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尖担两头脱(尖擔兩頭脫)  拼音:jiān dàn liǎng tóu tuō
比喻两头落空。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那个妇人是我平日间打怕的,若与了一纸休书,那妇人就一道烟去了,这婆娘他若是不嫁我呵,可不弄得尖担两头脱。」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你这里怕不有千般揣摩,却将咱一时间瞒过,则怕你弄的咱做了尖担两头脱。」
分類:两头落空
《國語辭典》:两头白面(兩頭白面)  拼音:liǎng tóu bái miàn
对两方都拨弄是非、花言巧语。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这个两头白面,搬耍递舌的歹弟子孩儿。」《金瓶梅》第八六回:「金莲,你休呆里撒奸,两头白面,说长并道短!」也作「两头白面」。
《國語辭典》:两头白面(兩頭白麵)  拼音:liǎng tóu bái miàn
对双方都花言巧语、拨弄是非。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也作「两头白面」。
《分类字锦》:两头垂饮(两头垂饮)
笔谈世传虹能入涧溪饮水信然余使契丹见虹下涧中饮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榖
《國語辭典》:两头大(兩頭大)  拼音:liǎng tóu dà
吴语。指不与正妻同居一处的妾。《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这个朝奉,只在扬州开当中,大孺人自在徽州家里,今讨去做二孺人,住在扬州当中,是两头大的,好不受用!」《喻世明言。卷一八。杨八老越国奇逢》:「如今我女儿年纪又小,正好相配官人,做个『两头大』。你归家去有娘子在家,在漳州来时,有我女儿。」
《漢語大詞典》:两头和番(兩頭和番)
谓两面拨弄、搅和。《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单管两头和番,曲心矫肚,人面兽心。”
《漢語大詞典》:两头蒙(兩頭蒙)
即鼓。 明 徐渭 《渔阳弄》:“ 曹操 ,这皮是你身儿上躯殻,这槌是你肘儿上肋巴……两头蒙总打得你泼皮穿,一时间也酹不尽你亏心大。”
分類:
《國語辭典》:两头三面(兩頭三面)  拼音:liǎng tóu sān miàn
1.比喻心机深沉,复杂多变。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若是我,两三番,将他留恋,教人道后尧婆两头三面。」
2.形容思绪纷乱,千头万绪,不知如何是好。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空著我两头三面用心机,则为这汉江山有人希觊。」也作「两头三绪」。
《國語辭典》:两头三绪(兩頭三緒)  拼音:liǎng tóu sān xù
形容心绪纷乱。宋。向滈 踏莎行。万水千山词:「万水千山,两头三绪,凭高望断迢迢路。」元。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都则道百媚千娇,送的人四分五落,两头三绪。」也作「两头三面」。
分類:心意烦乱
《分类字锦》:两头施刃(两头施刃)
魏志公孙瓒传除辽东属国长史尝从数十骑出行塞见鲜卑数百骑瓒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鲜卑惩艾后不敢复入塞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两头纤纤(兩頭纖纖)
杂体诗之一种。古乐府有无名氏诗,首句为“两头纤纤月初生”,因以名篇。后人仿其体,遂沿为杂体诗之一。 宋 范成大 有《两头纤纤二首》。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杂体有大言、小言、两头纤纤、五杂组、离合、姓名、五平、五仄、十二辰、回文等项。”
《國語辭典》:两头做大(兩頭做大)  拼音:liǎng tóu zuò dà
另筑异室,安置偏房,使小妾的地位、待遇如同正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这个何难!另税一所房子,住了,两头做大可不是好?」
分類:妻妾
《漢語大詞典》:两末(兩末)
(1).两个极端。韩非子·难势:“此则积辩累辞,离理失术,两末之议也,奚可以难,失道理之言乎哉!”
(2).两端;两头。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汉朝 执金吾,金吾亦棒也。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其跡如循柳叶,两末鋭,中间往还之道,相去甚远。”
《國語辭典》:两端(兩端)  拼音:liǎng duān
1.事情的始终、本末。《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2.犹豫不定的态度。《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3.两个极端,即过与不及。《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國語辭典》:天平  拼音:tiān píng
1.衡量较轻物品的器具。直柱上支著一横杆,杆的两端各悬挂一个小盘,一边放置物品,一边放置砝码。当两端呈平衡状态时,累计砝码重量,即可求得物重。
2.天无变异。《魏书。卷三六。李顺传》:「各秉文而经武,故天平而地成。」
《國語辭典》:南荣(南榮)  拼音:nán róng
1.南方冬季气候温暖,草木茂盛,故称为「南荣」。《楚辞。王褒。九怀。思忠》:「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期兮南荣。」
2.南面屋檐突出的部分。《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偓佺之伦,暴于南荣。」南朝梁。元帝〈纳凉〉诗:「珠綦趋北阁,玳席徙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