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88,分8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笔端舌喷长江
笔端风雨
笔端风月
笔端花
陈王端忧多暇
狐董仗毫端
端康相代
端木辞金
角端挂汉编
台云书端(又作:鲁云书端)
老人呈端
一笑端须问花借
忧端倚柱东邻女
三端
十哲
典故
三峡词源
  
倒峡词源
 
倒挽峡流
 
倒挽峡流归笔底
 
倒流三峡
 
文倾三峡
 
沙头醉玉瓶
 
笔底三江
 
笔扫千军
 
笔端舌喷长江
  
词源三峡
 
诗思翻三峡
 
高吟三峡动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醉歌行〉【案:原注。别从侄勤(勤一作劝)落第归。】
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总角草书又神速,世上儿子徒纷纷。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词源倒流三峡水【词源倒倾三峡水】【词赋倒流三峡水】【词赋倒倾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只今年才十六七【只今生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偶然擢秀非难取,会是排风有毛质。汝身已见唾成珠【汝身即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春光澹沱秦东亭【春光潭沱秦东亭】,渚蒲牙白水荇青。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众宾已醉我独醒】。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
典故
笔端风雨
 
笔落惊风雨
 
落笔风雨惊
 
走笔挥风雨
 
惊风雨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笔落闻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汨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未遂幽栖志】,兼全宠辱身。剧谈怜野【戏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炎蒸地【案:时白流夜郎。】,三危放逐臣。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独立向麒麟】【不独泣麒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谁将此议陈】。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乘槎得问津】。
典故
笔端风月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
《漫斋诗话》:欧公有诗与王荆公云:「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王答云:「它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文忠所谓吏部乃谢吏部也,后人疑荆公有韩公之句,遂以为韩吏部,非也。此二联政不相参涉。
典故 
枯笔梦生花
 
笔端花
 
花生笔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梦笔头生花〉
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典故
陈王端忧多暇


《昭明文选》卷十三〈赋庚·物色·月赋〉~598~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唐·李善注:「假设陈王、应、刘,以起赋端也。陈王,曹植也。应、刘,应玚、刘桢也。言无复娱游,故绿苔生而芳尘凝也。」
典故
狐董仗毫端
 
董狐
 
董狐执笔
 
董狐直笔
 
相关人物
董狐
 
赵盾
 
赵穿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一〈宣公·传二年〉~365~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简释

董狐直笔:咏史官秉笔直书,刚正不阿。宋黄庭坚《王彦祖惠其祖黄州制草书其后》:“董狐常直笔,汲黯少居中。”


例句

惟我之有颂兮,奚斯跃而董狐蹶。 来鹄 圣政纪颂

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 杜甫 写怀二首之二

典故
端康相代

相关人物
韦康
 
韦端


《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
「韦康为凉州,后败亡。」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三辅决录(注)》:「康字元将,京兆人。父端,从凉州牧徵为太仆,康代为凉州刺史,时人荣之。后为马超所围,坚守历时,救军不至,遂为超所杀。」

例句

端康相代,亮陟隔坐。 李瀚 蒙求

典故
端木辞金

相关人物
子贡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
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
《孔子家语》卷二《致思》
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以施之于百姓,非独适身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人受金则为不廉,则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鲁人不复赎人于诸侯。」

例句

端木辞金,钟离委珠。 李瀚 蒙求

典故
挂帙牛角
 
挂汉书
 
挂牛角
 
书挂牛角
 
书挂角
 
束书牛角
 
汉书挂牛角
 
牛背读书
   
茧栗挂汉书
 
角上汉书
 
角挂经
 
角端挂汉编

相关人物
李密


《旧唐书》卷五十三〈李密列传〉
李密字玄邃,本辽东襄平人。魏司徒弼曾孙,后周赐弼姓徒何氏。祖曜,周太保、魏国公;父宽,隋上柱国、蒲山公:皆知名当代。徙为京兆长安人。密以父荫为左亲侍,尝在仗下,炀帝顾见之,退谓许公宇文述曰:「向者左仗下黑色小儿为谁?」许公对曰:「故蒲山公李宽子密也。」帝曰:「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他日,述谓密曰:「弟聪令如此,当以才学取官,三卫丛脞,非养贤之所。」密大喜,因谢病,专以读书为事,时人希见其面。尝欲寻包恺,乘一黄牛,被以蒲鞯,仍将汉书一帙挂于角上,一手捉牛靷,一手翻卷书读之。尚书令、越国公杨素见于道,从后按辔蹑之,既及,问曰:「何处书生,耽学若此?」密识越公,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又问所读书,答曰:项羽传。越公奇之,与语大悦,谓其子玄感等曰:「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于是玄感倾心结托。

简释

牛角挂书:指人好学。宋陆游《对酒》:“牛角挂书何足问,虎头食肉亦非豪。”

典故
台云书端
 
观台书
 
云物呈祥
 
鲁台观
 
鲁观天
 
鲁云书端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僖公·传五年〉~205~
传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晋·杜预注:「分,春秋分也。至,冬、夏至也。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云物,气色灾变也。《传》重申周典。不言公者,日官掌其职。」
典故
一老
 
老人呈端


《后汉书》志第五〈礼仪中·案户〉~324~
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是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
《晋书》卷十一〈天文志上·星官在二十八宿之外者〉~306~
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常以秋分之旦见于丙,春分之夕而没于丁。见则治平,主寿昌,常以秋分候之南郊。
典故
一笑端须问花借
  
巡檐一笑
 
巡檐共笑
 
巡檐索笑
 
巡索
 
梅奴索笑
 
梅花索巡檐笑
 
疏枝冷蕊
 
索檐花笑
 
索尽梅花笑
 
索笑梅花
 
索笑画檐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一〈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马度秦关雪正深【马度秦山雪正深】【马瘦秦关雪正深】【马瘦秦山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剩欲提携如意舞【欢剧提携如意舞】,喜多行坐白头吟。巡檐索共梅花笑【巡檐索近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冷落疏枝半不禁】。」
典故
惜园葵
 
忧端倚柱东邻女
  
忧葵鲁妇
 
漆室女
 
漆室女忧
 
漆室妇
 
漆室声
 
鲁女惜葵

相关人物
漆室女


《列女传》卷三〈仁智传·鲁漆室女〉~66~
漆室女者,鲁漆室邑之女也。过时未适人。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旁人闻之,莫不为之惨者。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吾为子求偶。」漆室女曰:「嗟乎!始吾以子为有知,今无识也。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太子幼。」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漆室女曰:「不然,非子所知也。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佚驰走,践吾葵,使我终岁不食葵。邻人女奔随人亡,其家倩吾兄行追之。逢霖水出,溺流而死。令吾终身无兄。吾闻河润九里,渐洳三百步。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子乃曰妇人无与者,何哉!」邻妇谢曰:「子之所虑,非妾所及。」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斗,妇人转输不得休息。君子曰:「远矣,漆室女之思也!」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此之谓也。

简释

忧葵:指对国事关心,或指女大当嫁。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小男方嗜栗,幼女漫忧葵。”


例句

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典故

《韩诗外传》卷七~28~
鸟之美羽勾喙者、鸟畏之;鱼之侈口垂腴者、鱼畏之;人之利口赡辞者、人畏之。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例句

三端固为累,事物反徽束。 权德舆 数名诗

典故
相关人物
冉仲弓
 
冉伯牛
 
冉子有
 
子路(仲由)
 
孔子
 
宰子我
 
端木子贡
 
言子游
 
闵子骞
 
颜回


《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志四〉~99~
初,开元八年,国子司业李元瓘奏称:「先圣孔宣父庙,先师颜子配座,今其像立侍,配享合坐。十哲弟子,虽复列像庙堂,不预享祀。谨检祠令:何休、范宁等二十二贤,犹沾从祀,望请春秋释奠,列享在二十二贤之上。七十子,请准旧都监堂图形于壁,兼为立赞,庶敦劝儒风,光崇圣烈。曾参等道业可崇,独受经于夫子,望准二十二贤预飨。」敕改颜生等十哲为坐像,悉预从祀。曾参大孝,德冠同列,特为塑像,坐于十哲之次。图画七十子及二十二贤于庙壁上。以颜子亚圣,上亲为之赞,以书于石。闵损已下,令当朝文士分为之赞。……且门人三千,见称十哲,包夫众美,实越等夷。畅玄圣之风规,发人伦之耳目,并宜褒赠,以宠贤明。颜子渊既云亚圣,须优其秩,可赠兖公。闵子骞可赠费侯,冉伯牛可赠郓侯,冉仲弓可赠薛侯,冉子有可赠徐侯,仲子路可赠卫侯,宰子我可赠齐侯,端木子贡可赠黎侯,言子游可赠吴侯,卜子夏可赠魏侯。又夫子格言,参也称鲁,虽居七十之数,不载四科之目。顷虽异于十哲,终或殊于等伦,允稽先旨,俾循旧位。庶乎礼得其序,人焉式瞻,宗洙泗之丕烈,重胶庠之雅范。
《漢語大詞典》:倒峡(倒峽)
(1).谓江水倾峡而出。 宋 朱熹 《同子澄及诸僚友游三峡过山房登折桂分韵得万字》:“散目山崔嵬,纵轡路脩蔓。凭栏快倒峡,躋壑困脱輓。”
(2).比喻文章气势磅礴。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搆》:“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而后鬼神效灵,予以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芳。”
《國語辭典》:笔阵(筆陣)  拼音:bǐ zhèn
诗文写作时,于谋篇布局擘画等有如军阵。比喻写文章。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谈丛发流水之源,笔阵引崩云之势。」唐。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國語辭典》:梦笔生花(夢筆生花)  拼音:mèng bǐ shēng huā
唐代李白年轻时梦见所用的笔头上生花,后来便成为著名大诗人的故事。见五代十国。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上花》。后比喻文人才思泉涌、文笔富丽。也作「笔梦生花」、「笔底生花」、「笔可生花」、「笔花入梦」、「管城生花」、「竹管开花」、「彩笔生花」、「彩管生花」、「䌽笔生花」。
《國語辭典》:董狐笔(董狐筆)  拼音:dǒng hú bǐ
春秋时晋国的史官董狐,不畏强权,直笔记载史事,孔子誉为「古之良史」。见《左传。宣公二年》。后世因称直笔记事,无所畏惧为「董狐笔」。宋。文天祥 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國語辭典》:牛角挂书(牛角掛書)  拼音:niú jiǎo guà shū
唐李密贫寒,乘牛挂书于角上,边行边读书。典出《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比喻勤勉读书。
分類:李密事迹
《國語辭典》:牛角书生(牛角書生)  拼音:niú jiǎo shū shēng
唐李密贫寒,乘牛挂书于角上,边行边读书。典出《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后比喻勤勉的读书人。宋。刘克庄沁园春。一卷阴符〉词:「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从折简招。」
《國語辭典》:牛角挂书(牛角掛書)  拼音:niú jiǎo guà shū
唐李密贫寒,乘牛挂书于角上,边行边读书。典出《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比喻勤勉读书。
分類:李密事迹
《漢語大詞典》:冷蕊
寒天的花。多指梅花。 唐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二:“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疎枝半不禁。” 宋 张元干 《十月桃》词:“撩人冷蕊,浑似当时,无语低鬟。” 明 张祥鸢 《水边梅》诗:“暗香稍稍能相媚,冷蕊娟娟不自持。”
《國語辭典》:忧葵(憂葵)  拼音:yōu kuí
比喻女子担忧国事。参见「鲁女忧葵」条。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小男方嗜栗,幼女漫忧葵。」
分類:鲁国女子
《國語辭典》:三端  拼音:sān duān
文士的笔端、武士的锋端、辩士的舌端合称为「三端」。《韩诗外传》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南朝梁。简文帝〈舌赋〉:「夫三端所贵,三寸著名。」
《漢語大詞典》:三始
(1).三朝。指正月一日。汉书·鲍宣传:“今日蚀於三始,诚可畏惧。”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犹朝也。” 唐 李义府 《在巂州遥叙封禅》诗:“三始貽遐貺,万岁受重釐。” 清 顾炎武 《元日》诗:“留此三始朝,归我 中华 君。”参见“ 三朝 ”。
(2).谓仪容端正,态度庄重,辞令逊顺。此三者为礼义之始,故称。《礼记·冠义》“礼义之始,在於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汉 郑玄 注:“言人为礼,以此三者为始。三始既备,乃可求以三行也。”
(3).指第三个被贬官为 始安 太守的人。梁书·裴邃传:“由是左迁为 始安 太守。 邃 志欲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致书於 吕僧珍 曰:‘昔 阮咸 、 颜延 有二始之嘆,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参见“ 二始 ”。
(4). 汉 有“七始”之乐,取十二律之七律拟天地人及四时之始。以黄钟为天始,林钟为地始,太簇为人始,因称“三始”。隋书·音乐志中:“《难书·律历志》,天地人及四时,谓之七始。黄鐘为天始,林鐘为地始,太簇为人始,是为三始。”
《國語辭典》:十哲  拼音:shí zhé
十位圣贤: (1)孔门十哲。包括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2)武成庙十哲。包括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绩、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见《新唐书。卷一五。礼乐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