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喑噎
沉寂,缄默。 金 松岑 《心声》:“斯音也,号召众籟之喑噎,披豁羣窍之聋瞶。”
分類:沉寂缄默
《漢語大詞典》:慎缄(慎緘)
谨慎缄默。 宋 刘攽 中山诗话:“员外郎 上官佖 ,尝劝 石少傅 中立 慎缄, 石 勃然曰:‘ 上官佖 如下官口何!’”
分類:谨慎缄默
《漢語大詞典》:窘默
拘谨缄默。 唐 司空图 《将儒》:“嗟乎,后之为儒,其力寖羸矣。简固以自持,窘默而多智,所以任之於己,不知所以任之於人而责之,故虽用於时,道亦削然,不喻将儒之权耳。”
分類:拘谨缄默
《漢語大詞典》:针口结舌(鍼口結舌)
钳口结舌,缄默不语。 邓汉锺 《读者之声》:“这真真青年之危机,怎忍得住鍼口结舌!”
分類:缄默不语
《漢語大詞典》:钥口(鑰口)
同“籥口”。
锁口;缄默。
分類:缄默
《漢語大詞典》:籥口
锁口;缄默。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纪策考:“﹝ 嚭 ﹞諛心自纳,操独断之利, 夫差 终以从焉。而忠臣籥口,不得一言。” 汉 袁康 越绝书·篇叙外传记:“时莫能用,籥口键精,深自诚也。”
分類:缄默
《国语辞典》:绝口不道(绝口不道)  拼音:jué kǒu bù dào
闭口不言,保持缄默。《汉书。卷七四。丙吉传》:「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漢語大詞典》:口钳舌卷(口鉗舌卷)
形容缄默不语。 宋 苏舜钦 《投匦疏》:“况其身检命敕,已得为朝中官,则口钳舌卷,鲜肯言天下事。”
分類:缄默不语
《漢語大詞典》:噤口卷舌(噤口捲舌)
谓缄默不言。 宋 苏洵 《谏论下》:“迁其赏於不諫,迁其刑於諫,宜乎臣之噤口捲舌,而乱亡随之也。” 清 王韬 《弢园文录·洋务下》:“呜呼!至今日而谈洋务,岂易言哉!至此几于噤口捲舌,而絶不敢復措其手足。”
分類:缄默不言
《國語辭典》:结舌杜口(結舌杜口)  拼音:jié shé dù kǒu
因恐惧害怕或理屈智竭而闭口不言。《汉书。卷六○。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慄。」《宋书。卷六八。武二王传。彭城王义康传》:「福始祸先,古人所畏,故爱身之士,自为己计,莫不结舌杜口,孰肯冒忌干主哉!」
分類:缄默不言
《漢語大詞典》:结舌钳口(結舌鉗口)
见“ 结舌杜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