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朴宜中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维丞(1822~1895),初名星垣,字维丞、薇臣,号亦图,福建闽县人。
出身书香门第,性嗜学,穷诸经及宋儒诸书。
尝自言:「不读五经,便觉心胸窒碍」。
咸丰九年(1859)渡台,受聘新竹林占梅家,掌记室,故寄籍淡水,补弟子员。
翌年,受林氏委托赴福州代筹刊刻《潜园琴馀草》,未竟成书。
光绪初年在「潜园」号召筹组诗社。
光绪五年(1879)编辑《沧海拾遗》。
光绪十二年(1886)参加「竹梅吟社」,为竹堑诗坛中坚。
光绪廿一年(1895)割台议成,林氏进退维谷,是年冬间忧愤而卒。
  林氏祖考两代俱有诗集行世,林氏亦工诗,壶溪道人评:「舂容而夷愉,澹雅而深湛,间有香艳绮靡之态,要以温柔为旨归,亦是不失为讽讽风雅之音矣。
」赖子清评:「香奁极佳。
」蜕萒老人评:「作诗颇持格律,而以朴实出之。
」同治二年(1863)林氏自订《潜园寓草》二卷,生前因故未及付梓,辗转托付王松,惜未见行世。
壶溪道人曾抄录并择优于《台湾日日新报》披露,计六十九首。
又蔡启运《台海击?银集》收录林氏诗作十五首。
其他佚诗则散见《大屯山房谭荟》、《台湾诗醇》、《师友风义录》、《台湾诗乘》、《新竹县志初稿》、《台湾新报》及《台湾日日新报》〖参考黄美娥《清代台湾竹堑地区传统文学研究》,台北:辅仁大学中研所博士论文,1999z。〗。
(杨永智撰)
全台诗
林星垣(1822~1895),字薇臣,或维丞,号亦图,福建闽县人,生于道光二年(1822年),卒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先生出身闽县望族,其先室紫岩以至其考,俱以诗文著称。性嗜学,好诸经及宋儒书。咸丰九年(1859年),渡海来台,掌林占梅家记室,与林氏交情甚笃,曾为之代筹《潜园琴馀草》出版事宜。先生性爽朗,乐与人交,竹堑文人莫不知其为人,北郭园郑如兰亦与之甚善。光绪初年,先生甚至在潜园中号召诗歌同好共组诗社,显见先生在清代竹堑文坛的地位与影响力不容忽视。光绪十二年(1886年),蔡启运等人倡组「竹梅吟社」,亦加入其中,与众文人摘艳薰香,击钵同乐,作品见存于《台海击钵吟集》中。乙未割台议成,进退维谷,竟忧时而卒。维丞工于诗作,因来台主林占梅家,故将所著题为《潜园寓草》,但诗稿因故未能刊印,日据时期《台湾日日新报》曾择优刊载,时人以为最擅香奁之作〖参见黄美娥〈清代台湾竹堑地区传统文学研究〉(台北:辅仁大学中研所博士论文,1999),页95。〗。(黄美娥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9—1655 【介绍】: 明僧。苏州府吴县人,字素华。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之。晚称藕益老人,别号八不道人。十二岁读儒书,辟释老。年十七,阅袾宏《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始不攻佛。二十四岁,慕曹溪德清,苦路远不能往从,乃依其弟子雪岭出家,入径山参修。后见正法衰替,戒律不明,决意弘律。曾遍阅律藏三次,讲说大小乘律藏并作疏释。继迁九华,探究天台、贤首、慈恩之教。晚居灵峰,修念佛法门,弘扬净土。与莲池、紫柏、憨山并称明代四大高僧。后世尊为净土第九祖。有《教观纲宗》、《阿弥陀经要解》等。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七
释智旭,字素华,晚称藕益老人,姓钟氏,吴人也。
父岐仲,持大悲咒十年。
母金氏,梦大士抱儿授之,遂生子。
旭七岁闻父训,甘蔬食,不逐腥膻。
年十二就傅读书,日聆师说,即以圣学自任,作《辟佛论》数十篇,复进酒肉。
弱冠,阅莲池《自知录叙》及《竹窗随笔》,乃取所著论焚之。
年二十,诠《论语》至“天下归仁”,不能下笔,废寝食者累日。
是岁,居父丧,读《地藏本愿经》动出世心,日诵佛名,尽焚所为文,郁郁三载。
听一法师讲《首楞严经》,至空生大觉,忽疑何故有此大觉致为空界张本,闷绝无措,因于佛前发愿舍身。
后梦礼憨山,涕泣言:“自恨缘悭,相见大晚。
”憨山云:“此是苦果,应知苦因。
”语未竟,遽请曰:“弟子志求上乘,不愿闻四谛法。
”憨山云:“且喜居士有向上志。
”时憨山在曹溪,不能往从,乃从其徒雪岭剃度。
明天启二年也。
寻往云栖,听古德法师讲《唯识论》,疑与《首楞严》宗旨不合,问古德云:“性相二宗,不许和会,心窃怪之,佛法岂有二耶?
”遂入径山坐禅。
明年,精进益深,觉身心世界,忽然消殒,从此性相二宗,一时透彻。
又明年,受比丘、菩萨戒,遍阅律藏。
未几母病,刲股和药,卒不能救。
既葬,掩关于吴江。
疾甚,乃一意求生净土。
及疾少閒,结坛持往生净土咒七日,说偈云:“稽首无量寿,拔业障根本。
观世音势至,诲众菩萨僧。
我迷本智光,妄堕轮回苦。
旷劫不暂停,无救无归趣。
劣得此人身,仍遭劫浊乱。
虽获预僧伦,未入法流水。
目击法轮坏,欲挽力未能。
良由无始世,不植胜善根。
今以决定心,求生极乐土。
乘我本愿船,广度沈沦众。
我若不往生,不能满所愿。
是故于娑婆,毕定应舍离。
犹如被溺人,先求疾到岸。
乃以方便力,悉拯暴流人。
我以至诚心,深心迥向心。
然臂香三炷,结一七净坛。
专持往生咒,唯除食睡时。
以此功德力,求决生安养。
我若退初心,不向西方者。
宁即堕泥犁,令疾生改悔。
誓不恋人天,及以无为处。
折伏使不退,摄受令增长。
”独居二年,足不踰阈,既而度南海,觐洛伽山,还住龙居。
慨律学坠废,多缘讹误,以弘律自任。
既述《毗尼集要》,儗注《梵网》,爇香告佛,以决所宗,拈得天台,于是究心台部。
已而居九华华严,述《梵网合注》。
旭律仪虽精,每念躬行未逮,不敢为范,因于佛前枚卜,自和尚以次退居,菩萨沙弥、优婆塞应居何地位?
卒得菩萨沙弥,遂终身不为人授戒。
其后,历温陵、漳州、石城、晟溪、长水、新安,而归于灵峰。
生平撰述都四十馀种,其著者有《首楞严玄义》、《法华文句会义》、《楞伽义疏》、《唯谶心要》,而《弥陀要解》提持净土,尤为简切,今有《净信堂集》行世,可见一班。
当时禅者多目净土为权教,遇念佛人必令参究谁字。
旭独谓持名一法,即是圆顿心宗。
有卓左车者,尝设四问:“如何是念佛门中向上一路?
如何得离四句绝百非?
如何是念佛人最后极则?
如何是淆讹脑后一锤?
”旭答之曰:“向上一着,非禅非净,即禅即净,才言参究,已是曲为下根。
果大丈夫,自应谛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设一念与佛有隔,不名念佛三昧。
若念念与佛无间,何劳更问阿谁。
净土极则事,无念外之佛为念所念,念 无佛外之念能念于佛,正下手时,便不落四句百非,通身毕露。
但见阿弥陀佛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
但生西方极乐一佛国土,即生十方诸佛净土,此是向上一路。
若设现前弥陀,别言自性弥陀,舍西方净土,别言唯心净土,此是淆讹公案。
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
此是脑后一锤。
但能深信此门,依信起愿,依愿起行,则念念流出无量如来,遍坐十方微尘国土,转大法轮,照耀古今,震警大千,皆己性中事,岂待外求?
”清顺治十年冬有疾,命弟子曰:“阇维后,屑骨和粉,施诸水中。
”明年正月二十一日示寂,后二年将就阇维,启龛发长覆耳,面如生,牙齿不坏。
门人不忍从遗言,收骨塔于灵峰。
年五十七,腊三十四。
其别众偈曰:“生平过失深重,犹幸颇知内讼。
浑身瑕玷如芒,犹幸不敢覆藏。
藉此惭愧种子,方堪寄想乐邦。
以兹真言苦语,兼欲告诫诸方。
不必学他口中,澜翻五宗八教。
且先学他一点,朴朴实实心肠。
”尝集僧十五人,结净社以三年为期,日三时诵佛名,回向净土,二时止静,研究诸大乘经。
其生平行事,多实践云。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裘祖诰,字伯芙,又字训臣,(1844—1934),河间市行别营村人。
清禦史裘晓华长子,与弟祖诒(字仲禺,号翼庵)俱有才名,兄弟同科考中举人,一时传为佳话。
祖诒特慧,多病未仕;祖诰青云得志,曾两次为慈禧召见,并先后任云南楚雄府、山东莱州府知府,宦途20馀年。
年近花甲,乞养还乡,日以诗字自娱。
其为诗敦厚朴实,才情并茂,格律严谨,佳句天成。
按裘氏为河间书香望族,族中嫡系,多存先辈诗文墨宝;惜“文革”期间,惨遭佚毁。
本书所选诗稿为祖诒嫡孙之桓先生(字肇初,1912—1994)珍藏。
之桓过世,由族人裘文博同志整理复印。
诚乃“百历风雷馀烬火,支言片语亦黄金”,诗家幸,后人尤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元和人,字衎夫,号鹤涧。
侨居江宁。
为人朴实
善画,尤工梅兰竹菊。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亨甫,号古泉。
嘉靖二十年进士。
性敦厚朴实,行事必以礼为据。
人称古君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9—1559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字道思,初号南江,更号遵岩。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在职与诸名士讲习,学大进。令诏简部属为翰林,众首拟慎中,大学士张璁欲见之,固辞不赴,乃稍移吏部郎中。官终河南参政,以忤夏言落职归。古文卓然成家,师法曾、王,与唐顺之齐名,而自以为过之。诗体初宗艳丽,工力深厚,归田后搀杂讲学,信笔自放。有《遵岩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九
慎中字道思,晋江人。嘉靖丙戌进士,授户部主事。改礼部,复改吏部,历员外、郎中,谪常州通判。迁南户部主事,历礼部员外,出为山东提学佥事。历江西参议、河南参政。有《遵岩集》四十卷。 (《四库总目》:正、嘉之际,北地、信阳声华藉甚,教天下无读唐以后书。然七子之学得于诗者较深,得于文者颇浅,故其诗能自成家,而古文则钩章棘句,剽袭秦、汉之面貌,遂成伪体。史称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巳而悟歇、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演迤详赡,卓然成家。与唐顺之齐名,天下称之曰王、唐。诗则初为藻艳之格,归田以后,又杂入讲学之语,颓然自放,亦与顺之相似。朱彝尊明诗综乃谓其五言文理精密,嗣响颜、谢。而论者辄言文胜于诗,未为知音。今考集中五言,如《游西山普光寺》、《睡起》、《登金山》、《游大明湖》诸篇,固皆邃穆简远。七言如「每夜猿声如舍里,四时山色在城中」,「万井遥分初日下,群山微见远烟中」。「琴声初歇月挂树。莲唱微闻风满川」,亦颇有风调。然综其全集之诗舆文相较,则浅深高下,自不能掩。文胜之论,殆不尽诬。彝尊之论,不揣本而齐末矣。 《中麓闲居集》:遵岩在留都与龙溪王畿讲解王阳明遗说,参以己见。曩惟好古,汉以下著作无取焉。至是始发宋人书读之,觉其味长,而曾、王、鸥氏文尤可喜。眉山兄弟犹以为过于豪而失之放。以此自信,乃取旧所为文如汉人者焚之。唐荆川见之,以为头巾气。遵岩言此大难事,君试举笔自知之。未久,唐亦变而随之矣。尝言:「吾之诗文不外古人,而有高出古人者。中麓止知敬服唐荆川,殊不知荆川特得吾之绪馀也。」其大言如此。 《艺苑卮言》:王道思诗,如惊弋宿鸟,扑刺遒迅,殊愧幽闲之状。 《国史唯疑》:拟人必于其伦。王道思《序唐荆川集》,谓「江左自季劄、言偃之后,惟唐一人」,涉过誉,吴中閧然。薛方山答王槐野书:「吴如唐陆贽,宋范仲淹,邹浩,非尽乏人,唐岂得偃然其上乎!」唐亦有自嘲诗:「力希颜氏何能望?窃比言游未敢安。」为王序发也。 《列朝诗集》:道思诗体初宗艳丽,工力深厚。归田以后,搀杂讲学,信笔自放,颇为饲林口实,略舆唐应德相似。《东南峤外诗话》:道思诗「世事浮云机久息,故圆芳草梦空还」,「世态无端争梦里,人生何事胜樽前」,蕴藉自然,令人三复不厌。 田按:道思五律与同时皇甫子安、华子潜辈相较,略无愧色。陈卧子明诗选不录道思一篇,毋亦为弁州、历下之论所慑欤!)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释正会,字道光。
姓刘氏,永宁人。
母李氏,慈心爱物,勤苦自持。
会生而性质刚直,朴实持重,志趣高超,有不可一世之意。
年十二,便尔离尘,为安国寺果从所抚,及长披度。
从能隐法师听讲《楞严经》,听未竟,忽焉开敏,识力慧心,自异群侣。
清顺治七年,玉光老人说戒广济,会拜受焉。
尔时缁众云集,日给浩繁。
会因辞去,归至汾上,见田庐榛莽,耆旧凋零,断井颓垣,离离禾黍,低个久之。
盖兵燹之馀,流冠蜂聚,燕赵卫晋,残破尤甚,乃思南游,从事参究。
于是泛长江,浮震泽,往来金陵铁瓮间,徘徊于玉峰鉴湖之上,登高四望,满目烽烟,凭吊欷献,怅然自失,由是复折而北,历齐宋鲁魏,遂造五台。
时顺治十八年也,其在台山,退然自处,不异于人,人亦鲜知者。
尝独寻幽胜,自为禅悦。
时逢暮春,涧豁草绿,徐步梵园,荒蔓四围,路径皆没,方举袖拂草藉茵为坐,忽见空中金光数丈,瑞云晻映间,若文殊宝相半隐半露,顷之屹然前立。
会惊愕下拜,俄而一片紫霞,从东飞来,与之西去,金光遂灭。
因以白众,众多疑之,然会生平无戏言,知不诬也。
既感瑞应,益自愤发,行般舟三昧,百日持诵,精进勇猛,无前回向,西方直欲,与佛齐肩。
康熙元年,复入广济为西堂首座。
十年,说戒信安。
又应宗师府万寿戒坛两期,无少暇。
十五年,云光游盘山,不返广济,虚席几一载,监院乃迎会入主方丈,以振寰为阇黎。
振寰者,燕台华胄,恬澹性成,而虔于礼诵,娴于词令。
辛酉岁圣祖幸临,迎至藏经阁下,便问何处法腊几何,会但对曰:“晋人,年七十。
”圣祖熟视之曰:“殊健在。
”及入丈室。
顾问《般若经》卷数。
会未及应,阇黎代对之甚悉。
盖圣祖万机馀暇,颇究心内典,知此经本八百卷,乃试问之,阇黎初对以六百卷,及再诘问,乃曰:“二百卷实相般若,亦在此中。
”由是嘉叹,知为积学。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