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自堪
自己能胜任,能忍受。晋书·隐逸传·谯秀:“吾气力犹足自堪,岂以垂朽之年累诸君也。” 唐 黄滔 《旅怀》诗:“萧颯闻风叶,惊时不自堪。”新五代史·唐臣传·刘延朗:“每帝遣使者劳军,即阳为羸疾不自堪,因数求解总管以探帝心。” 宋 文天祥 《议纠合两淮复兴》诗序:“已而诸将校诸幕皆来,俱愤北不自堪。”
《國語辭典》:苦行  拼音:kǔ xíng
1.佛教用语:(1)佛教批评外道所做的种种自虐行为。《杂阿含经》卷三九:「知诸修苦行,皆与无义俱。」(2)为了断除烦恼,而严格约束身心种种不善欲望的修行。即十二头陀行,如日中一食、穿粪扫衣等。《央掘魔罗经》卷一:「出家学道行沙门法,受行十二头陀苦行。」
2.预备出家,但尚未落发,而在寺庙中做苦役的人。《喻世明言。卷三五。简帖僧巧骗皇甫妻》:「这汉原是州东墦台寺里一个和尚,苦行便是墦台寺里行者。」
3.刻苦修行、经营。如:「他正在苦行励己,衣食居处十分俭朴。」
《漢語大詞典》:包羞
忍受羞辱。易·否:“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孔颖达 疏:“位不当所包承之事,惟羞辱已。” 唐 陆龟蒙 《寒泉子对秦惠王》:“大王出则夺气,入则包羞。” 明 刘基 《题扇面牡丹花》诗:“舞罢春风却回首,六宫红粉总包羞。”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 汉高 蚤年最恶儒。有儒冠者輒溲溺之,其吐弃也至矣。而 酈食其 、 叔孙通 、 陆贾 等深自贬抑,包羞忍垢以从之。”
庖馐。谓厨房内精美的食品。 元 麻革 《上云内帅贾君》诗:“杞梓容山木,包羞荐沼芼。”
《國語辭典》:难当(難當)  拼音:nán dāng
1.无法忍受、承受。三国魏。曹植〈白鹤赋〉:「狭单巢于弱条兮,惧冲风之难当。」《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五出》:「清平天地里,是我屈死难当,哽咽泪汪汪。」
2.难以相比。《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初如萤火,次若灯火。条腊烛焰难当,万座糁盆敌不住。」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你道他兵多将广,人强马壮,大丈夫敢勇当先,一人拚命,万夫难当。」
3.宋元戏曲中,常用做使气、使性子的意思。元。关汉卿〈一半儿。云鬟雾鬓〉曲:「骂你个消冤家,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耍。」
《国语辞典》:甘受  拼音:gān shòu
情愿忍受。《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李洪信叼叼地何曾住口,知远那穷神怎生甘受!」
《国语辞典》:忍辱  拼音:rěn rù
1.忍受耻辱。《后汉书。卷五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申屠蟠》:「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石郎造晋起兵端,忍辱甘心父契丹。」
2.佛教用语。梵语kṣānti的意译。谓忍耐迫害、苦难、虚荣、自大及种种诱惑,使心安住不受影响。为佛教修行方法六度之一。《大智度论》卷一四:「我今求学佛道,当如诸佛法,不应起瞋恚如魔界法,以是故应当忍辱。」
《漢語大詞典》:忍耻(忍恥)
忍受耻辱。左传·哀公二十七年:“以能忍耻,庶无害 赵 宗乎?” 唐 杜牧 《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漢語大詞典》:难忍
难于忍受。例如:他感到身上一阵阵疼痛难忍。
《漢語大詞典》:难挨(難捱)
亦作“ 难挨 ”。 不易忍受。 元 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这四季苦好难捱。”《乐府群珠·〈恨更长〉曲》:“良夜迢迢,更长漏永,几回梦里成姻眷,难捱这苦泪盈盈。”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七章:“ 郭祥 和老模范蹲在一个小小洞子里,真是觉得百爪挠心,实在难挨。”
分類:不易忍受
《漢語大詞典》:任怨
能忍受别人的怨言,而自不抱怨。宋史·周必大传:“有介椒房之援求为郎者,上俾諭给舍缴驳。 必大 曰:‘……命下之日,臣等自当执奏。’上喜曰:‘肯如此任怨耶?’”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为人臣者,莫难於任怨,不能任天下之怨,不能成天下之事……毅然敢任怨而不惧者,其亦难矣。”
《國語辭典》:难耐(難耐)  拼音:nán nài
无法忍耐。《新五代史。卷三○。汉臣传。史弘肇传》:「弘肇不喜宾客,尝言:『文人难耐,呼我为卒』。」
《國語辭典》:不可耐  拼音:bù kě nài
无法忍受。《文明小史》第五二回:「仔细一想,这东西是很软的,触到皮肤上痒不可耐。」
《國語辭典》:忍痛  拼音:rěn tòng
忍受痛苦。《南齐书。卷五五。孝义列传。吴达之》:「尝遇病,与母隔壁,忍痛不言,齧被至碎,恐母之哀己也。」《红楼梦》第三○回:「宝玉一面进房来解衣,一面笑道:『我长了这么大,今日头一遭儿生气打人,不想就偏遇见了你。』袭人一面忍痛换衣裳,一面笑道:『我是个起头儿的人,不论事大事小,事好事歹,自然也该从我起。』」
《國語辭典》:填咽  拼音:tián yè
热闹嘈杂。《梁书。卷五一。处士传。陶弘景传》:「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唐。韩愈〈石鼓歌〉:「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也作「阗咽」。
《漢語大詞典》:填噎
亦作“ 填咽 ”。 堵塞,拥挤。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或倾枕而延宾,或称疾以距客。欲令人士立门以成林,车骑填噎於閭巷。” 唐 徐彦伯 《拟古》诗之二:“廨署相填噎,僚吏纷纵横。” 清 钱谦益 《温如先生陈公墓志铭》:“两世执友、生徒縗絰赴会者填咽阡陌,末世所仅见也。”
分類:堵塞拥挤
《國語辭典》:耐烦(耐煩)  拼音:nài fán
能耐烦琐,忍耐。《红楼梦》第一九回:「我今儿听得我妈和哥哥商议,教我再耐烦一年,明年他们上来就赎我出去的呢。」也作「奈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