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管 → 筦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管束  拼音:guǎn shù
管理约束。《红楼梦》第六二回:「这些人因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没了管束,便任意取乐,呼三喝四,喊七叫八。」
《國語辭典》:维管束(維管束)  拼音:wéi guǎn shù
维管束植物体内具有运输及支持功能的构造,含木质部及韧皮部,木质部运输水分及无机盐类,韧皮部运输养分。
《国语辞典》:保护管束(保护管束)  拼音:bǎo hù guǎn shù
对于某些罪犯,拘束其身体自由,仅命其遵守一定的事项,接受警察机关、自治团体、慈善团体、本人最近亲属、家属等指导、辅助,以期改善与适应社会的处分。
《國語辭典》:约束(約束)  拼音:yuē shù
1.管束。《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日夜筹思,没有别的法子,只好自己约束百姓。」
2.约定。《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无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國語辭典》:堤防(隄防)  拼音:tí fáng
1.在岸边为防水患而建筑的结构物。《礼记。月令》:「修利堤防,道达沟渎,开通道路,毋有障塞。」《管子。四时》:「治堤防,耕芸树艺。」也作「堤防」。
2.防备。即提防。《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螂螳正是遭黄雀,黄雀堤防挟弹人。」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没来由犯王法,不堤防遭刑宪。」
《國語辭典》:堤防  拼音:tí fáng
建于河岸、港口,以土石等堆筑成的建筑物。可防止洪水泛滥、外来波浪侵蚀和泥沙的淤积。《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王景传》:「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也作「堤防」。
《國語辭典》:拘管  拼音:jū guǎn
拘束管制。《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吴山在家时,被父母拘管得紧,不容他閒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我无尊人拘管,只碍得这小业畜!」也作「拘禁」。
《國語辭典》:管辖(管轄)  拼音:guǎn xiá
1.管理统辖。《西游记》第三回:「我老孙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辖,怎么朦胧;又敢来勾我。」
2.比喻机要的地位。晋。孙绰 为功曹参军驳事笺:「纲纪居管辖之任,以纠司外内。」
《漢語大詞典》:禁约(禁約)
(1).禁止约束;管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金鸡:“万人竞就金鸡柱下取少土,云佩之日利,数日间遂成坑,所司亦不禁约。”《水浒传》第一一○回:“如今倒出榜文,来禁约我等,不许入城。”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将两个儿子禁约在衙中,不许他出外游荡。”红楼梦第五八回:“ 薛姨妈 只不过照管他姊妹,禁约的丫鬟辈,一应家中大小事务也不肯多口。”
(2).指禁止某些事物的条规。 明 杨慎 《文字之衰》:“文之古者 左氏 国语, 宋 人以为衰世之文,今之科举以为禁约。” 清 龙启瑞 《何雨人家传》:“与 蒋君 议捐助,设守备,申禁约,违者治以法。”
《國語辭典》:拘系(拘繫)  拼音:jū xì
拘禁、管制。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老夫人拘系的紧,只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儿为一事,拘系在此。」
《國語辭典》:钤束(鈐束)  拼音:qián shù
管束、约束。宋。王明清《挥麈馀话。卷二。王俊首岳侯状》:「恐兵乱后不可不弹压,我游奕一军,钤束得整齐,必不到得生事。」《红楼梦》第一三回:「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分類:管束约束
《國語辭典》:羁勒(羈勒)  拼音:jī lè
套在马头上的绳具。比喻束缚。《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陈琳诗》:「单民易周章,窘身就羁勒。」
《國語辭典》:要束  拼音:yāo shù
约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且吾所以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要束耳。」
《漢語大詞典》:拘辖(拘轄)
管束。 宋 苏洵 《上韩丞相书》:“ 洵 久为布衣,无官长拘辖。”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逐司只有使长一人,可相拘辖,又多宽厚长者,不欲以法度见绳。”
分類:管束
《漢語大詞典》:收摄(收攝)
(1).收捕。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2).犹管束。南史·侯安都传:“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检问收摄,则奔归 安都 。”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六年:“ 柔然 紇升盖可汗 先不设备,民畜满野,惊怖散去,莫相收摄。”
(3).勾取。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中霤神:“﹝余﹞见其庄僕 陈青 者,睡中多为阴府驱令收摄死者魂。”
(4).收聚。《花月痕》第七回:“此自是上牀时胡思乱想所致,便自收摄精神,扫除思虑,就也安然睡着了。” 茅盾 《动摇》五:“ 方罗兰 勉强收摄了精神。”
《国语辞典》:拿住  拼音:ná zhu
1.捉住。如:「快把那扒手拿住,别让他跑了。」
2.管束。如:「做父母的要设法拿住孩子,不能放任他们流连网咖。」
分类:管束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