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夹缬(夾纈)  拼音:jiá xié
一种古代印花染色的方法。始于秦、汉之际,唐代以后非常普遍。用两块木板雕刻同样图案的花纹,再将绢布对折夹入二板中,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的染色花纹。后发展为用镂花油纸版涂刷印。所染成的织物也称为「夹缬」。
《漢語大詞典》:通诰(通誥)
普遍颁布的诰令。《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慎终追远,前王之盛策,累行畴庸,列代之通誥。”
分類:普遍颁布
《漢語大詞典》:通启(通啓)
(1).通书信。 南朝 陈 徐陵 《与顾记室书》:“久愿通启,披诉圣明,伏见军戎多务,所以不敢祈冒。”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久未通启,想一切尚佳胜耶?”
(2).普遍通知的启事。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三章:“油桌面上,铺着一张通启。”
《漢語大詞典》:通润(通潤)
(1).普遍地润泽。 汉 刘向 说苑·杂言:“通润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知之所以乐水也。”
(2).疏通滋润。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一·大麻﹝发明﹞引 王好古 曰:“阴阳病汗多、胃热、便难,三者皆燥也。故用之以通润也。”
《國語辭典》:普泛(普氾)  拼音:pǔ fàn
一般、遍及。《淮南子。本经》:「纪纲八极,经纬六合,覆露照导,普泛无私。」《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泽普泛而无私,法含弘而不杀。」也作「普汎」。
《國語辭典》:普汎  拼音:pǔ fàn
一般、遍及。《魏书。卷一○。孝庄纪》:「大赦所部,号年建明,普汎四级。」也作「普泛」。
分類:遍及普遍
《漢語大詞典》:概则(概則)
普遍的准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至于 法兰西 、 美利坚 二国,近人译曰民主、曰合众。谓为共和政体之一种则可,谓为共和政体之概则,则不可。”
分類:普遍准则
《漢語大詞典》:宏溥
普遍,遍及。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哀怜阵殁,廪给孤寡,赠官封墓,周帀宏溥。”
分類:普遍遍及
《漢語大詞典》:喷浸(噴浸)
喷散,浸渍。谓光线照射得普遍而透彻。 明 刘基 《朗月行》:“寒光喷浸碧落外,白浪涌作金银臺。”
《漢語大詞典》:周惠
普遍赏赐。宋史·神宗纪二:“﹝ 熙寧 九年﹞五月丙辰朔,詔: 邕州 沿边州峒首领来降者周惠之。”
分類:普遍赏赐
《國語辭典》:原理  拼音:yuán lǐ
真理或规则的根据。如进化原理。
《漢語大詞典》:用挟(用挾)
周浃。普遍深入。挟,同“ 浹 ”。荀子·王霸:“若夫贯日而治平,权物而称用,使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以是用挟於万物,尺寸寻丈,莫得不循乎制度数量,然后行。” 杨倞 注:“挟,读为浹。”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四:“案用挟二字,文义不明,用当为周字之误也。周挟即周浹。”
分類:普遍深入
《漢語大詞典》:普降
雨雪大范围地普遍降下。例如:普降瑞雪;普降喜雨。
《漢語大詞典》:通类(通類)
(1).普遍的法式。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足下前答已知牲牢不可顿去於今世,復谓畋渔不可独弃於古,未为通类也。”
(2).指辈分、地位相同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 秦 汉 以来,於天子言陛下,於皇太子言殿下,将言麾下,使者言节下、轂下,二千石长史言阁下,父母言膝下,通类相言称足下。”
(3).犹总共;全部。《水浒传》第七二回:“今上天子庆贺元宵,我们左右内外共有二十四班,通类有五千七八百人,每人皆赐衣袄一领,翠叶金花一枝。”
《漢語大詞典》:旁明
普遍明达。 汉 扬雄 《法言·问明》:“或问哲,曰‘旁明厥思’。问行,曰‘旁通厥德’。”
分類:普遍明达
《漢語大詞典》:通范(通範)
普遍的标准。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年四十而见恶焉:“自童年进修,积至四十,在 孔子 以身立教,则为不惑;在世人通范,则为强仕。”
分類:普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