十九之一〈周颂·清庙之什·维清〉~709~
〈维清〉,奏象舞也。唐·孔颖达疏:「〈维清〉诗者,奏象舞之歌乐也。谓文王时有击刺之法,武王作乐,象而为舞,号其乐曰『象舞』。至周公成王之时,用而奏之于庙。诗人以今大平由彼五伐,睹其奏而思其本,故述之而为此歌焉。」
典故
学舞


《太平御览》卷九百一十六〈羽族部三·鹤 〉~493~
旧题淮南八公《相鹤经》:「鹤二年落子毛,易黑点,三年产伏,复七年羽翮具,复七年飞薄云汉,复七年舞应节,复七年昼夜十二时鸣声中律。」

例句

正有乘轩乐,初当学舞时。 李白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典故

《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列传下·孝成赵皇后〉~3988~
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及壮,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飞燕而说之,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婕妤,贵倾后宫。
《國語辭典》:歌舞  拼音:gē wǔ
1.歌唱与舞蹈。《文选。王粲。从军诗五首之一》:「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三国演义》第八回:「其女自幼选入府中,教以歌舞。」
2.游逸安乐。《左传。庄公二十年》:「寡人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
《國語辭典》:起舞  拼音:qǐ wǔ
起身而舞。《汉书。卷六六。杨敞传》:「奋袖低卬,顿足起舞。」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國語辭典》:闻鸡起舞(聞雞起舞)  拼音:wén jī qǐ wǔ
晋代祖逖,半夜闻鸡啼,立即起床操练武艺的故事。典出《晋书。卷六二。祖逖传》。后用以比喻及时奋起行动。《旧唐书。卷一二九。韩滉传》:「今见播逐,恐失人心,人心一摇,则有闻鸡起舞者矣。」金。元好问〈木兰花慢。对西上摇落〉词:「不用闻鸡起舞,且须乘月登楼。」
《國語辭典》:鼓舞  拼音:gǔ wǔ
1.鼓动。《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我当初实是不知稼穑,受人鼓舞,朝歌暮乐,耗了家私。」
2.鼓励。《文明小史》第一三回:「知道的说我弃瑕录用,鼓舞人材。」
3.因为欢悦而兴奋。如:「欢欣鼓舞」。
《分类字锦》:舞袖
传休奕前有一尊酒行舞袖一何妙变化穷万方
分类:
《分类字锦》:舞衣
徐陵 咏舞诗 当由好留客,故作舞衣长。
分类:舞衣
《漢語大詞典》:舞马(舞馬)
令马按节拍舞蹈。亦指马之能舞者。 南朝 宋 孝武帝 大明 间, 河南 献舞马, 谢庄 有《舞马赋》《舞马歌》。见《宋书·谢庄传》。 唐 杜甫 《斗鸡》诗:“鬬鸡初赐锦,舞马既登牀。” 宋 范成大 《时叙火后意不释然作诗解之》:“ 潘郎 晓衾梦蘧蘧,舞马竟与融风俱。” 明 唐顺之 《铜雀砚铭》:“昔维瓦,藏歌女,贮舞马;今维砚,侑图史,承铅槧。”
《漢語大詞典》:舞兽(舞獸)
《书·舜典》:“ 夔 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谓百兽随乐起舞。后用于歌颂君王圣明。 宋 欧阳修 《群玉殿赐宴》诗:“惟能同舞兽,闻乐识和声。”
《國語辭典》:象舞  拼音:xiàng wǔ
1.大象表演的舞蹈。匡卣:「佳(唯)四月初吉甲午,懿王才(在)射庐,乍(作)象舞。」
2.乐曲名。文王时有击刺之法,武王仿效而为舞,称其舞乐为象舞。《诗经。周颂。维清。序》:「维清,奏象舞也。」唐。孔颖达。正义:「谓文王时有击刺之法,武王作乐,象而为舞,号其乐曰象舞。」
《漢語大詞典》:赵舞(趙舞)
(1).相传古代 赵国 女子善舞,后因以指美妙的舞蹈。 晋 左思 《娇女》诗:“从容好 赵 舞,延袖象飞翮。”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罗襦宝带为君解, 燕 歌 赵 舞为君开。”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三出:“迓天庥,国泰民安;送年华, 赵 舞 吴 謳。”
(2).指 赵飞燕 所作舞。 南朝 陈 何楫 《班婕妤怨》诗:“ 齐 紈既逐篋, 赵 舞即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