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连横

相关人物:共 138 位
共 13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范挹韩(?
~?
),略历不详。
存诗一首,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移录。
(吴福助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吕宗健(?
~?
),福建南安人。
字粹侯,清嘉庆年间(1796~1820)人士。
博学工诗,著作甚富。
惜稿多失传,惟〈哀王孙〉一首脍炙人口。
〖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
〗(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松(?
~?
),字鹿木,山东福山人。
清嘉庆年间(1796~1820)曾游台湾。
〖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
〗(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萧纶(?
~?
),字子山,江苏太仓人。
嘉庆年间(1796~1820)贡生,著《樊村草堂诗集》。
〖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
〗(施懿琳撰)
全台诗
萧纶(?
~?
),字子山,嘉庆时人,著有《樊村草堂诗集》。
存诗二首,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移录。
(吴福助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1—1834 【介绍】: 清福建闽县人。字恭甫,号左海,晚自号隐屏山人。嘉庆四年进士。十四年充会试同考官。父母殁后不出仕。主讲鳌峰、清源书院多年。宗汉学,笃信许、郑。诗文辞藻博丽,骈文尤为人所重。有《左海全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四
陈寿祺,字恭甫,号左海,亦号苇仁,闽县人。嘉庆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有《绛尉堂诗集》。
全台诗
陈寿祺(1771~1834),字恭甫,又字介祥、苇仁,号左海,又号梅修,晚号隐屏山人。
闽县(今福州)人。
嘉庆四年(1799)进士,授编修。
历任广东、河南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记名御史。
曾应浙江巡抚阮元聘主讲敷文书院兼讲诂经精舍,修《海塘志》。
嘉庆十年(1805)入都任文渊阁校理,教习庶吉士。
后主持清源书院、鳌峰书院多年。
又与陈若霖共倡修《福建通志》,出任总编纂,书垂成而殁。
专攻汉儒之学,诗文辞藻博丽,骈文尤为人所重。
编有黄道周《黄忠端集》。
著有《五经异义疏證》、《左海经辨》、《左海文集》等〖参考刘德成、周羡颖《福建名人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1版1刷。〗。
陈寿祺有〈海外纪事诗〉八首、〈平定台湾恭纪〉六首,均为林爽文之役而作,见连横《台湾诗录》,今据以移录。
(吴福助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2—1832 【介绍】: 清江苏金匮人,字平叔,号莱甫。嘉庆十年进士。官至闽浙总督。曾解决彰化械斗事件,安定台湾民心。为官政从宽大,努力修举水利。卒谥文靖。有《泰云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八
孙尔准,字平叔,号莱甫,金匮人。嘉庆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闽浙总督,加太子少保衔。赠太子太师,谥文端。有《泰云堂诗集》。
全台诗
孙尔准(1770~1832),字平叔、莱甫,号戒庵,筑室名曰:泰云堂、海棠巢。
江苏无锡金匮人,孙永清子。
嘉庆十年(1805)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嘉庆十九年(1814)知福建汀州府。
道光元年(1821)由福建布政使调广东布政使,擢安徽巡抚。
道光三年(1823)任福建巡抚。
道光四年(1824)巡阅台湾,周历形势,请于彰化、嘉义间,开五条港正口。
噶玛兰开乌石港正口,以饟内郡。
移凤山治于故城兴隆里,以固东北。
严汉佃据番田之禁,以安番人。
道光五年(1825)授闽浙总督,值岁收歉,豫请开海禁,募运浙米,以赈各属,囤积者无可居奇,价悉平。
道光六年(1826)五月,彰化械斗,尔准亲驻厦门,遣将分往彰化、淡水搜山围捕,复渡海督剿。
旋又有「番割」滋事,事平,诏加太子少保,赏戴花翎。
道光十一年(1831)以病乞休。
踰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文靖」,入祀福建名宦祠及乡贤祠。
  《晚晴簃诗汇》:「其督八闽,台湾民变,亲统舟师戡定,不至成朱一贵、林爽文之乱,慕陵眷倚方笃,遽薨于位,有梦幻追悼之谕,时为感诵。
学问淹贯,治官文书不假手于幕僚。
工诗,尤长于词。
」〖参考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孙氏著有《泰云堂诗集》十八卷、《泰云堂文集》二卷、《雕云词》一卷、《荔香乐府》一卷、《海棠巢乐府拈题》一卷。
以下自萨廉《噶玛兰厅志》、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辑录孙氏诗作十首。
(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四
周钟瑄,字宣子,贵筑人。康熙丙子举人,由知县历官荆州知府。有《歇云斋》、《松亭》诸集。
全台诗
周钟瑄(?
~?
),字宣子。
贵州贵筑人。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举人。
康熙五十三年(1714)至五十五年(1716)间担任诸罗县令,有鉴于诸罗为新辟之地,土旷人稀,所以特加擘画,俾使地尽其用,人获其利,尤其用心修筑陂塘水圳,蓄泄灌溉得宜,使诸罗县民富庶,民众感念贡献,立肖像祀奉于龙湖岩。
又鉴于康熙年间台湾府志虽曾多次纂修,却未修过县志,乃延揽修志能手漳浦诸生陈梦林来台纂修诸罗邑志,嘉庆间谢金銮续修《台湾县志》时,称《诸罗县志》为「台湾方志中之第一」;连横台湾通史》也赞誉此书为台湾方志中之善本。
〖参考陈捷先《清代台湾方志研究》,台北:学生书局,1996年。
〗朱一贵事件平定后,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来任台湾知县,为使县内境安,雍正元年(1723),进行围城工事,以木城为周,并设四大门、三小门,作为防禦出入的掌控,又于同年重修台湾县儒学,致力文教,众民咸感其德。
(黄美娥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5—1849 【介绍】: 清福建长乐人,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年自号退庵。嘉庆七年进士,改礼部主事,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洞悉江苏地方利弊,用人理财,能持大体。鸦片战争时,曾驻兵上海,旋以病开缺。有《经尘》、《夏小正通释》、《归田琐记》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七
梁章钜,字闳中,一字茝林,福建长乐人。嘉庆壬戌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有《藤花吟馆诗钞》。
全台诗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茞林,一作茞邻,号退庵,又号古瓦研斋。
福建长乐人。
清嘉庆七年(1802)进士。
历任湖北荆州知府,江南淮海道,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布政使。
道光十六年(1836)任广西巡抚。
鸦片战争期间,曾率兵驻守梧州防堵英军侵略。
二十一年(1841)改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
平生纵览群籍,精研金石之学,勤于著述,为清代各省督抚中著述最多者。
计有《浪迹丛谈》、《论语集注旁證》、《孟子集注旁證》、《归田琐记》、《南省公馀录》、《退庵随笔》、《楹联丛话》等七十馀种〖参考刘德成、周羡颖主编《福建名人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1版1刷。〗。
  梁章钜于道光年间,作有题徐庆超都督春波洗砚图二首,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校录。
(吴福助撰)
词学图录
梁章钜(1775-1849),字茝中、闳林,号茝邻、退庵。祖籍长乐,后迁居福州。二十岁中举人,二十八岁成进士。嘉庆十年(1805)开始任礼部主事,嘉庆二十一年(1816)考选军机京章。道光元年(1821)升为礼部员外郎,任大清通礼馆、内廷方略馆编修。后历任湖北荆州知府、江南淮海河务兵备道,以及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直隶布政使。鸦片战争期间,任广西、江苏巡抚,一度兼署两江总督,不久以疾告归,居福州黄巷黄楼。壮年于嘉庆年间在京曾加入宣南诗社。晚年子恭辰迎养于温州官署。著述甚丰,有《枢垣纪略》、《退庵随笔》、《文选旁证》、《归田琐记》、《浪迹丛谈》、《退庵诗存》、《退庵随笔》、《文选旁证》《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巧对录》等七十余种刊行于世。子恭辰随父游学二十年,官至温州知府,编撰《楹联四话》和《巧对续录》。
黄鹤楼志·人物篇
梁章钜(1775~1849) 清代官员、学者。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县,生于福州。嘉庆七年(1802)进士,历任湖北荆州知府兼荆宜施道、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等职。曾积极配合林则徐严禁鸦片,是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也是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为首务”的督抚。著述丰富,共著诗文近70种,为楹联学开山之祖。自云“余官湖北时,尝三度登黄鹤楼”。在其所著《楹联丛话》中记载了内阁学士翁方纲、湖北巡抚钱楷、直隶参政鲁之裕、署陕甘总督萨迎阿、侍读学士余本敦、吏部尚书朱士彦、湖广总督毕沅等官员、名士撰写黄鹤楼楹联的事迹掌故。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黄本渊(?
~?
),字虚谷,台湾县人,清嘉庆十八年(1813)优贡。
道光元年(1821)举孝廉方正,诏授六品顶戴,召试引见,钦点教职。
历任长汀教谕、福州教授,著《中隐斋集》。
〖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
〗(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震曜(1779~1852),字焕东,号星舟,嘉义人,后居郡治。
少聪敏,博通经传。
与郡城士子张青峰、陈廷瑜十数人,在府城宁南坊吕祖庙建「引心文社」,一时文风大振。
清嘉庆十五年(1810),以优行贡太学,召试。
嘉庆二十年(1815)回省,历署建安、闽清、平和等县教谕。
道光五年(1825)监理福建鳌峰书院,助修《福建通志》,访刻先儒遗书;并募资扩建省城贡院,亲自董其事,历时一载而成。
道光六年(1826),任同安县训导,又倡修邑志。
道光十二年(1832),张丙起事,随军渡台,办理团练抚恤诸务。
事平后,数次上书制府,建议减戍兵,添募乡勇。
曾应凤山知县之聘,主凤仪书院。
日集诸生讲经,间为诗文,自是凤人始知励学。
又奉巡抚命,委同凤山、嘉义两知县督办采访册,送省补修通志。
并应彰化知县之聘,参与纂修《彰化县志》。
道光十七年(1837)任陕西宁羌州州同。
在任十数年,廉洁慈惠,州民爱之如父母。
道光三十年(1850),因病返乡。
咸丰二年(1852),卒于家,年七十有四。
光绪八年(1882),台人请祀乡贤祠,诏可〖参考连横台湾通史》〈列传〉,台银本。〗。
  陈震曜著有《小沧桑外史》四卷、《风鹤馀录》二卷、《海内义门集》八卷、《归田问俗记》四卷、《东海壶杓集》四卷,皆未刊刻。
同治十三年(1874),钦差大臣沈葆桢访求遗文,别录副本携去。
陈氏生平著作虽多,可惜今未得见。
仅《彰化县志》〈艺文〉收其古文一篇〈天赦云记〉。
以下所录,见于陈廷瑜《选赠和斋诗集》。
(施懿琳撰)
共 13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