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枝春雨
 
一笑无颜色
 
三千粉黛
 
分钗半夜
 
动地鼙鼓
 
合金钿
 
回头一笑千娇媚
 
天长地久有时尽
 
太液芙蓉未央柳
 
带雨梨花
 
恩泽初承
 
凭肩私语
 
春雨带梨花
 
梧桐疏雨
 
梧桐秋雨
 
梧桐雨
 
梨花一枝春带雨
  
梨花春带雨
 
梨花枝上雨
  
歌长恨
 
洪都方士
 
海上仙山缥缈
  
玉容寂寞
 
百媚生
 
盟钗一股
 
睡髻偏
 
笳鼓动,渔阳弄
 
粉泪梨花
 
绵绵此恨无尽期
 
股钗还一半
 
花带雨
 
回廊私语
 
金钗信
  
钿盒偷传
 
云栈萦纡
 
惊破霓裳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杨玉环(杨贵妃)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青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云鬓花冠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芙蓉帐里暖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閒暇【承欢侍寝无閒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汉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尽日君王听不足】。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军不发知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回首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栈纡登剑阁【云栈栈回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目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水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马嵬坡下尘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西宫南内多秋草】,宫叶满阶红不扫【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秋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旧枕故衾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临邛方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为感君王展转恩】,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慌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楼殿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中有一人字玉真】【中有一人名玉妃】,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金阙两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九华帐下梦魂惊】。揽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银屏逦迤开【珠箔银钩逦迤开】【珠箔银钩迤逦开】【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含情凝涕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回头下问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空持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此恨绵绵无尽期】。
典故
周惑褒姒
 
周褒媚己
   
褒女惑周
 
褒女灭周
 
褒女笑
 
褒姒烽火

相关人物
周幽王
 
褒姒


《国语》卷七〈晋语一·史苏论献公伐骊戎胜而不吉〉~255~
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宠,生伯服,于是乎与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今晋寡德而安俘女,又增其宠,虽当三季之王,不亦可乎?且其兆云:「挟以衔骨,齿牙为猾。」我卜伐骊,龟往离散以应我。夫若是,贼之兆也,非吾宅也,离则有之。不跨其国,可谓挟乎?不得其君,能衔骨乎?若跨其国而得其君,虽逢齿牙,以猾其中,谁云不从?诸夏从戎,非败而何?从政者不可以不戒,亡无日矣!
《史记》卷四〈周本纪〉~47~
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大鼓,有寇至则举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例句

褒姒冢前烽火起,不知泉下破颜无。 唐彦谦 登兴元城观烽火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李商隐 华清宫

妲己灭纣,褒女惑周。天维荡复,职此之由。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

周王惑褒姒,城阙成陂陁。 李华 咏史十一首之十一

明明天子咸戒之,赫赫宗周褒姒灭。 王翰 飞燕篇

红儿若为回桃脸,岂比连催举五烽。 罗虬 比红儿诗

典故
绿妒轻裙
 
绿罗裙带草
 
草媚罗裙
 
蔓草记罗裙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花间集》卷五〈生查子〉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末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典故
川媚

相关人物
陆机


《昭明文选》卷十七晋·陆士衡(机)《文赋》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唐·李善注:「虽无佳偶,因而留之,譬若水石之藏珠玉,山川为之辉媚也。」

例句

徒看川色媚,空爱夜光浮。 王损之 赋得浊水求珠

润川终自媚,照乘且何由。 王起 浊水求珠

已觉地灵因昴降,更闻川媚有珠生。 韦庄 饶州馀干县琵琶洲有故韩宾客宣城裴尚书脩行李侍郎旧居遗址犹存客有过之感旧因以和吟

典故
相关人物
燕姞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一〈宣公·传三年〉~368~
冬。郑穆公卒。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晋·杜预注:「媚,爱也。欲令人爱之如兰。」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王孙贾


《论语·八佾》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唐·孔颖达疏:「奥,内也,谓室内西南隅也,以其隐奥,故尊者居之,其处虽尊,而间静无事,以喻近臣虽尊不执政柄,无益于人也。灶者,饮食之所由,虽处卑亵,为家之急用,以喻国之执政。位虽卑下而执赏罚之柄有益于人也。此二句世俗之言也。言与其趣于閒静之处,宁若趣于急用之灶,以喻其求于无事之近臣,宁若求于用权之执政。」

例句

行身践规矩,甘辱耻媚灶。 韩愈 荐士

典故
我见青山多妩媚
 
魏徵妩媚

相关人物
魏徵


《新唐书》卷九十七〈魏徵列传〉~3870~
后宴丹霄楼,酒中谓长孙无忌曰:「魏徵、王圭事隐太子、巢刺王时,诚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然徵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徵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曰:「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徵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
《冷斋夜话》卷一〈的对〉
东坡曰:世间之物,未有无对者,皆自然生成之象,虽文字之语亦然,但学者不思耳。如因事当时为之语曰:「刘蕡下第,我辈登科」,则其前有:「雍齿且侯,吾属何患。」太宗曰:「我见魏徵常妩媚。」,则德宗乃曰:「人言卢杞是奸邪。」
典故
武媚宫中

相关人物
武则天


《新唐书》卷七十六〈后妃列传上·高宗王皇后〉~3472~
太宗贤妃徐惠,湖州长城人。生五月能言,四岁通论语、诗,八岁自晓属文。父孝德,尝试使拟离骚为小山篇曰:「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孝德大惊,知不可掩,于是所论著遂盛传。太宗闻之,召为才人。手未尝废卷,而辞致赡蔚,文无淹思。帝益礼顾,擢孝德水部员外郎,惠再迁充容。贞观末,数调兵讨定四夷,稍稍治宫室,百姓劳怨。惠上疏极谏,且言:「东戍辽海,西讨昆丘,士马罢耗,漕饟漂没。捐有尽之农,趋无穷之壑;图未获之众,丧已成之军。故地广者,非常安之术也;人劳者,为易乱之符也。」又言:「翠微、玉华等宫,虽因山藉水,无筑构之苦,而工力和僦,不谓无烦。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又言:「伎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酖毒,侈丽纤美,不可以不遏。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其剀切精诣,大略如此。帝善其言,优赐之。帝崩,哀慕成疾,不肯进药,曰:「帝遇我厚,得先狗马侍园寝,吾志也。」复为诗、连珠以见意。永徽元年卒,年二十四,赠贤妃,陪葬昭陵石室。惠之弟齐聃,齐聃子坚,皆以学闻,女弟为高宗婕妤,亦有文藻,世以拟汉班氏。高宗废后王氏,●州祁人,魏尚书左仆射思政之孙。从祖母同安长公主以后婉淑,白太宗以为晋王妃。王居东宫,妃亦进册,擢父仁祐陈州刺史。帝即位,立为皇后。仁祐以特进封魏国公;母柳,本国夫人。仁祐卒,赠司空。初,萧良娣有宠,而武才人贞观末以先帝宫人召为昭仪,俄与后、良娣争宠,更相毁短。而昭仪诡险,即诬后与母挟媚道蛊上,帝信之,解魏国夫人门籍,罢后舅柳奭中书令。李义府等阴佐昭仪,以偏言怒帝,遂下诏废后、良娣皆为庶人,囚宫中。后母兄、良娣宗族悉流岭南。许敬宗又奏:「仁祐无他功,以宫掖故,超列三事,今庶人谋乱宗社,罪宜夷宗,仁祐应斲棺,陛下不穷其诛,家止流窜,仁祐不宜引庇荫宥逆子孙。」有诏尽夺仁祐官爵。而后及良娣俄为武后所杀,改后姓为「蟒」,良娣为「枭」。初,帝念后,间行至囚所,见门禁锢严,进饮食窦中,恻然伤之,呼曰:「皇后、良娣无恙乎?今安在?」二人同辞曰:「妾等以罪弃为婢,安得尊称耶?」流泪呜咽。又曰:「陛下幸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复见日月,乞署此为『回心院』。」帝曰:「朕即有处置。」武后知之,促诏杖二人百,剔其手足,反接投酿瓮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日死,殊其尸。初,诏旨到,后再拜曰:「陛下万年!昭仪承恩,死吾分也。」至良娣,骂曰:「武氏狐媚,●覆至此!我后为●,使武氏为鼠,吾当扼其喉以报。」后闻,诏六宫毋畜●。武后频见二人被发沥血为厉,恶之,以巫祝解谢,即徙蓬莱宫,厉复见,故多驻东都。中宗即位,皆复其姓。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州文水人。父士●,见外戚传。文德皇后崩,久之,太宗闻士矱女美,召为才人,方十四。母杨,恸泣与诀,后独自如,曰:「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母韪其意,止泣。既见帝,赐号武媚。及帝崩,与嫔御皆为比丘尼。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王皇后久无子,萧淑妃方幸,后阴不悦。它日,帝过佛庐,才人见且泣,帝感动。后廉知状,引内后宫,以挠妃宠。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狄仁杰列传〉~42~
张易之尝从容问自安计,仁杰曰:「惟劝迎庐陵王可以免祸。」会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比匈奴犯边,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于市,踰月不及千人。庐陵王代之,不浃日,辄五万。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后怒,罢议。久之,召谓曰:「朕数梦双陆不胜,何也?」于是,仁杰与王方庆俱在,二人同辞对曰:「双陆不胜,无子也。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且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危矣。文皇帝身蹈锋镝,勤劳而有天下,传之子孙。先帝寝疾,诏陛下监国。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馀年,又欲以三思为后。且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仁杰降拜顿首,曰:「太子归,未有知者,人言纷纷,何所信?」后然之。更令太子舍龙门,具礼迎还,中外大悦。初,吉顼、李昭德数请还太子,而后意不回,唯仁杰每以母子天性为言,后虽忮忍,不能无感,故卒复唐嗣。
《國語辭典》:妩媚(嫵媚)  拼音:wǔ mèi
1.形容女子姿态娇美可爱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柔桡嫚嫚,妩媚纤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可怜妩媚清闺女,权作追随宦室人!」
2.形容景致优美动人。宋。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國語辭典》:媚妩(媚嫵)  拼音:mèi wǔ
形容姿态娇柔美丽。金。元好问〈梨花海棠诗〉二首之二:「妍花红粉妆,意态工媚妩。」也作「妩媚」。
《國語辭典》:明媚  拼音:míng mèi
1.风光景物鲜明悦目。唐。李德裕〈灵泉赋序〉:「冬温夏寒,明媚可鉴,其灵泉之蕴也。」《精忠岳传》第四回:「五个人一同往沥泉山来,一路上春光明媚,桃柳争妍,不觉欣欣喜喜。」
2.女子的体态妩媚明艳。唐。吕向 美人赋:「妖艳夭逸,绝众挺出,嬛然容冶,霍若明媚。」《老残游记》第八回:「里面出来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子,穿一身布服,二蓝褂子,青布裙儿,相貌端庄莹静,明媚闲雅,见客福了一福。」
《漢語大詞典》:自媚
(1).自动去谄媚、巴结他人。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 所以不击取 楚 ,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 汉 ,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后汉书·陈忠传:“长吏惶怖谴责,或邪諂自媚。” 宋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人习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於众为善。”
(2).犹自娱。自寻乐趣。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瞻波国:“后有天女,降迹人中,游 殑伽河 ,濯流自媚,感灵有娠,生四子焉。”
《漢語大詞典》:百媚
形容极其妩媚。《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淳于王歌》:“百媚在城中,千媚在中央。”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宋 贺铸 《点绛唇》词:“见面无多,坐来百媚生餘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可喜娘的脸儿百媚生,兀的不引了人魂灵。” 清 黄燮清 《吴江妪》诗:“四座各自媚,百媚销一巵。”
分類:妩媚
《國語辭典》:姿媚  拼音:zī mèi
姿容妩媚悦人。《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四》:「流盼发姿媚,言笑吐芬芳。」
分類:妩媚
《漢語大詞典》:不媚
不谄媚。《楚辞·九章·抽思》:“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朱熹 集注:“切人不媚,言恳切之人不能软媚。”三国志·吴志·虞翻传“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虞翻别传》:“ 翻 放弃南方,云:‘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
分類:谄媚
《國語辭典》:梨花带雨(梨花帶雨)  拼音:lí huā dài yǔ
形容美女的泪容,有如春天沾著雨的梨花。如:「看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更惹人怜爱。」《封神演义》第四回:「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漢語大詞典》:梨花雨
(1).梨花开放时节的雨水。 宋 孙光宪 《虞美人》词:“红窗寂寂无人语,暗淡梨花雨。” 元 虞集 《答钱翼之》诗:“闭门三月梨花雨,徧写千林柿叶霜。”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棉村丽句:“﹝ 棉村 ﹞《醒》云:‘重门夜静梨花雨,孤馆春寒柳絮风。’”
(2).形容女子泣下如雨的姿容。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 宋 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鼓词:“弹到离愁凄咽处,絃肠俱断梨花雨。”参见“ 梨花带雨 ”。
《國語辭典》:梨花带雨(梨花帶雨)  拼音:lí huā dài yǔ
形容美女的泪容,有如春天沾著雨的梨花。如:「看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更惹人怜爱。」《封神演义》第四回:「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漢語大詞典》:渔阳鼙鼓(漁陽鼙鼓)
亦作“ 渔阳鞞鼓 ”。 指公元755年 安禄山 于 渔阳 举兵叛 唐 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语本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宋 辛弃疾 《杏花村》词:“ 渔阳 鼙鼓边风急,人在 沈香亭 北。” 明徐复祚《红梨记·忆友》:“山河百二,一朝顿非。轮轂三千,难道寸筹莫出。好一似 渔阳 鼙鼓,霓裳酿胚。” 吴恭亨 《诸将》诗之二:“记谈 好望 风涛险,正及 渔阳 鼙鼓喧。”
《漢語大詞典》:钿合金钗(鈿合金釵)
(1).钿盒和金钗。相传为 唐玄宗 与 杨贵妃 定情之信物。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将去。” 宋 柳永 《二郎神》词:“鈿合金釵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2).泛指情人间之信物。 宋 王寀 《蝶恋花》词:“红粉阑干,有箇人相似。鈿合金釵谁与寄。”参见“ 金釵鈿合 ”。
《漢語大詞典》:金钗钿合(金釵鈿合)
金钗和钿合。传说中 唐玄宗 与 杨贵妃 定情的信物。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
《漢語大詞典》:鸿都客(鴻都客)
神仙中人。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临邛 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鸿都客引会 广寒宫 ,织女星盟証 长生殿 。” 徐朔方 校注:“鸿都客,神仙中人……鸿都,仙府。”
分類:朔方
《國語辭典》:举烽(舉烽)  拼音:jǔ fēng
举起烽火。古代的一种军事示警信号设备。遇有敌兵入侵时,便在烽火台上燃烧薪草,通知警戒和救援。《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
《漢語大詞典》:举燧(舉燧)
(1).燃起火把。文选·张衡〈西京赋〉:“升觴举燧,既釂鸣鐘。” 薛综 注:“燧,火也。谓行酒举烽火以告众也。”后汉书·班固传上:“割鲜野食,举燧命爵。”按,文选·班固〈西都赋〉作“举烽”。
(2).燃起告警烽烟。宋史·种世衡传:“有急,则举燧介马以待。”
《漢語大詞典》:褒女
亦作“褒女”。 褒姒 。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 幽王 之惑 襃女 也,祅始於 夏 庭。” 唐 李商隐 《华清宫》诗:“未免被他 褒女 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宫闱·高丽女见疑:“圣主之严防女戎如此,又安得 襃女 、 驪姬 之祸乎?”参见“ 襃姒 ”。
分類:褒姒
《國語辭典》:褒姒  拼音:bāo sì
人名。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后来犬戎入寇,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
《漢語大詞典》:服媚
(1).谓喜爱佩带。左传·宣公三年:“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 杜预 注:“媚,爱也。” 杨伯峻 注:“‘服媚之’者,佩而爱之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一见輒呼余字曰:此服媚国香者也。”
(2).代指兰花。 清 张熙纯 《天香·淡巴菰》词:“曾采忘忧,更怜服媚,底事逊伊清韵。”
《國語辭典》:媚灶  拼音:mèi zào
语本《论语。八佾》:「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比喻阿附权臣。汉。崔寔 政论:「吏或实清廉,心平行洁,内省不疚,不肯媚灶。」
《國語辭典》:媚奥(媚奧)  拼音:mèi ào
比喻阿附权贵。语出《论语。八佾》:「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三:「尚虑进用之人,才或胜德,心则媚奥,潜效偏私,浸成离间,将见分朋植党,互相倾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