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肇台
谓始建功业。台,星名,古以“三台”与三公相应。 明 方孝孺 《王处士墓志铭》:“ 穀城 之 王 ,世以善闻,迪功肇台,寔蕃子孙。”
《漢語大詞典》:皂轮车(皂輪車)
亦作“皁轮车”。 黑色车轮的牛车,有勋德的诸王三公乘用。晋书·舆服志:“皁轮车,驾四牛,形制犹如犊车……诸王三公有勋德者特加之。”隋书·礼仪志五:“诸王三公有勋德者,皆特加皁轮车,驾牛,形如犊车。”
《漢語大詞典》:四世三公
东汉 袁绍 ,自其高祖至父辈,四代皆有居三公位者,时称“四世三公”。三国志·魏志·袁绍传:“高祖父 安 为 汉 司徒。自 安 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裴松之 注引 晋 华峤 后汉书曰:“ 安 字 邵公 …… 章帝 时至司徒,生 蜀郡 太守 京 。 京 弟 敞 为司空。 京 子 汤 ,太尉。 汤 四子:长子 平 , 平 弟 成 ,左中郎将,并早卒; 成 弟 逢 , 逢 弟 隗 ,皆为公。”《三国演义》第五回:“ 操 曰:‘ 袁本初 四世三公,门多故吏, 汉 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
《漢語大詞典》:仪同三司(儀同三司)
散官名。三司即三公。 汉 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 东汉 殇帝 延平 元年, 邓隲 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 魏 晋 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 北周 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 隋文帝 时为散官, 唐 、 宋 、 元 因之, 明 废。后汉书·邓隲传:“ 延平 元年,拜 邓隲 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 騭 也。” 唐 张说 《齐卢思道碑》:“公节义独存,侍从趣 鄴 ,告至行赏,授仪同三司。”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贙 字 翔威 ……官歷 钦江 开国公,至正议大夫,仪同三司。”亦省称“ 仪同 ”。陈书·高祖本纪上:“ 景 仪同 卢辉畧 开 石头 北门来降。”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纰漏:“ 隋 刘臻 为仪同,有 刘纳 者亦为仪同,俱为太子学士,情好甚密。”参阅通典·职官十六·开府仪同三司
《国语辞典》:妙善公主  拼音:miào shàn gōng zhǔ
民间传说是兴林国的三公主,观世音菩萨的前身。根据这个神话,制造观世音菩萨的诞辰、成道日。
《国语辞典》:笔记型电脑(笔记型电脑)  拼音:bǐ jì xíng diàn nǎo
一种方便携带的轻量小型电脑,通常重一至三公斤。具有可充电式电池及翻盖式液晶显示萤幕。通常配备内建硬碟及网路卡。现在发展趋势是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功能越来越强大。
《国语辞典》:云南黄馨(云南黄馨)  拼音:yún nán huáng xīn
植物名。木犀科茉莉花属,常绿灌木。高一至三公尺。小枝细长悬垂形,具四棱。叶对生,小叶三枚,长椭圆状披针形,两面光滑。台湾北部一至三月、中南部二至四月间开花,盛开时枝条下垂,布满金黄花朵,耀眼明媚,颇为美观。是有名的观赏植物。
《国语辞典》:骠骑将军(骠骑将军)  拼音:piào jì jiāng jūn
职官名。汉代对将军的称号。位于三公之下,秩禄同大将军。后罢,三国魏复设之。金、元以后废。《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三国演义》第二回:「一面遣人起送董后;一面点禁军围骠骑将军董重府宅。」简称为「骠骑」。
《国语辞典》:长毛象(长毛象)  拼音:cháng máo xiàng
动物名。长鼻目象科。体长三公尺,肩高三公尺,牙长三至四公尺,外形弯曲。全身披满长约三十公分的灰色长毛。草食性,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寒冷地区。现已绝种。也称为「毛象」。
《国语辞典》:洛神葵  拼音:luò shén kuí
植物名。锦葵科木槿属,灌木。高二至三公尺。茎红紫色,分枝多。叶三至五深裂。花似芙蓉,单生叶腋,花萼肥厚鲜红,可作果膏、果酱、果汁。原产热带地区,今各地多有栽培。
《漢語大詞典》:府板
晋 南北朝 时,诸王、三公及将军开府者,得自委任属官,其授官之辞书于板上,故开府者授官称“府板”。宋书·百官志上:“ 晋 太傅 司马越 府,又有行参军、兼行参军,后渐加长兼字。除拜则为参军事,府板则为行参军。”
《國語辭典》:公才公望  拼音:gōng cái gōng wàng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指三公或辅弼大臣的才识和名望。《梁书。卷二一。王暕传》:「时文宪作宰,宾客盈门,见暕相谓曰:『公才公望,复在此矣。』」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卷七四:「然公才公望,圣主探知,卿贰之迁,定当不远。」
《漢語大詞典》:槐宫棘寺
三公九卿的官署。北史·邢邵传:“美榭高墉,严壮於外;槐宫棘寺,显丽於中。”
《漢語大詞典》:槐阶棘路(槐階棘路)
泛指三公九卿之位。《魏书·崔楷传》:“伏惟 皇魏 握图临宇,总契裁极,道敷九有,德被八荒。槐阶棘路,实维英哲;虎门、麟阁,实曰贤明,天地函和,日月光曜。”参见“ 槐棘 ”。
分類:三公九卿
《漢語大詞典》:槐棘
(1). 周 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因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位。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上自槐棘,降逮皁隶,论道经国,莫不任职。” 南朝 梁 任昉 《桓宣城碑》:“将登槐棘,宏振纲网。” 清 赵翼 《哭王述庵侍郎》诗:“奏凯归来大策勋,屡擢崇班到槐棘。”参见“ 三槐九棘 ”。
(2).礼记·王制:“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后因以“槐棘”指听讼的处所。《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古者刑政有疑,輒议於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是故先王之制,虽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苟有其罪,不直赦也;必议於槐棘之下,可赦则赦,可宥则宥,可刑则刑,可杀则杀。”
《漢語大詞典》:槐省棘署
三公九卿的官署。唐大诏令集·明堂灾告庙制:“槐省棘署,百僚庶尹,宜竭乃诚,各扬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