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科甲  拼音:kē jiǎ
汉唐取士,有甲乙等科,后世因称科举为「科甲」。而明清时亦称进士、举人出身为「科甲」。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几年窗下学班马,吾岂匏瓜,指望待一举登科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不是科甲的人,不得当权。」
《漢語大詞典》:丙科
(1). 汉 时考试的第三等科目。史记·张丞相列传:“﹝ 匡衡 ﹞才下,数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汉书·儒林传序:“ 平帝 时 王莽 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
(2).泛指考试的第三等。 宋 陆游 《谢赐出身启》:“明廷锡对,晨趋甲帐之严;亲札疏恩,暮拜丙科之宠。”
《漢語大詞典》:杂科(雜科)
唐 宋 时科举取士的一科。在“经义”、“诗赋”等科之外。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至 荆公 制义兴,而聪明才智之士妥首帖耳……公亦自知其弊也。至我国家,始为不刊之典。且 唐 宋 尚有杂科,而国家则惟有此一途耳。”
《国语辞典》:基本学科(基本学科)  拼音:jī běn xué kē
学校里的主要学科。一般中学多指国文、英文、数学等科目。
《漢語大詞典》:工巧明
印度 古代教育科目五明之一。工艺、数学、天文、星象、音乐、美术等科学技术和艺术的总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七岁之后,渐授五明大论:……二,工巧明,伎术机关,阴阳历数。”
《漢語大詞典》:练操
训练队列,操练队列,包括立正、稍息、转体及行进间步法等科目。例如:上午练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