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敦雅
敦厚雅正。三国志·蜀志·麋竺传:“ 竺 雍容敦雅,而干翮非所长。”明史·吴山顾锡畴等传赞:“要其守正自立,不激不争,淳静熟雅,承平士大夫之风流,概可想见矣。” 罗惇曧 《文学源流·总论》:“文之既立,何殊駢散? 西汉 以前,浑朴敦雅,駢不虑杂,散不病野。”
分類:敦厚雅正
《漢語大詞典》:敦固
(1).坚定不移。《荀子·成相》:“君子诚之好以待,处之敦固,有深藏之能远思。”
(2).敦厚坚贞。后汉书·吴良传:“窃见臣府西曹掾 齐国 吴良 ,资质敦固。”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诚骨肉之恩,爽而不离;亲亲之义,寔在敦固。”
《漢語大詞典》:淳素
敦厚素朴。《周书·文帝纪下》:“使天官不妄加,王爵不虚受,则淳素之风,庶几可反。”《旧唐书·郭子仪传》:“守淳素之道,语政理之源,无待礼成,曲从德让。” 金 元好问 中州集·张建:“ 道陵 爱其淳素,不欲令去左右。”
分類:敦厚素朴
《漢語大詞典》:敦俭(敦儉)
敦厚俭朴。艺文类聚卷七一引 汉 崔駰 《车右铭》:“匪望其度,匪愆其则,越戒敦俭,礼以华国。”
分類:敦厚俭朴
《漢語大詞典》:淳直
敦厚直率。《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万邦受命,性行淳直,议节忠贞,意若风云,心如铁石。”
分類:敦厚直率
《漢語大詞典》:淳谨(淳謹)
敦厚谨慎。墨子·所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理矣。”旧唐书·孝友传·崔沔:“ 沔 淳谨,口无二言,事亲至孝,博学有文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侍者几个,又皆淳谨。”
《漢語大詞典》:淳明
敦厚聪明。 宋 欧阳修 《郑荀改名序》:“ 郑君 年尚少,而性淳明。” 宋 陆游 《贺皇太子受册笺》:“恭惟皇太子殿下,秉德淳明,宅心虚静。”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足下淳明慈良,有君子之器,又篤学不倦,其至於古人也。”
分類:敦厚聪明
《漢語大詞典》:敦方
敦厚方正。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化之本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太傅 陈蕃 敦方抗直,夙夜匪懈。”
分類:敦厚方正
《漢語大詞典》:敦重
(1).敦厚庄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春秋伤痛而敦重,是以夺 晋 子继位之辞与 齐 子成君之号,详见之也。”陈书·孔奂传:“如臣愚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伪皇孙事:“童子相貌端庄,颇敦重。”
(2).注重;重视。 明 杨慎 《岁享旌忠庙碑记》:“国朝敦重祀典,非功烈昭映史册者不与。”
《漢語大詞典》:敦爱(敦愛)
敦厚友爱。《淮南子·道应训》:“子不若敦爱而篤行之。” 唐 白居易 《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骨肉之敦爱、丘园之安乐……皆布在章句中,开卷而尽可知也。”
分類:敦厚友爱
《漢語大詞典》:敦惠
敦厚仁慈。 晋 陆机 《辩亡论下》:“先王达经国之长规,审存亡之至数,谦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 清 恽敬 《上汪瑟侍郎书》:“即如 韩枢密 之瓌杰, 富丞相 之重硕, 文丞相 之敦惠。若与之抽毫命牘,酬酢古今,析毫黍之理,举邱山之事,恐未能尽其精微,周其博大。”
分類:敦厚仁慈
《漢語大詞典》:凝厚
稳重敦厚。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上爱 俶 姿度凝厚,笑曰:‘真王公材。’”
分類:稳重敦厚
《漢語大詞典》:厖然
敦厚貌。 宋 苏轼 《祭张子野文》:“遇人坦率,真古愷悌。厖然老成,又敏且蓺。”
《漢語大詞典》:淳俭(淳儉)
敦厚俭朴。 宋 王禹偁 《单州谢上表》:“况臣早忝掖垣,每亲旒扆,备熟忧勤之旨,饱闻淳俭之风,足以宣扬圣猷,训导属吏。”
分類:敦厚俭朴
《漢語大詞典》:敦懿
敦厚美善。 唐 陈子昂 《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承苛慝之烬,缉頽靡之餘,遂能抚寧矜残,淳耀敦懿。”
分類:敦厚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