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兰金(蘭金)
古代指一种白色贵金属。据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载, 元封 元年, 浮忻国 贡兰金之泥,谓此金出汤泉,状混混若泥,冶炼后色白如银。当 汉 世,上将出征或使绝国者,多用此泥为玺封。 武帝 以后,此泥乃绝。 清 李质醇 《赠陈省斋》诗:“自此比兰金,不復判薰蕕。”
分類:白色元年
《漢語大詞典》:驭天(馭天)
天子即位,统治天下。魏书·文苑传序:“逮 高祖 驭天,鋭情文学,盖以頡頏 汉 彻 ,掩踔 曹丕 。”
《漢語大詞典》:告类(告類)
祭告上天之礼。特指为皇帝即位或立皇太子等特殊重大事件而举行的非常之祭。汉书·陈汤传:“荐功宗庙,告类上帝。”晋书·愍帝纪:“奉 秦王 为皇太子,登坛告类,建宗庙社稷。”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告类,或摄,或即位,祭天之礼。 舜 之摄也,肆类於上帝。 孔安国 註曰:类谓摄位事类,遂以摄告天及五帝, 汤 黜 夏 命,昭告于上天神后,皆其事也。”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然犹告类上帝,荐功清庙。” 宋 叶适 《梁父吟》:“ 泰山 之椒既风雨又艰险兮,乃登封以告类。”
《漢語大詞典》:右扶风(右扶風)
官名。亦指其所辖政区名。 汉 太初 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其地在今 陕西 长安县 西,为拱卫首都 长安 的三辅之一。参见“ 三辅 ”。
《國語辭典》:三辅(三輔)  拼音:sān fǔ
汉代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亦指京师附近之地。《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于是汉发三辅罪人,因巴蜀士数万人,遣两将军郭昌、卫广等往击昆明之遮汉使者。」《汉书。卷五。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
《漢語大詞典》:即祚
(皇帝)即位登基。 三国 魏 曹操 《陈损益表》:“陛下即祚,復蒙试用,遂受上将之任。”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白纱帽:“ 宋 苍梧王 死, 王敬则 取白纱帽加 萧道成 首,使即祚,曰:‘谁敢復动!’ 道成 不肯。” 元 阿鲁图 《进〈金史〉表》:“ 唐太宗 即祚,命 魏徵 以作隋书。”
《國語辭典》:常建  拼音:cháng jiàn
人名。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与王昌龄同榜。仕途颇不得意,经常放浪山林、琴酒之间。工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用字精鍊、风格清新,有《常建集》传世。
《漢語大詞典》:即阼
即位,登基。史记·孝文本纪:“辛亥,皇帝即阼,謁 高庙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庚午,王升坛即阼,百官陪位。”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皇帝即阼,物无违拒。”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道光 三十年, 文宗 即阼。”
分類:登基元年
《國語辭典》:拥立(擁立)  拼音:yǒng lì
拥护树立。《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上。康居国传》:「宣帝时,匈奴乖乱,五单于并争,汉拥立呼韩邪单于。」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五出:「捷足争先,拜相与封侯,凭著这拥立功大权归手。」
《漢語大詞典》:可频(可頻)
复姓。 西魏 恭帝 元年, 代 人 王雄 赐姓为 可频氏 。参阅周书·王雄传
《漢語大詞典》:左冯翊(左馮翊)
官名;政区名。 汉 太初 元年(公元前104年)改 左内史 置。为拱卫首都 长安 的三辅之一。治所在 长安 (今 西安市 西北)。辖境约当今 陕西 渭河 以北、 泾河 以东 洛河 中下游地区。
《漢語大詞典》:神井
(1). 王莽 即位前所传十二符瑞福应之一。汉书·王莽传中:“去 汉 与 新 ,以丹石始命於皇帝。皇帝谦让,以摄居之,未当天意,故其秋七月,天重以三能文马。皇帝復谦让,未即位,故三以铁契,四以石龟……十以神井,十一以大神石,十二以铜符帛图。申命之瑞,寖以显著,至于十二,以昭告 新皇帝 。”
(2).神奇灵异的井。后汉书·东夷传·北沃沮:“又説海中有 女国 ,无男人。或传其国有神井,闚之輒生子云。” 北齐 刘逖 《浴温汤泉》诗:“神井堪消疹,温泉足荡邪。”
《國語辭典》:践极(踐極)  拼音:jiàn jí
登帝位。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序〉:「圣上天飞践极,迄兹二十有四载。」
《国语辞典》:刘彻(刘彻)  拼音:liú chè
人名。(西元前156~前87)汉景帝之子,十六岁即位,为汉代第六位皇帝。在位时,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变汉初以来沿用的黄老治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乐府,集民歌;采司马迁等人之议,修改历法,以正月为岁首。财经方面,采桑弘羊之法,收盐税,铁、酒公卖,统一货币为五铢钱,实行平准与均输法,使国库大增,社会繁荣。武功方面,武帝改汉初以来对匈奴和亲纳币的消极政策,积极用兵。一面派张骞通西域,一面派卫青、霍去病等人征讨匈奴、南越、西南夷及朝鲜,扩增版图。其时东西文化交流,南海商务繁盛。在位五十四年崩,享年七十岁。庙号武帝。
《國語辭典》:太初历(太初曆)  拼音:tài chū lì
汉武帝太初元年由邓平、落下闳等所制定的历法。它是我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历法。规定一回归年有三百六十五又一千五百三十九分之三百八十五日,一朔望月有二十九又八十一分之四十三日,因把一日分为八十一分。也称为「八十一分律」。
《漢語大詞典》:漏名
(1).谓在贺新天子即位的册牒上漏署姓名。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五年:“故事,新天子即位,两省官同署名。上之即位也,諫议大夫 裴夷直 漏名,由是出为 杭州 刺史。”
(2).引申为去职;除名。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诗:“胡为事章句,漏名入街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