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细目(細目)  拼音:xì mù
1.小的项目。《晋书。卷七三。庾亮传》:「务存大纲,不拘细目。」
2.详细的条目。如:「请将细目给我看一下。」
《漢語大詞典》:小察
小事精明苛求。管子·七臣七主:“从狙而好小察。”北史·段荣传:“为政举大纲,不存小察,甚得民和。” 清 侯方域 《宦官论》:“故小察不足以为明,而耳目宜广。”
《漢語大詞典》:小干(小幹)
(1).小事情。《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是岁有小干,往 福州 。”
(2).撒尿。《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公案断歪乌盆传》:“这 潘婆 睡到三更时分,起身小干,双手捧盆撒尿。”
分類:小事撒尿
《國語辭典》:细节(細節)  拼音:xì jié
琐碎而不重要的事或项目。《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漢語大詞典》:小亮
犹小信。小事情上的诚信。 宋 曾巩 《书魏郑公传后》:“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揜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
《漢語大詞典》:微故
细小事故。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和王预凶:“性骄奢,尝以微故,敺 果毅公 訥亲 於朝。”
《漢語大詞典》:末士
(1).不足道的小事。士,通“ 事 ”。《文选·潘岳〈秋兴赋〉》:“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 吕延济 注:“草木荣悴,诚为末事,且犹有感,况惟人情善恶乎!”士,一本作“ 事 ”。 清 黄景仁 《城南晚步》诗:“山邱忽零落,顾影驰暉飘。所以古先哲,相勉唯浊醪。无为末士感,永貽来世嘲。”
(2).指浅薄平庸的读书人。 清 姚鼐 《复秦小岘书》:“天下之大,要必有豪杰兴焉,尽收具美,能祛末士一偏之蔽,为羣材大成之宗者。”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孔广森》:“末士明经,原求青紫,但遵甲令,粗知帖括之词,畴克庚言。”
《漢語大詞典》:小谈(小談)
(1).有关琐碎小事的交谈。韩非子·难言:“臣 非 非难言也,所以难言者,言……家计小谈,以具数言,则见以为陋。” 陈奇猷 集释:“家计皆琐碎小事,件件记之,故曰具数。”
(2).约略谈讲。如:小谈片刻。
《漢語大詞典》:吝细(吝細)
谓心胸狭窄,过分拘执于微末小事。 宋 王安石 《抚州通判厅见山阁记》:“此殆非 召公 之实事,诗人之本指,特 墨子 之餘言赘行,吝细褊迫者之所好,而吾之所不能为。”
《國語辭典》:珍闻(珍聞)  拼音:zhēn wén
新鲜、奇特的见闻。
《漢語大詞典》:涓波
微波。比喻微小事物。 唐 王勃 《上武侍极启》:“涓波有託,望 日谷 以驰诚;钟鼓无施,伏 雷门 以假息。”
《國語辭典》:小聪明(小聰明)  拼音:xiǎo cōng míng
略有智慧的人,通常含有贬损的意味。如:「他仗著自己有点小聪明,就不肯用功读书。」明。徐渭《雌木兰》第一折:「况且俺小时节,一了有些小气力,又有些小聪明,就随著俺的爷也读过书,学过些武艺。这就是俺今日该替爷的报头了。」
《漢語大詞典》:琐行(瑣行)
犹细行。指小事小节。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皎然上人:“尔曹胡凝滞於物,而以琐行自拘耶!”
《國語辭典》:薄干(薄幹)  拼音:bó gàn
谦称自己办的事。《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一日,员外对小夫人道:『出个薄干,夫人耐静。』」《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某偶以薄干,不及亲诣,聊有小词,名诉衷情,以代面禀。」
分類:小事
《國語辭典》:因小失大  拼音:yīn xiǎo shī dà
为了小缘故而贻误大事。《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再说看那姑娘的见识心胸,大概也未必肯吃这注,倘然因小失大,转为不妙。」也作「为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