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节旨(節旨)
犹章旨。总括经书章节大意的话。红楼梦第八二回:“ 代儒 道:‘ 宝玉 ,有一章书你来讲讲……你把节旨句子细细讲来。’”
《國語辭典》:意译(意譯)  拼音:yì yì
1.翻译外国文字,只译出原文大体的意义,而不逐字逐句地翻译。相对于直译而言。
2.根据某种语言词语的意义译成另一语言的词语。相对于音译而言。
《國語辭典》:校庆(校慶)  拼音:xiào qìng
学校成立纪念日的庆祝活动
《国语辞典》:骄者必败(骄者必败)  拼音:jiāo zhě bì bài
骄傲的人往往会因大意而遭到挫败。如:「他宣称自己稳拿冠军,却名落孙山,的确验證了骄者必败这句话。」
《国语辞典》:迂直之计(迂直之计)  拼音:yū zhí zhī jì
孙子兵法里的一种作战方法。大意是距离敌人遥远,本是战争中的不利因素,但可藉此麻痹敌人,使敌人松懈,然后从间道出奇兵,给敌人以突然袭击,变迂曲为近直,转患为利的计策。见《孙子。军争》。简称为「迂直」。
八教大意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天台八教大意之略名。
大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讲经论。初大意,次题号,次入文解释,分三段为例。大意者,论一部始终之纲要也。止观一曰:「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说法明眼论曰:「若供养经律论等,必应有大意释名科文三段。」同钞上曰:「大意者,未入文前悬谈教起因由一部纲要,释名者次解名题也。科文者正入正文分三分科等。」【又】(人名)(参见:大意经)。
大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意为童子名。欲济国之贫穷,入海求宝,闻海底有明珠,欲抒海水而采之。天帝感其精诚。来助之。海神恐,出珠。大意得珠还,施与国人。大意即今之释迦佛是也。
天台八教大意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灌顶撰。述一宗所立化仪化法八教之大意者。
止观大意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湛然撰,记解释诸经之十义及五方便十乘观之轨行者。
广大意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发广大心,历无数劫,而得菩提。于此时劫,常舍身命,及以恒河沙数世界满中七宝供施如来,从初至终,其心犹不满足,是名菩萨广大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广大意乐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奉施如来;复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现世得證佛果,犹无厌足,是名广大意乐。(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