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心领神会(心領神會)  拼音:xīn lǐng shén huì
不必经由言行的表达,心里便已明白。《红楼梦》第六四回:「只有二姐儿也十分有意,但只是眼目众多,无从下手。贾琏又怕贾珍吃醋,不敢轻动,只好二人心领神会而已。」也作「心领神悟」。
《漢語大詞典》:解心
(1).涤荡心灵。庄子·在宥:“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2).心领神会。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只要解心,心明白,书自然融会。”
《漢語大詞典》:灵会(靈會)
谓心领神会,互相理解。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古民神思,接天然之閟宫,冥契万有,与之灵会,道其能道,爰为诗歌。”
《漢語大詞典》:洞神
(1).融会贯通、心领神会。 晋 陆云 《移太常府荐张赡书》:“﹝ 张赡 ﹞探微集逸,思心洞神;论道属书,篇章光覿。”
(2).道教神名。云笈七籤卷六:“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测,故得名神。”云笈七籤卷六:“洞神之教以教主 神宝君 为跡,以冥寂玄通元无上玉虚之气为本。” 清 龚自珍 《王仲瞿墓表铭》:“掌中雷者, 神宝君 説洞神下乘法。”
《國語辭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拼音:zhǐ kě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
只能用心领会体悟,而无法用言语表达。如:「撰稿的诀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须得自己用心琢磨才行。」
《国语辞典》: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意会不可言传)  拼音:kě yì huì bù kě yán chuán
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言语说清楚。如:「这篇短文所流露的生命情感,深微奥妙,可意会不可言传。」
心领神会
【俗语佛源】
不必明言,心中已完全明白、彻底领会,谓之「心领神会」。出于禅语,原作「心融神会」,见《续灯录》卷九:「入室扣请,心融神会。」原来,禅宗反对执著语言文字,主张内心的證明,所谓「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碧岩录》第一则)。不假文字而「心融神会」,这就是禅宗参悟的关键。后在诗文中运用,如元·吴海《送傅德谦还临川序》:「读书有德,冥然感于中,心领神会,端坐若失。」又如刘心武《班主任》四:「谢惠敏对他们的『教诲』并不能心领神会,因为她没有丝毫的政治投机心理,她单纯而真诚。」(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