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吃得上
能付得起钱吃某食物
即时吃饭
《國語辭典》:吃吃喝喝  拼音:chī chī hē hē
吃喝享乐。如:「不要尽交些个吃吃喝喝的朋友,那样对自己的进德修业没帮助。」
《漢語大詞典》:吃干饭(吃乾飯)
亦作“喫乾饭”。谓只吃饭不干事或只会吃饭不会干事。 宋 王君玉 《杂纂》:“喫乾饭。疾睡著。”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 水运宪 《祸起萧墙》:“你知道你的责任吗?咹?人家成心卡我们,你是吃干饭的?”
《國語辭典》:存食  拼音:cún shí
吃的东西不消化,停留在肠胃里。《红楼梦》第二○回:「那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或夜间走了困,皆非保养身体之法。」也称为「停食」。
《國語辭典》:搭伙  拼音:dā huǒ
1.结伴。如:「他们明天要去郊外踏青,我也想搭伙一起去。」
2.个人不煮饭,预付伙食费而与人共膳。也称为「搭饭」。
《國語辭典》:搭夥  拼音:dā huǒ
合夥。如:「他们俩决定搭夥经营小吃店。」
《國語辭典》:寝食不安(寢食不安)  拼音:qǐn shí bù ān
睡觉和吃饭都不安心。形容忧虑烦乱的样子。《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叶净能诗》:「皇帝自此之后,日夜思慕,寝食不安。」《水浒传》第二四回:「武松道:『教嫂嫂生受,武松寝食不安。』」也作「寝食难安」。
《國語辭典》:食不二味  拼音:shí bù èr wèi
饮食时不用两种菜肴。形容生活俭朴。《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晋。王羲之 又遗谢万书:「食不二味,居不重席,此复何有?而古人以为美谈。」也作「食不累味」、「食不兼味」、「食不重味」。
《漢語大詞典》:食不兼肉
吃饭不用两道肉食。谓饮食节俭。尹文子·大道上:“昔 晋国 苦奢, 文公 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亦作“ 食不重肉 ”。史记·管晏列传:“﹝ 晏婴 ﹞既相 齐 ,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國語辭典》:食不暇饱(食不暇飽)  拼音:shí bù xiá bǎo
无暇好好吃饱饭。形容终日操劳忙碌。宋。司光马〈保业〉:「于是太祖皇帝受命于上帝,起而拯之。躬擐甲冑,栉风沐雨,东征西伐,扫除海内。当是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
《國語辭典》:食前方丈  拼音:shí qián fāng zhàng
吃饭的食物摆满一丈见方那么广。形容生活非常奢侈。《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六出:「寻常,进御大官,馔玉炊金,食前方丈,珍羞百味,犹兀自嫌他调和无当。」也作「方丈盈前」、「食味方丈」。
《國語辭典》:食少事烦(食少事煩)  拼音:shí shǎo shì fán
进食少而事务繁多。《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懿顾谓诸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清。金圣叹〈西厢记序〉:「既而又因感激三顾,许人驱驰,食少事烦,至死方已。」
《國語辭典》:日昃忘食  拼音:rì zè wàng shí
太阳都西斜了,还没有吃午饭。形容专注勤奋的工作。《魏书。卷七九。鹿悆传》:「然高墉峻堞,非可易登,广涘深隍,实为难践。是用日昃忘食,中宵愤惋者也。」《晋书。卷八六。张轨传》:「寡君以乃祖乃父世济忠良,未能雪天人之大耻,解众庶之倒悬,日昃忘食,枕戈待旦。」也作「日旰忘食」。
《漢語大詞典》:日昃不食
太阳已偏西还不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 尧 步、 舜 趋、 禹 驰、 汤 骤,世愈降则愈劳。况欲以过门不入、日昃不食之世,反诸标枝野鹿,其不为 西晋 者几希?”
《漢語大詞典》:日昃旰食
太阳偏西天色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王者临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将何为惧祸及也?”
《國語辭典》:日旰忘食  拼音:rì gàn wáng shí
日色已晚却忘记要吃午饭。形容非常勤奋辛劳。《南齐书。卷三四。虞玩之传》:「今陛下日旰忘食,未明求衣,诏逮幽愚,谨陈妄说。」《周书。卷四○。颜之仪传》:「天子未明求衣,日旰忘食,犹恐万机不理,天下拥滞。」也作「日昃忘食」。
《國語辭典》:日旰  拼音:rì gàn
天色已晚。《左传。襄公十四年》:「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
分類:天色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