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康有为

相关人物:共 34 位
共 3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1 【介绍】: 清广东南海人,字子襄,号稚圭。
道光二十七年进士。
官襄陵知县。
曾解决县民争水溉田陈案,推行水田近万亩,有惠政。
后隐居九江乡,学者称九江先生。
其学宗郑玄、朱熹,以修行为本,以经、史、掌故、性理、词章五学为读书之实,从学者甚众,康有为亦其弟子。
有《朱氏传芳集》、《大雅堂诗集》、《燔馀集》、《橐中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九
朱次琦,字稚圭,一字子襄,南海人。道光丁未进士,官襄陵知县,赐五品卿衔。有《朱九江先生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3—1907 【介绍】: 清贵州贵筑人,字苾园。
同治二年进士,官编修,出督云南学政。
光绪间累擢内阁学士,迁刑部侍郎。
典试广东,赏梁启超才,以从妹妻之。
尝疏请设立京师大学堂。
密荐康有为、谭嗣同于光绪帝,擢礼部尚书。
戊戌政变,诏褫职,戍新疆。
寻赦归,主讲贵州经世学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5—1908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
惠徵女。
咸丰二年入宫为兰贵人。
以生子载淳,进懿妃,又进懿贵妃。
咸丰帝死,载淳年幼嗣位。
与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并被尊为皇太后,徽号慈禧。
以当时居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西暖阁,有西太后之称。
慈禧与恭亲王奕䜣合作,回京发动辛酉政变,杀辅政肃顺等,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而实独操政柄。
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推行“自强”之洋务运动;旋又利用顽固派以牵制洋务派,削弱恭亲王势力,达到大权独揽目的。
同治十二年,称归政穆宗。
次年,穆宗死,定策立年仅五岁之光绪帝,恢复听政。
光绪十五年,又撤帘归政,实际仍操纵一切。
对外不惜丧权辱国,以谋妥协。
甲午战争后,仇视维新运动。
光绪二十四年,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光绪帝与康有为等所行新政,幽禁光绪帝,阴谋废立。
又利用义和团对外宣战,及八国联军入京,逃亡西安,下诏镇压义和团,对外求和。
辛丑订约后回京,以施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为名,企图苟延清廷之残局。
慈禧前后掌晚清政权近半世纪。
卒谥孝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海宁人,字近修,号欠庵。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入清不仕,欲为僧,为弟子所阻。早有才名,本未学画,随意为之,亦有可观。有《为可堂集》。
槜李诗系·卷二十三
一是字近修海宁人崇祯壬午举人侨居嘉兴之梅里有声誉三吴文盟推为领袖有为可堂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近修,海宁人。崇祯壬午举人有为可堂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00 【介绍】: 清广东南海人。
字樵野,一字皓峦。
捐资为知县。
光绪间,历山东登莱青道、安徽徽宁汝太广道;八年,以三品京堂,直总理衙门,有知外务之誉。
旋因故降官。
十一年,充出使美、日、秘鲁三国大臣,办理华工被害案件,争得美方赏银。
十六年,还国,仍直总理衙门,历迁户部左侍郎。
甲午战争后,历访英、法、德、俄等国,归国后曾陈自强之策。
戊戌变法期间,受命管理京师矿务、铁路总局,与康有为往来甚密。
政变后,遣戍新疆。
西太后对外宣战后,被诬杀。
有《三洲日记》、《英轺日记》、《铁画楼诗文钞》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九
张荫桓,字樵野,南海人。官至户部侍郎,如尚书衔。有《铁画楼诗文集》。
文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0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字仲恭。
以笔帖式历户部郎中。
出为河南知府,改都察院御史。
光绪二十四年,礼部尚书许应骙不肯为主事王照代奏应诏上言,被光绪帝革职。
文悌因而上疏力斥康有为,并攻击参奏许氏的宋伯鲁、杨深秀。
疏上,斥回原衙门行走。
慈禧复训政,授河南知府。
擢贵西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1—1903 【介绍】: 清广西灌阳人,字维卿。同治四年进士。中法战起,自请出关招刘永福,率景字军与之共败法军于宣光。战后,除台湾道,累擢至巡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于日本,士绅拥之为总统,宣告自立。日军攻基隆,微服遁归厦门。有《请缨日记》。
全台诗
唐景崧(1841~1903),字维卿,又字薇卿,号南注、南注生、请缨客,广西灌阳人。
同治四年(1665)进士,入翰林院选庶吉士,授吏部主事。
光绪八年(1882)入越南,力劝刘永福黑旗军加入抗法行列。
光绪十年(1884)率「景字军」迎战法军有功,官升二品。
光绪十一年(1885)十月出任台湾兵备道,兼理学政。
唐氏雅好文学,曾修葺台南道署旧有斐亭,创「斐亭吟社」,时邀僚属、诗友饮酒赋诗。
台人士之能诗者,悉礼致之,扢雅扬风,于斯为盛,一时台士竞为诗作。
又礼聘台南进士施士洁担任海东书院山长,挑选台士之秀异者如丘逢甲、许南英、汪春源等入海东书院就读,对当地文风之鼓倡,颇具影响力。
光绪十七年(1891)升台湾布政使,驻省会台北。
公馀复屡邀文士百数十人集于官署,为诗酒之会,尤以竞作诗钟为能。
适因安溪人林鹤年办理茶釐船捐等局务来台,赠以数十盆牡丹,故取名为「牡丹吟社」。
社员吟咏诗稿,景崧悉加收录,遂有《诗畸》之辑录。
此外,唐氏又好诗谜,台南、台北两地任职时皆致力推展之,编有《谜拾》一书,对台湾谜学之发展影响颇大。
光绪二十年(1894)九月出任台湾巡抚,次年(1895)割台议起,唐氏致电清廷,预言台民将有大乱,建议急请英俄为同盟以保台,并请辞巡抚职。
及马关条约签订,全台哗然,唐氏复电告清廷,自云遭台人「劫留」,不得已暂允驻台,与当地绅民发布公告,宣示保台决心。
五月二十五日全台绅民倡建「台湾民主国」,共推唐氏为总统。
六月五日,日军逼近台北城,唐氏搭德船从沪尾遁逃,内渡厦门,后归桂林。
光绪二十三年(1897)支持康有为在桂林的维新运动,光绪二十五年(1899)任桂林「体用堂」中文总教习。
晚年耽爱戏剧改革,为中国十大剧种之一「桂戏」之奠基者。
著有《请缨日记》、《寄閒吟馆诗存》、《看棋亭杂剧》。
唐氏在台之作可见者不多,以下据《诗畸》所收录之唐氏诗作为底本,参照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连横《台湾诗乘》、《台北文物》六卷四期所刊赖鹤洲〈斐亭吟会‧牡丹诗社〉进行编校。
(许俊雅、施懿琳合撰)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裘祖诰,字伯芙,又字训臣,(1844—1934),河间市行别营村人。
清禦史裘晓华长子,与弟祖诒(字仲禺,号翼庵)俱有才名,兄弟同科考中举人,一时传为佳话。
祖诒特慧,多病未仕;祖诰青云得志,曾两次为慈禧召见,并先后任云南楚雄府、山东莱州府知府,宦途20馀年。
年近花甲,乞养还乡,日以诗字自娱。
其为诗敦厚朴实,才情并茂,格律严谨,佳句天成。
按裘氏为河间书香望族,族中嫡系,多存先辈诗文墨宝;惜“文革”期间,惨遭佚毁。
本书所选诗稿为祖诒嫡孙之桓先生(字肇初,1912—1994)珍藏。
之桓过世,由族人裘文博同志整理复印。
诚乃“百历风雷馀烬火,支言片语亦黄金”,诗家幸,后人尤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4—1918 【介绍】: 清江苏宜兴人,字子静。
光绪二年进士。
授编修。
胶州湾事件后上疏请明定国是以变法图强。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
百日维新间擢礼部侍郎。
政变后夺职监禁。
二十六年出狱,赴杭定居,别字仅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7—1907 【介绍】: 清湖南长沙人,字野秋,一作冶秋。
同治十三年进士。
中日战时曾疏劾李鸿章阳战阴和。
戊戌政变时坐荐康有为革职。
《辛丑条约》后疏请变科举、建学堂、设报馆。
充管学大臣,力主派学生出洋留学。
官至邮传部尚书。
卒谥文达。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六
张百熙,字野秋,号潜斋,长沙人。同治甲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邮传部尚书。谥文达。有《退思轩诗集》。
全台诗
张百熙(1847~1907),字冶秋,号潜斋,清湖南长沙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多项要职,并曾主持京师大学堂,创办医学堂、译学馆、实业馆,遴派学生出国留学。卒谥文达,著有《退思轩诗集》。
共 3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