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端明
(1).正直聪明。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 宋文帝 端明临朝,鉴赏无昧。” 唐 元结 《吕公表》:“故名不异俗,跡不矫时,内含端明,外与常规,其大雅君子,全於始终者耶。”
(2).犹神明。 清 钱谦益 《〈古史谈苑摘录〉后记》:“昔者吾夫子授端明之命而作春秋。”
(3).古宫殿名。一为 后唐庄宗 同光 二年改 解卸殿 为 端明殿 ,设端明殿学士。二为 宋仁宗 明道 二年改 承明殿 为 端明殿 ,复设端明殿学士。因用作端明殿学士的代称。 宋 苏辙 《祭亡兄端明文》:“以家饌酒果之奠,致祭於亡兄端明 子瞻 之灵。”
《國語辭典》:佳儿(佳兒)  拼音:jiā ér
好子弟。唐。司空曙 送王使君小子孝廉登科归省诗:「张冯本名士,蔡廓是佳儿。」《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今日之下,重归故里,再见乡关,况又保全了一个佳儿,转添了一个佳妇。」
《國語辭典》:秩秩  拼音:zhì zhì
1.清明的样子。《诗经。大雅。假乐》:「威仪抑抑,德音秩秩。」
2.肃敬的样子。《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
3.水流的样子。《诗经。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4.有顺序的样子。《荀子。仲尼》:「贵贱长少,秩秩焉。」
《漢語大詞典》:明敏
聪明机敏。北齐书·文宣帝纪:“﹝ 文宣 ﹞内虽明敏,貌若不足, 世宗 每嗤之。”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赵志忠 ﹞自幼陷虏,为人明敏。” 鲁迅 《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大概明敏的读者,所得必当更多于我。”
《國語辭典》:颖悟(穎悟)  拼音:yǐng wù
聪明过人。《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两三岁时,就颖悟非凡,看见经卷上字,恰像原是认得的,一见不忘。」
《漢語大詞典》:愚智
亦作“ 愚知 ”。
(1).愚者与智者。庄子·在宥:“愚知相欺,善否相非。”吕氏春秋·勿躬:“蒙厚纯朴,以事其上。若此,则工拙、愚智、勇惧可得以故易官。易官,则各当其任矣。”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且 尒朱荣 不臣之跡,暴於旁午,谋 魏 社稷,愚智同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谈丛二:“言国运且衰,旦夕有愚智同尽之祸也。”
(2).愚笨与聪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风俗,儿生一期……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鍼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寳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谓试儿。” 宋 欧阳修 《送吴生南归》诗:“众人为不善,积微成灭身;君子能自知,改过不逡巡。唯於斯二者,愚智遂以分。”
(3).谓似智而实愚。《西游补》第七回:“ 项羽 道:‘美人,人要辨个智愚、愚智。 始皇 的智是个愚智。’”
《國語辭典》:神秀  拼音:shén xiù
1.形容山势神奇秀丽。唐。杜甫 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人名。(西元606~706)唐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俗姓李,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弘忍死后,在荆州当阳山玉泉寺传法,声名远播。后为武则天召到京师,朝野景仰。因在北方传法,故其法系称为「北宗」。因南宗认为他所传的禅法是渐悟法门,故称其禅法为「北渐」或「渐门」。弟子有普寂、义福等。
《漢語大詞典》:灵明(靈明)
(1).指太阳的御者 羲和 。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鼎》:“三足孤乌,灵明为御。”
(2).神灵,神明。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
(3).明洁无杂念的思想境界。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四:“宿昔秉心誓,灵明将见期。” 宋 苏辙 《劝子瞻修无生法》诗:“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须要外示放旷,内宝灵明,必能返轡上清,逍遥碧落。”
(4).通灵明敏。 明 王守仁 《〈大学〉问》:“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 明 张居正 《答西夏直指耿楚侗书》:“但此中灵明,虽缘涉事而见,不因涉事而有……知此心之妙,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于外得矣!”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先儒以灵明知觉为心,盖本之乾知。”
(5).聪明,智慧。 晋 王珣 《歌太宗简文皇帝》诗:“灵明若神,周淡如渊。” 清 黄宗羲 《姜友棠诗序》:“顾今之为诗者,才入雅道,便涉艺门……纷紜胶臈,自錮其灵明。” 李大钊 《〈晨钟〉之使命》:“老辈之灵明,蔽翳於经验。”
(6).指精神。 廖仲恺 《留诀内子》诗:“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國語辭典》:圣善(聖善)  拼音:shèng shàn
至善。语出《诗经。邶风。凯风》:「母氏圣善,我无令人。」后借为对母亲的美称。《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笺》:「体发旦之资,有圣善之教。」
《漢語大詞典》:齐圣(齊聖)
聪明睿智;聪明圣哲。齐,通“ 齌 ”。《诗·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 毛 传:“齐,正也。”左传·文公二年:“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矣。” 杜预 注:“齐,肃也。”《左传·文公十八年》:“齐圣广渊。” 杜预 注:“齐,中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中:“齐圣,聪明睿智之称…… 毛 以齐为正, 杜 以齐为肃,又以为中,皆未当也。” 宋 王安石 《庙议》:“若夫尊卑之位、先后之序,则子孙虽齐圣有功,不得以加其祖考。”
《國語辭典》:不智  拼音:bù zhì
智慧不高。如:「不智之举」。《三国演义》第二二回:「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
《漢語大詞典》:予知
自谓聪明。《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 郑玄 注:“予,我也。言凡人自谓有知。”后称妄自尊大曰“予智予雄”,本此。
《漢語大詞典》:敏识(敏識)
聪明博识。 唐 韩愈 《为韦相公让官表》:“臣本非长才,又乏敏识,学不能通达经训,文不足缘饰吏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五贤附察:“丁丑冬, 江陵 夺情…… 弇州 首辅传中姗笑之,谓 江陵 敏识人,而瞀乱若此,知其不久矣。”
分類:聪明
《漢語大詞典》:明睿(眀叡)
聪明智慧。隶释·汉安平相孙根碑:“於君权舆,发基有嶷,受性眀叡,闻一知十,诵诗习藉,研综其真。”
《漢語大詞典》:柔明
(1).柔顺而聪明。古代称颂妇德。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昌暉在阴,柔明将进。” 唐 沈佺期 《册金城公主文》:“咨尔 金城公主 ,幼而敏惠,性质柔明。”《旧唐书·忠义传下·张伾》:“ 张重政 母 高平郡 夫人 徐氏 ,族茂姻阀,行表柔明,怀正家之美,有择邻之识。”
(2).犹明亮。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八:“人莫乐於嗜慾,而予觉四十九年之非,一念勇猛,清净独寝,其视柔明秀慧,若脱去疾疢之膏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