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居文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周正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山东莱阳人,字公端,号方山。
康熙三十年进士。
官浦城知县。
有《取此居文稿》。
李懋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北江陵人,字汝时,号正所。
学宗姚江学派。
有《荆树居文略》。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字步洲,又字瀛侨,邑增生。
工诗词骈体,中年弃去,专致力于经世之学,尤精舆地。
馆予叔瑞徵家,教从弟子座读,一时负笈从游者甚众。
年甫四十卒。
诗文稿均为门弟子携去,散失殆尽,识者惜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三
释行洪,字云锡,姓尹氏,公安人也。
生有瑞徵,儿时珍重过于掌珠,性独悱悯,见宰家畜,号泣趋避,人疑其怯。
八载失怙,随母作苦。
明季兵燹四起,母子离散,为寇所获。
乙酉,随至当阳,潜身遁去,隐匿佛寺,得师颖秀,遂从剃落。
未几,栖于熊口精舍,更肄经说。
庚寅冬,诣普护禅林听遍云讲授《法华》,复从受戒,数年尽得其传,便跻讲座,尝于寿圣、法云敷演弘旨,辩如涌泉,其从如水。
偶憩枝江昙华寺,夜闻钟声有省,说偈曰:“何人一击定更钟,破我疑团千万重。
彻底掀翻都罄尽,从今永不落顽空。
”已而设讲于公安慧庆松滋龙华,舟车碌碌颇不暇给。
忽自忖曰:“既为佛子,当究佛乘,何得高坐自恣,徒逞雄辩耶?
”庚子冬,散众云游,谒常熟新塔浮石,讯问之馀,机缘相契,授以书记,随侍九载,夙夜罔懈,偕至吴江遁村报恩寺。
一日入室,浮云:“马祖一喝,因甚百丈耳聋三日?
”曰:“不许夜行刚把火,投明始到走盘珠。
”浮云:“是何意旨?
”曰:“杲日当空新宇宙,山河大地一时明。
”又问:“世尊不说、迦叶不闻是何境界?
”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浮曰:“老僧所问汝还闻否?
”曰:“若将耳听终难会,眼裹闻声便是奇。
”浮为首肯,授以衣拂。
丙午浮寂,寻归楚省,颖秀于荆州云华。
丁未,延主千华山昆卢寺,癸丑,受荆城祇园请。
无何,三藩告变。
甲寅冬,避于玉安山,有长者熊玉亭刱建六合丛林,三县翕然合词礼聘。
丁巳,大贝勒遣官持谕,卫护备至,贝勒尝读洪卷子有“不可眼裹无筋”之语而疑之。
后遇于常德,举以相难,洪笑谢曰:“难逃圣鉴。
”遂相视莫逆。
丁卯春,游南岳,道出新店,龙周两居士留之度夏,乃开筑竺云精舍。
戊辰夏,龙湾人士请居三鸦。
庚午六月,转草市西来寺,寻还三鸦。
康熙三十年辛未正月三日示疾,留偈而别,壬申十月迎骨归,塔枝江六合寺旁。
洪七坐道场,有《语录》十卷。
应是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西宜黄人,字敬非,号敬斋。
康熙八年举人。
雍正初举贤良方正,不赴。
有《读孝经》、《纵钓居文集》。
杨长世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6—1692 【介绍】: 明末清初江西瑞金人,字延会,号六逸。
康熙岁贡。
授兴安县训导,辞不就官。
有《影居文钞》。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五
又实胜,字法南,号竹庵,益阳邓氏子。
幼入乡塾,善病,礼同县华严悟宗薙染,侍学六载,苦无所入,并力农田。
年二十四,诣德山半瞿受具。
明年参石塘吼天,示万法归一语,猛力精究。
复走江浙,再上湘南,叩衡岳祝圣晓堂。
已而诣吉安龙须山陶谷。
庚子三月,至博山。
四月至杭,游净慈、灵隐,至理安为退翁所赏,凡遇劳苦,身任不辞。
壬寅,随至京,比还受记莂。
未几,开法东安瑞徵
庚戌,修建堂殿、像饰、钟鼓,靡不具新。
癸丑召见,天机契合,命主理安。
甲寅,受虞山普仁之请。
乙卯,入京,命住慧福。
乾隆元年,诏主竹林七年。
壬戌,移主磬山。
丁卯,复归益阳,趋拜亲墓,叩悟宗,相违三十年,俱不相谶,唯挽手泣下而已。
以乾隆十七年壬申二月十七曰示寂,偈云:“南北支离三十年,七花八裂得人嫌。
今朝自唱还乡曲,珍重时人莫浪传。
”寿六十三,腊三十九,塔于退翁之右。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吕汝玉(1851~1925),名文衡,官章赓虞 ,号缦卿、璞山、舜邻,以字行。
神冈三角仔吕炳南长子。
光绪七年(1881)被提督学政张梦元举为博士弟子员,入庠邑为生员。
家豪富,购书两万馀卷,筑筱云轩藏之。
师事吴子光。
与其弟吕汝修、吕汝诚合称「海东三凤」。
光绪十五年(1889)与士绅吴鸾旂等人倡建「宏文书院」。
乙未割台后,先明义表诚,明治廿九年(1896)协助日方镇抚台湾反抗势力有功,于明治卅年(1897)四月授绅章,卅一年获特叙勋六等。
卅八年(1905)任台中厅参事,大正元年(1912)初辞职。
优游閒居,以诗书自娱 。
著有《璞山诗卷》(光绪年间印行,今不可见)、《海东三凤集》(合著)、《竹溪唱和集》(合著)。
其中《海东三凤集》,据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称,系吕氏三兄弟合著,光绪十五年(1889)于北京刊行,由许南英、丘逢甲作序,吕汝诚之子吕伯先担任校刻,计四卷,惜今已不可见。
民国七十年(1981)台湾史迹研究中心得到一批吕氏兄弟残稿,是否即《海东三凤集》,难以判定,后仍以《海东三凤集》名义梓行。
该书所收录者共有四个部分:《海东三凤集》、《餐霞子遗稿》、《竹溪唱和集》、《草庐居文稿》。
其中《海东三凤集》多为试帖诗,作者虽系吕氏兄弟,但逾半数的诗作未署名。
书中所收诗多有重复,排版偶见错简,应非光绪十五年之梓行本。
《竹溪唱和集》则为光绪七年(1881)吕氏兄弟和丘逢甲、傅于天等人同游台南时的唱和之作。
兹以台湾史迹研究中心出版的《海东三凤集》、《竹溪唱和集》为底本,参照馆森鸿、尾崎秀真《鸟松阁唱和集》、鹰取田一郎《寿星集》、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编校。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吕汝修(1855~1889),官章赓年,号宜寿,又号餐霞子,以字行。
神冈三角仔吕炳南次子。
光绪元年(1875)生员,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
家豪富,购书两万馀卷,筑筱云轩藏之。
师事吴子光。
与其兄吕汝玉、其弟吕汝成合称「海东三凤」。
著有《餐霞子遗稿》、《海东三凤集》(合著)、《竹溪唱和集》(合著)。
其中《海东三凤集》,据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称,系吕氏三兄弟合著,光绪十五年(1889)于北京刊行,由许南英、丘逢甲作序,吕汝诚之子吕伯先担任校刻,计四卷,惜今已不可见。
民国七十年(1981)台湾史迹研究中心得到一批吕氏兄弟残稿,是否即《海东三凤集》,难以判定,后仍以《海东三凤集》名义梓行。
该书所收录者共有四个部分:《海东三凤集》、《餐霞子遗稿》、《竹溪唱和集》、《草庐居文稿》。
其中《海东三凤集》多为试帖诗,作者虽系吕氏兄弟,但逾半数的诗作未署名。
书中所收诗多有重复,排版偶见错简,应非光绪十五年之梓行本。
《竹溪唱和集》则为光绪七年(1881)吕氏兄弟和丘逢甲、傅于天等人同游台南时的唱和之作。
兹以台湾史迹研究中心出版的《海东三凤集》、《竹溪唱和集》、《餐霞子遗稿》为底本,参照馆森鸿、尾崎秀真《鸟松阁唱和集》、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高火顺《卅韵诗钞》编校。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吕汝诚(1860~1929),名松年,字汝诚,又字鹤巢、赓馥,号锡圭。
神冈三角仔吕炳南三子。
光绪年间廪生。
家豪富,购书两万馀卷,筑筱云轩藏之。
师事吴子光。
与其兄吕汝玉、吕汝修合称「海东三凤」。
乙未割台后,于明治二十八年(1895)担任葫芦墩保甲局,明治三十年(1897)授绅章,并任三角仔区区长,在职五年。
作品收录在《海东三凤集》(合著)、《竹溪唱和集》(合著)。
其中《海东三凤集》,据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称,系吕氏三兄弟合著,光绪十五年(1889)于北京刊行,由许南英、丘逢甲作序,吕汝诚之子吕伯先担任校刻,计四卷,惜今已不可见。
民国七十年(1981)台湾史迹研究中心得到一批吕氏兄弟残稿,是否即《海东三凤集》,难以判定,后仍以《海东三凤集》名义梓行。
该书所收录者共有四个部分:《海东三凤集》、《餐霞子遗稿》、《竹溪唱和集》、《草庐居文稿》。
其中《海东三凤集》多为试帖诗,作者虽系吕氏兄弟,但逾半数的诗作未署名。
书中所收诗多有重复,排版偶见错简,应非光绪十五年之梓行本。
《竹溪唱和集》则为光绪七年(1881)吕氏兄弟和丘逢甲、傅于天等人同游台南时的唱和之作。
以下作品辑录自台湾史迹研究中心出版的《海东三凤集》、《竹溪唱和集》,以及馆森鸿、尾崎秀真合编的《鸟松阁唱和集》。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